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驻村记者手记︱从“冬瓜急售”到“茶卖三季”,脱贫有道!

2020-09-06 08:18 中国记协网  作者:欧甸丘

新华社记者欧甸丘:

永远铭记这片热土上的奋斗故事

驻村记者档案:

欧甸丘,新华社驻贵州石阡扶贫工作队队员,新华社广东分社主任记者,2017年4月至今,在贵州石阡县先后挂职县委书记助理、县委办副主任等职,负责定点扶贫工作。

2017年5月,正值石阡县几乎天天都会下雨的季节,我第一次到坪山乡大坪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在前往大坪村的盘山公路上,公务车陷在泥泞的路上动弹不得,我下车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爬山近1个小时才来到村里。在到处漏水的村委会办公室,和村干部们一起,开了第一次推进脱贫攻坚的会议。

彼时的大坪村是贵州省的深度贫困村之一,贫困发生率超过40%,全村没有一条硬化路,没有任何能产生效益的产业。大坪村的现实让我着实感觉一阵“透心凉”,然而刚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胡登碧和村主任袁大春却给了我信心。胡登碧是在村里享有很高威望的村干部,袁大春刚刚放弃在外面打拼的事业,正准备回村大展身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二人的奋斗激情深深感染了我。

从此,大坪村成了新华社驻石阡扶贫工作队挂点帮扶的村,接着面临的首要工作就是脱贫摘帽。

深度贫困村要摘帽,一系列硬指标必须达到:老百姓饮水设施完善、通村路硬化、农村危房要改造、村级党组织要建强、贫困群众的收入要达标……慎重考虑之后,我和新华社扶贫队同事把协助建强村党支部作为帮扶着力点。

新华社记者欧甸丘:

永远铭记这片热土上的奋斗故事

驻村记者档案:

欧甸丘,新华社驻贵州石阡扶贫工作队队员,新华社广东分社主任记者,2017年4月至今,在贵州石阡县先后挂职县委书记助理、县委办副主任等职,负责定点扶贫工作。

2017年5月,正值石阡县几乎天天都会下雨的季节,我第一次到坪山乡大坪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在前往大坪村的盘山公路上,公务车陷在泥泞的路上动弹不得,我下车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爬山近1个小时才来到村里。在到处漏水的村委会办公室,和村干部们一起,开了第一次推进脱贫攻坚的会议。

彼时的大坪村是贵州省的深度贫困村之一,贫困发生率超过40%,全村没有一条硬化路,没有任何能产生效益的产业。大坪村的现实让我着实感觉一阵“透心凉”,然而刚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胡登碧和村主任袁大春却给了我信心。胡登碧是在村里享有很高威望的村干部,袁大春刚刚放弃在外面打拼的事业,正准备回村大展身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二人的奋斗激情深深感染了我。

从此,大坪村成了新华社驻石阡扶贫工作队挂点帮扶的村,接着面临的首要工作就是脱贫摘帽。

深度贫困村要摘帽,一系列硬指标必须达到:老百姓饮水设施完善、通村路硬化、农村危房要改造、村级党组织要建强、贫困群众的收入要达标……慎重考虑之后,我和新华社扶贫队同事把协助建强村党支部作为帮扶着力点。

那时候的大坪村共有865人,其中有19名中共党员,但党组织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缺经费、缺场地、缺凝聚力几乎让村子成为一盘散沙。“开会聚不齐人,晴天开会在村委会的危楼中,雨天开会只能到村民家里。”胡登碧跟我说,必须要建设一个基本的党员活动场地。

2020年8月26日,欧甸丘(右一)在大坪村走访贫困群众。石阡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谭文明 摄

由于山区建设成本高,300平方米左右的党员活动中心约需资金80万元。随后,我和扶贫队同事一起起草报告,向新华社总社申请资金20万元援助建设大坪村党员活动中心。得到总社批准后,一家上市公司欣然捐款20万元。石阡县委县政府随即决定,拨款40万元支持大坪村党员活动中心建设。

从2017年冬天启动建设,到次年7月1日大坪村党员活动中心正式启用这段时间,新华社派驻大坪村第一书记宾绍政几乎天天都待在工地上,监督施工进度。我则负责协调县、乡各部门解决项目进程中碰到的问题,几乎每周都要到工地上现场开协调推进会。

大坪村党员活动中心建成后,“三会一课”步入正常轨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主题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如今的大坪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大大增加,党员有了归属感,更加愿意奉献。”大坪村老党员王守云说。

基层党组织凝聚力逐步加强,村民发展产业助推脱贫的劲头也爆发出来了。大坪村开始发展种植茶叶和冬瓜作为村里的主要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2018年夏,大坪村30亩冬瓜丰收在望。但正当冬瓜集中上市时,市场上冬瓜价格却急转直下,并出现严重滞销。“现在还有3万多斤冬瓜卖不掉,再不采取措施,恐怕要烂在地里了。”在村里调研时,村主任袁大春着急地跟我说。

我立即返回县城,跟相关县领导汇报情况,随即联系负责石阡全县学生营养餐供应的县社投公司,请他们支持采购。不久,3万斤冬瓜全部销售一空,解决了燃眉之急。

2020年8月26日,欧甸丘(左)在大坪村茶叶加工厂和正在加工茶叶的师傅交谈。石阡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谭文明 摄

经历过冬瓜销售难的问题,我和村干部一起开会总结教训,认为产业发展一定要有长远规划,不仅要注重种植,还要注重加工和销售。于是,在接下来发展茶叶产业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2019年初,大坪村种植的茶叶面积已经达到1200亩。在坪山乡党政主要领导提议下,乡政府和新华社扶贫队开会讨论建设大坪村茶叶加工厂。我和扶贫队同事一起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最终形成报告向新华社总社申请产业扶贫资金96万元,为大坪村修建48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

今年春,新落成的大坪村茶叶加工厂正式加工春茶,茶叶加工将持续到10月份。截至7月20日,大坪村茶叶加工厂共收购茶青2.5万斤,支付茶青收购款19.4万元,制作成品茶4336.5斤。

“往年缺少加工厂,我们只能采摘春茶,亩产茶青仅几百元;今年有了茶叶加工厂,还有龙头企业带动,春夏秋三季的茶青都可以采摘,今年我的采茶收入已经超过3000元。”大坪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龙华秀说。

在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带领下,大坪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开始腾飞。如今步入大坪村,3.5米宽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的门口,房前屋后都是蓬勃生长的茶树,村庄内再也看不到一栋危房。大坪村茶叶加工厂紧邻新修的党员活动中心,“新华社援建茶厂”的大红字体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值得骄傲的是,2019年底,大坪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回顾过去三年的脱贫历程,这是一场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精准发力、攻坚克难、越战越勇的威武之战,是一场举全国之力、聚全国之智、凝全国之众开展的团结之战,是一场付出无数人心血、考验无数人智慧、实现无数人富裕的幸福之战。从中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党的伟大,人民群众的伟大,脱贫攻坚的伟大。

青春无悔,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三年的奋斗足迹,我将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这里的山水之间,我将永远铭记这片热土上的人民和他们的奋斗故事。(新华社驻贵州石阡扶贫工作队记者 欧甸丘)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