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海南>看海南

丰收节话“收获”:海南驻村书记刘志鹏的扶贫硕果

2020-09-22 14:06 人民网-海南频道  

王硕 孟凡盛

海南电网驻村扶贫干部刘志鹏 人民网海南频道孟凡盛摄

“头发是这半年多白的”,刘志鹏指着两鬓染了霜似的头发,“干扶贫就是个操心活儿。”

在光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海南电网驻村扶贫干部刘志鹏。一米八的个头,一身洗的泛白电网工作服,平头短发,皮肤黝黑,笑起来满眼褶子,看不出他是个八零后,也很难想象眼前人是个留过学的工学博士。

2019年2月,36岁的刘志鹏从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发变电设备管理科来到白沙县荣邦乡光村。一年多时间里,光村路通了,水畅了,政策贴村民也越来越近。不仅实现了全村的脱贫摘帽,产业发展也有模有样。

说起这一年的经历,刘志鹏很少谈付出,总是讲收获。

他说这一年,不仅是一段经历,更是一段磨练。

“来到村里一年,不论是性格、能力、思维,与人沟通的方式、为人处事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他还说,驻村的越久越觉得自己变得责任重大,不是因为职务更高了,而是他被更多人需要。

“村里490户,一千多口人,脱贫致富靠你了,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光村所处地区,常年少雨缺水,交通落后,产业薄弱。来到村里,刘志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调研。从基层组织到党建引领,从基础设施到村容村貌,从精准扶贫到致富产业......各项工作摸了个门儿清。

带着调研的问题刘志鹏和他的驻村工作队住进了村里。

王硕 孟凡盛

海南电网驻村扶贫干部刘志鹏 人民网海南频道孟凡盛摄

“头发是这半年多白的”,刘志鹏指着两鬓染了霜似的头发,“干扶贫就是个操心活儿。”

在光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海南电网驻村扶贫干部刘志鹏。一米八的个头,一身洗的泛白电网工作服,平头短发,皮肤黝黑,笑起来满眼褶子,看不出他是个八零后,也很难想象眼前人是个留过学的工学博士。

2019年2月,36岁的刘志鹏从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发变电设备管理科来到白沙县荣邦乡光村。一年多时间里,光村路通了,水畅了,政策贴村民也越来越近。不仅实现了全村的脱贫摘帽,产业发展也有模有样。

说起这一年的经历,刘志鹏很少谈付出,总是讲收获。

他说这一年,不仅是一段经历,更是一段磨练。

“来到村里一年,不论是性格、能力、思维,与人沟通的方式、为人处事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他还说,驻村的越久越觉得自己变得责任重大,不是因为职务更高了,而是他被更多人需要。

“村里490户,一千多口人,脱贫致富靠你了,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光村所处地区,常年少雨缺水,交通落后,产业薄弱。来到村里,刘志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调研。从基层组织到党建引领,从基础设施到村容村貌,从精准扶贫到致富产业......各项工作摸了个门儿清。

带着调研的问题刘志鹏和他的驻村工作队住进了村里。

“做农,一个离不开水,一个离不开路。”刘志鹏带着工作队,先是把进出村的土路修成了5公里长的水泥路,又修缮了7个山塘水库,解决种植用水难题。

村民产业有困难。工作队从县里请来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并联系农信社为贫困户提供免息贷款。到了挂果收成时,组织村民把品相好的红心橙统一包装,协助乡政府打出了“荣橙”品牌,价格立马翻番。拓宽销路,指导村民不仅网上卖,还在果园里举办采摘活动。

厕所革命、危房改造、饮水工程、污水管道改造......

“其实都是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刘志鹏说,“做不了大事,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求学时期,刘志鹏曾赴美攻读博士,看过更广阔的世界,也看到一些差异,他选择踏上“回乡”的路。从美国到中国,从城市到农村,在光村扎下根。

“在外面学的那些有用吗?”这个许多想要扎根农村的青年遇到过的问题,曾经也困扰过刘志鹏。

“我们一开始对扶贫理解不是很深刻,也不知道扶贫工作具体要做什么,但等到我们参与扶贫工作以来,越来越意识到在农村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人去处理,有人去做。”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他擅长的他也在光村找到施展的舞台。在村委会,每天都有村民和干部来解决问题,都是村里的“小问题”。但刘志鹏看来这些看似“小问题”,都是村民“大事情”。两块钱的保险费,能保障一个贫困户一年不返贫;厕所修的好不好,关系的是村民每天用的舒不舒心;下一季种什么,关系老乡的致富路......

“其实现在扶贫工作就像打仗一样,我们现在有了地图,有了各种工具,关键怎么带着这群战友,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打好这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刘志鹏给自己的定位是:“我们就是执行的最后一环。”

“执行”意味着“推动”。遇到村民需要解决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及时上报;政府下发的政策指令,要传达、要落实,做到“一个不落”。

“从我们遇到的问题来看,我们也努力在做好执行;我们也带着村干部、队长、帮扶责任人,有意识把每件事完成;还要有反馈,到底有没有完成,完成有多少”,刘志鹏说,“最终是要把这个事情解决了,扶贫就到位了。”

在光村会议室,桌子上摞着厚厚的工作月报、年报。在刘志鹏的朋友圈,每天都能看到他写的扶贫工作的日记。刘志鹏说,是为了记录,更重要的是留存经验,希望后来人能用得上。

回首这一年,刘志鹏感概,光村还是光村,但光村已经不是原来的光村了。

于他,这里有一群他忘不了的人;于光村,这里曾因有一群像他一样的人而悄悄变化。

(责任编辑:潘惠文)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