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7 07:57 人民日报海外版
8月24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吉林省作家协会、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文艺报社、《作家》杂志社、时代文艺出版社承办的“胡冬林《山林笔记》研讨会”在中国作协举行,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已故作家胡冬林的遗作《山林笔记》是一部日记体散文集,完整呈现了作者2007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长白山林区考察、学习和写作的日常点滴。胡冬林因病离世后,其妹胡夏林整理了他留下的笔记,按年代分为上下两册,共计6章,118万字。该书以个人化视角呈现长白山林区动植物生态活动,兼有散文的抒情性与博物学的严谨,涉及的物种门类广泛丰富,饱含作者对长白山原始森林的热爱。
与会专家认为,《山林笔记》是作者走进自然,细勘大地,用文学的眼睛“丈量”出来的,同时又是一位生态文学作家留下的未经雕琢的一手资料,是作者为文学创作积累的鲜活素材。(记者张鹏禹)
8月24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吉林省作家协会、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文艺报社、《作家》杂志社、时代文艺出版社承办的“胡冬林《山林笔记》研讨会”在中国作协举行,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已故作家胡冬林的遗作《山林笔记》是一部日记体散文集,完整呈现了作者2007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长白山林区考察、学习和写作的日常点滴。胡冬林因病离世后,其妹胡夏林整理了他留下的笔记,按年代分为上下两册,共计6章,118万字。该书以个人化视角呈现长白山林区动植物生态活动,兼有散文的抒情性与博物学的严谨,涉及的物种门类广泛丰富,饱含作者对长白山原始森林的热爱。
与会专家认为,《山林笔记》是作者走进自然,细勘大地,用文学的眼睛“丈量”出来的,同时又是一位生态文学作家留下的未经雕琢的一手资料,是作者为文学创作积累的鲜活素材。(记者张鹏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