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本网原创

中国传媒大学启动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

2020-08-04 08:50 人民网-传媒频道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现场。

人民网北京8月4日电(记者 赵光霞)记者从

3日举行的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国传媒大学将从招生、培养体系和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与专业设置等方面,实施研究生教育系列重大改革。

“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各项改革举措与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要求高度契合,在我校乃至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表示。

破难点、去痛点、补漏点

聚焦研究生教育各环节“卡脖子”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为什么要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陈文申直言,

经过40年的建设,学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国家信息传播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研究生教育在学科专业设置、招生、培养、学位论文质量、质量监控、导师水平和责任心等方面,也存在着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改革。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7月29日在北京召开。“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陈文申在会上传达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时表示,必须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全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聚焦研究生教育各环节“卡脖子”问题,推出全方位改革举措,构建科学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为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夯实根基、提供保障。

改革非一朝一夕之功,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就成立了以校长

廖祥忠为组长的专项改革小组,全面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

廖祥忠介绍说,本次改革以培养单位为核心,以导师为主体,以“破五唯”为着眼点,以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目标,紧紧扭住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破难点、去痛点、补漏点、除弱点、扫盲点,通过各环节改革举措,优化生源选拔机制,加强培养环节管理,压实导师责任,强化教育质量监控,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现场。

人民网北京8月4日电(记者 赵光霞)记者从

3日举行的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国传媒大学将从招生、培养体系和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与专业设置等方面,实施研究生教育系列重大改革。

“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各项改革举措与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要求高度契合,在我校乃至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表示。

破难点、去痛点、补漏点

聚焦研究生教育各环节“卡脖子”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为什么要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陈文申直言,

经过40年的建设,学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国家信息传播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研究生教育在学科专业设置、招生、培养、学位论文质量、质量监控、导师水平和责任心等方面,也存在着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改革。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7月29日在北京召开。“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陈文申在会上传达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时表示,必须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全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聚焦研究生教育各环节“卡脖子”问题,推出全方位改革举措,构建科学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为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夯实根基、提供保障。

改革非一朝一夕之功,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就成立了以校长

廖祥忠为组长的专项改革小组,全面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

廖祥忠介绍说,本次改革以培养单位为核心,以导师为主体,以“破五唯”为着眼点,以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目标,紧紧扭住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破难点、去痛点、补漏点、除弱点、扫盲点,通过各环节改革举措,优化生源选拔机制,加强培养环节管理,压实导师责任,强化教育质量监控,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从招生、培养到质量监控

全方位改革前所未有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鸿声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据悉,一年多来,中国传媒大学

专改组以问题为导向,问计导师,学校各层次导师全员参与、积极支持,撰写提交了180余万字的材料。

中国传媒大学

研究生院院长张鸿声说,

专改组还广泛深入调研了国内外上百所著名高校,充分借鉴中外大学好的经验做法,共制定、修改和完善了近30个相关文件及实施细则,覆盖招生、培养

体系和

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与专业设置各个环节。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史萍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办好研究生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史萍借用“选好种子,育好苗子,收获果子”来进行形象地比喻。史萍说,通过在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招生中设置材料评议环节,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和一贯表现的考查。优化博士生复试考核环节,通过设置学术答辩环节,加强对考生学术研究能力的考查。“通过在博士研究生招生中设置学术写作和人文社科综合、在硕士研究生招生中设置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等考试科目,强化对考生学科基本功底和基本素养的考查,从招生源头解决培养过程中的痛点。”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任孟山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学制改革一直是个焦点问题,研究生院副院长

任孟山透露,

经过全面调研和充分论证,

自2021级开始,学校博士研究生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此外,为夯实培养起点,建立了基本文献阅读制度,“要求博士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5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50种;学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8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30种;专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20种。”任孟山强调,对基本文献阅读的检验机制,学校设置了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和硕士基本文献考试,通过考试之后才能进入论文选题阶段,每名研究生有3次机会,3次均不能通过者,实施分流或终止培养。“这是学校前所未有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淘汰环节,改革力度非常大。”

在研究生导师资格评审与岗位聘任制度方面,对校内博导、兼职博导、校内学硕导师、校内专硕导师、专硕业界导师分别采取采用不同的评聘与考核标准。此番改革特别为创作、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设立“专硕导师资格评审绿色通道”,打破参评硕导资格教师在入职年限、学位、职称、发表论文与承担项目等方面的条件限制,

张鸿声指出,“

此次改革还特地与专硕导师资格评审绿色通道制度配套推出了‘1+1+1’

模式专硕导师组工作制度,即1名专硕导师、1名学硕导师和1名业界兼职导师联合指导的专硕导师组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高效、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必须从根本处入手,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与督导处副处长王雪野表示,

“学校将对所有专业研究生的课程结课论文实施查重抽检制度,还将把学位论文评价意见作为监控内容向全校和社会公布,

建立开题-预答辩-答辩专家责任制度,

通过倒逼方法,

进一步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中的第一责任意识

。”

学科与专业方向设置的改革工作作为研究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张涛介绍,通过这次改革,学校关停了17个专业方向,对47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并、转和调整,重新规划设计了计算传播学、艺术传播学、媒介与国家治理、文化法治与知识产权等19个新专业方向。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