手机人民网 吉林

垃圾分类:恰似清风送文明

2020-08-04 08:31 吉林日报  

垃圾,通常是指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也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因为垃圾通过分类处理就可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随着生活垃圾激增,传统的填埋和焚烧处置方式不仅占用土地、浪费资源,还严重污染环境。为了人类生活更加美好,垃圾分类迫在眉睫。作为全国垃圾分类工作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时下,长春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正在探索中前行。

为了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街道社区经常组织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记者吴茗 摄)

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后,再由专门车辆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图为收集运输其他垃圾的车辆。(记者吴茗 摄)

长春市图书馆一角,一位市民自觉分类投放垃圾。(记者吴茗 摄)

绿园区教师小区里每栋居民楼下都配有分类垃圾投放设施,便于居民分类投放。(记者吴茗 摄)

吉大尚德学校将垃圾分类融入日常教育理念里,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图为可回收物创作活动。(记者吴茗 摄)

小学生正在进行垃圾分类。(记者吴茗 摄)

长春市图书馆一楼的数字互动体验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这里,小朋友可以通过肢体互动体验垃圾分类投放,同时也学习到相关知识。(记者吴茗 摄)

作为文化宣传阵地,长春市图书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引导广大读者尤其小朋友们参与垃圾分类。(记者吴茗 摄)

如何让百姓了解垃圾分类,怎样让居民习惯垃圾分类,能否打造长春人自己的垃圾分类模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长春市不少试点小区、公共机构打造出垃圾分类“潮”做法,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垃圾分类新生活。

垃圾,通常是指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也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因为垃圾通过分类处理就可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随着生活垃圾激增,传统的填埋和焚烧处置方式不仅占用土地、浪费资源,还严重污染环境。为了人类生活更加美好,垃圾分类迫在眉睫。作为全国垃圾分类工作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时下,长春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正在探索中前行。

为了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街道社区经常组织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记者吴茗 摄)

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后,再由专门车辆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图为收集运输其他垃圾的车辆。(记者吴茗 摄)

长春市图书馆一角,一位市民自觉分类投放垃圾。(记者吴茗 摄)

绿园区教师小区里每栋居民楼下都配有分类垃圾投放设施,便于居民分类投放。(记者吴茗 摄)

吉大尚德学校将垃圾分类融入日常教育理念里,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图为可回收物创作活动。(记者吴茗 摄)

小学生正在进行垃圾分类。(记者吴茗 摄)

长春市图书馆一楼的数字互动体验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这里,小朋友可以通过肢体互动体验垃圾分类投放,同时也学习到相关知识。(记者吴茗 摄)

作为文化宣传阵地,长春市图书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引导广大读者尤其小朋友们参与垃圾分类。(记者吴茗 摄)

如何让百姓了解垃圾分类,怎样让居民习惯垃圾分类,能否打造长春人自己的垃圾分类模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长春市不少试点小区、公共机构打造出垃圾分类“潮”做法,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垃圾分类新生活。

把垃圾分类完成在入户门口

每天一大早,万科柏翠园小区居民李女士都会将家里分装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放在自家入户门口。8点30分左右,保洁员会将两袋分类垃圾收集到对应袋子中。这一幕,在整个小区2053户居民家门口几乎天天发生,1.1万多位居民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这种把垃圾分类完成在入户门口的方式,能最快实现全小区的前端垃圾分类。”万科柏翠园物业经理王平告诉记者,柏翠园小区属于高端小区,在垃圾分类之前,保洁员也是在入户门口收垃圾,那时是垃圾混装。现在是业主在家对垃圾进行分类后,把垃圾放在入户门旁,保洁员也准备两个装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袋子,在指定时间将入户门前的垃圾收走,再统一放到楼下。

走在柏翠园小区里,记者看到,在每栋居民楼的单元门里、小区的林荫小路上、居民休闲广场上,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识无处不在。为了方便居民投放,园区共设置了44处垃圾分类设施。“自从2019年11月柏翠园小区被定为朝阳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后,我们物业就投入不少人力去协助业主做这项工作。”王平告诉记者,业主在入户门里分类投放,保洁员在入户门外分类收集,这种手段属于半强制性垃圾分类。但这还不够,他们还通过宣传,让业主有垃圾分类的意识,慢慢形成观念,积极自主自愿地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这些都是为小区量身定制的垃圾分类做法。在一处角落里,一个专门投放宠物垃圾的小型垃圾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如今,业主们早已习惯垃圾分类,居民带着宠物遛弯时,也能够将宠物粪便投放到指定地点。”

“前端居民分类投放,后端我们分类处置。”吉林融信坤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经理王鹏告诉记者,朝阳区目前有1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他们公司负责处置这些小区的生活垃圾。针对居民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据王鹏介绍,每位居民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约1.5公斤左右。针对朝阳区10个试点小区,他们每个月处置垃圾600吨—700吨左右。通过生产线处理,可以减量到400吨—500吨左右,也就是600多吨厨余垃圾可以变成400多吨有机肥。

“2018年我们公司接手时,万科物业就已经有了垃圾分类意识,我们进来后,又专门设置了业主垃圾分类管理群,每天推送垃圾分类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导向等等内容,还可以通过APP预约可回收垃圾。而且万科针对辖区居民有自己的‘住这儿APP’,在APP上也会定期推送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开展垃圾分类以来,我们和物业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鼓励业主走进垃圾分类新生活。”

垃圾分类积分换物品方便又实惠

“垃圾分类不仅是件好事,还可以将分类投放的积分兑换成生活物品,这种形式一定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家住富豪花园的蔡女士拎着两提卫生纸,从小区里的绿V便利店笑意盈盈地走出来。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用积分和可回收垃圾兑换的生活物品,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还有实惠,何乐而不为?

