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观点

制止餐饮浪费,唤醒对粮食的敬畏和珍惜

2020-08-13 09:39   作者:刘维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笔者在农村长大,关于粮食的第一堂课,来自一位本家爷爷。小时候看他吃饭是一种享受,农家多是粗茶淡饭,但不管什么饭菜,他都能吃出“山珍海味”的感觉。临了,老人总会倒些白开水在菜盘子里,转一圈,一口闷掉,再打一个满意的饱嗝。以至于长大后每每听到“光盘”行动,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张和蔼的笑脸。当然也不总是和蔼,碰到小孩子不懂事糟蹋饭食,他会板起脸来,用一种威严的口气骂一句。他们那一代人是经历了漫长的物质匮乏年代,甚至闹过饥荒、讨过饭的;况且作为一个老农民,他春播秋收,应时而作,知道每一粒粮食背后的艰辛,又怎可容忍自己敬畏、珍惜的粮食被糟蹋。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如果枚举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恐怕要排到很靠前的位置,就是因为这种敬畏和珍惜,如同这位老人之于笔者的示范,在传统农耕社会代代相传,积淀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民族文化心理。节俭不仅成了一种美德,还是信奉“天人合一”的国人立德修身的路径:大道至简,作为追求道的人,也应该效仿道的规则,以俭养德,在朴素而有节制的生活中,使自己超越外物如财富、权力等的拘牵,涵养一种高远、淡泊的品格。所以古人讲“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些流传的金句里,满满都是价值观,其间不仅闪耀着道德的光辉,也蕴含着生存的智慧。克制物欲,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关系才可能是和谐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如果以大为美、以奢为荣,进而养成暴殄天物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无疑是透支着人类的未来和子孙的生存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笔者在农村长大,关于粮食的第一堂课,来自一位本家爷爷。小时候看他吃饭是一种享受,农家多是粗茶淡饭,但不管什么饭菜,他都能吃出“山珍海味”的感觉。临了,老人总会倒些白开水在菜盘子里,转一圈,一口闷掉,再打一个满意的饱嗝。以至于长大后每每听到“光盘”行动,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张和蔼的笑脸。当然也不总是和蔼,碰到小孩子不懂事糟蹋饭食,他会板起脸来,用一种威严的口气骂一句。他们那一代人是经历了漫长的物质匮乏年代,甚至闹过饥荒、讨过饭的;况且作为一个老农民,他春播秋收,应时而作,知道每一粒粮食背后的艰辛,又怎可容忍自己敬畏、珍惜的粮食被糟蹋。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如果枚举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恐怕要排到很靠前的位置,就是因为这种敬畏和珍惜,如同这位老人之于笔者的示范,在传统农耕社会代代相传,积淀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民族文化心理。节俭不仅成了一种美德,还是信奉“天人合一”的国人立德修身的路径:大道至简,作为追求道的人,也应该效仿道的规则,以俭养德,在朴素而有节制的生活中,使自己超越外物如财富、权力等的拘牵,涵养一种高远、淡泊的品格。所以古人讲“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些流传的金句里,满满都是价值观,其间不仅闪耀着道德的光辉,也蕴含着生存的智慧。克制物欲,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关系才可能是和谐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如果以大为美、以奢为荣,进而养成暴殄天物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无疑是透支着人类的未来和子孙的生存空间。

如今,我们集体走出了匮乏,数以亿计的人走出了土地,走进了繁华忙碌的城市。但无论走多远,人都不能飘。毋庸讳言的是,在对待粮食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些飘。

反对餐饮浪费,有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有广泛的现实社会共识。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浪费现象,无疑不是对传统美德的否定,反而恰恰说明我们在价值引领、教育引导方面还存在不足,折射的是知易行难的问题。

倡导节俭,要靠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借助先民的智慧,让人们重新关心粮食和蔬菜。但靠简单地拿来和说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只有更契合时代精神的阐释和解读,才能让经典走出历史的尘埃,与现代人的生活发生奇妙的联接。

赓续文化传统,是基础性的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旨归,需要做慢功夫,久久为功。而解决餐饮浪费这一社会问题,则还要综合施策,以进一步的社会治理创新,让各个治理主体协调一致,形成改造现实的强大合力。

作为养成风气的重要一环,公款餐饮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其间存在的浪费行为必须得到禁绝。应该看到,近些年来这一领域的治理大有成效,但在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需要实施更有力的常态化举措,党员干部理应站出来,成为领风气之先者。

公共政策也应致力于实现更精细化的治理。比如通过全民公约、全民创建等活动,劝导大家改变生活方式;以更常态化的方式推出如“光盘行动”、“绿色餐饮”之类的公共服务产品,引导形成新的消费习惯;鼓励商家创新产品样式,不仅仅是迎合而更多引导消费者形成理性、适度的消费方式,等等。

从更深层次上讲,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之路上砥砺前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也应“水涨船高”,不随意浪费物力,毋庸置疑是要坚守的一条文明底线。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政文”公众号

(责任编辑:尹深)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