居民在“智能分类收集箱”投放垃圾,就会在其手机APP上得到相应积分,凭借积分可在垃圾分类管理中心换取日常生活用品。这一幕发生在长春市朝阳区富豪花园小区。

2017年1月,富豪花园成为长春市垃圾分类第一个试点小区,为小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的生活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平台和“绿V便利”同时诞生。用蔡女士的话说,那时大家对垃圾分类的概念还比较陌生,但听说有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物品,就都来了兴致。“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居民都非常支持。不管老人小孩用手机扫一下分类垃圾箱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方便又实惠。”

据了解,成为试点小区一年多,富豪花园就实现垃圾处理2445吨,其中其他垃圾831吨、厨余垃圾1614吨,收集可回收垃圾330吨,生成营养土646吨,基本实现垃圾零填埋。

社区里多了垃圾分类“大管家”

每天清晨7点,刘中都会准时出现在绿园区青年路街道教师社区里,作为这里的垃圾分类督导队队长,他和督导员们开始了一天忙碌而充实的工作。

在小区里一栋居民楼下,整齐摆放着3组绿色厨余垃圾桶和3组灰色其他垃圾桶。刘中掀开每个垃圾桶,仔细查看里面的垃圾分得是否正确,发现没有分类的垃圾,就拎出来重新分类投放。

“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推动居民习惯的养成,重点在垃圾分类投放。”刘中告诉记者,垃圾分类说起来容易,但养成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们这些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除了在居民投放垃圾时进行督导,另一部分工作就是巡逻、走访和宣传。“老张,你这随手扔垃圾的习惯得改呀,你看人家老陈头,都70多岁了,垃圾分得可精准了。”“大家扔餐厨垃圾时,注意把外卖餐盒挑出来,别图省事混在一起扔。”“有害垃圾放家里对环境对身体都不好,随有随扔,别攒着”……为了宣传垃圾分类,督导员们每天穿梭在小区各楼栋,有时候需要入户走访,有时候居民随手扔个果皮、纸屑需要规劝,有时候趁着居民围坐在一起乘凉就把握时机进行宣传,他们在朋友圈里的步数排名往往居高不下。一段时间下来,小区居民和督导员们熟络起来。刘中说,自打穿上这身黄色制服,他们这些督导员就成了小区里的垃圾分类“大管家”。

“垃圾分类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说起垃圾分类的好处,刘中打开了话匣子。如今80%以上的业主都能自觉地分类投放垃圾。一次次地宣传,一次次地解释,热情周到的服务换来的是居民的自觉行动和小区环境的整洁。

把垃圾分类融入日常教育

走进高新区吉大尚德学校,从每个楼层垃圾分类宣传栏的摆放,到每个班级分类垃圾箱的设置,不难发现这所学校已经把垃圾分类融入到日常的教育理念中。

“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人们随手乱扔、随处丢垃圾的行为司空见惯。实际上,不是人们不愿意进行垃圾分类,而是大多数居民还是‘垃圾分类盲’,对于垃圾怎么分类,大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副校长朱尊尊表示,垃圾分类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事。

做好垃圾分类,学校教育是关键。让孩子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就是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吉大尚德学校提出“一带动四融合”的理念,潜移默化、践行日常,让学生们从自身做起,以学校带动家庭、社会,不断推广垃圾分类理念,同时将垃圾分类理念与传统文化、艺体素养、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四个教学特色相融合,提高中小学生对分类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践行者,从而在全社会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为了培养孩子们垃圾分类的意识和兴趣,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垃圾分类教育教学活动。校团委组织各班级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班会,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组织教师和学生利用可回收物制作艺术品,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领会垃圾分类的好处;通过进入社区开展“环保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宣传垃圾分类,调研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班主任通过布置自制分类垃圾桶任务、投放各类垃圾分类游戏卡片的多样化形式让学生熟悉垃圾分类四分法;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分类垃圾桶,每班推选“环保小担当”,专职负责每班设置的垃圾分类宣传角及班级垃圾分类的讲解工作;美术组教师带领学生制作垃圾分类手抄报,提升学生艺体素养的同时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垃圾分类必须教育先行,让孩子从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掌握技巧流程,在他们心中种下环保之树。”朱尊尊说。

图书馆里的“别样”垃圾分类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为了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花样百出,公共机构也亮点频现。在长春市图书馆,记者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垃圾分类。

与居民小区不同,长春市图书馆产生较多的是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因此,在商场、公园、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所,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分布比较密集。馆内设置的垃圾分类设施近百个,其中大多为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

“我国正处于推行垃圾分类的起步阶段,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社会教育重要阵地,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养成良好习惯。”在副馆长姚淑慧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长春市图书馆对广大读者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小朋友们,吃完的西瓜皮要投放到哪个垃圾桶里呢?”在青少年数字阅读体验区,一位小朋友正在体验垃圾分类互动体感游戏,当大屏幕上出现西瓜皮和4个分类垃圾桶时,小朋友快速地挥手操作,将西瓜皮投放在厨余垃圾桶里。

姚淑慧表示,如今到馆读者都很配合垃圾分类工作,这得益于图书馆在线上和线下多次举办垃圾分类讲座和宣传、培训活动,比如青少年服务部针对小读者组织垃圾分类讲座、文化项目发展部举办垃圾分类视频讲座、“城市热读”线上讲座播放垃圾宣传短片等,利用馆内各种设施和途径向广大读者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有效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让垃圾分类的宣传真正地深入百姓心中,进而养成良好垃圾分类习惯。目前,长春市图书馆已经成为朝阳区垃圾分类宣传推广的重要基地,被朝阳区列为垃圾分类示范单位。(记者吴茗 韩雪洁)

(责任编辑:马俊华)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