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09:15 辽宁日报 作者:侯悦林
核心提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程之际,阜新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新鲜出炉。在20年转型振兴成就基础上,积极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知行合一才能乘风破浪,闯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之路。阜新市扎实开展县乡“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以思想“破茧”促发展“蝶变”,在全市形成不务虚名、激先敦后、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
年终岁尾,本报记者深入阜新城乡各地,“点”“面”观之,记录那些新业态初生时的观念冲击,捕捉思想碰撞时绽放的璀璨光彩,定格实干者砥砺前行的挺拔身姿。
“风光”产业 风光无限
这一年,借助国家“碳中和”政策东风,新能源产业站上风口。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烟台营子村5户村民家里,正在进行一场“光热+生物质”的新型清洁取暖实验。
有阳光时,太阳能蓄热水箱为全屋供暖。阴天或夜晚,生物质采暖炉自动开启。冬季取暖、四季热水、烧炕做饭,样样全能,村民从怀疑、接纳,再到啧啧赞叹,只用了几天时间。
这场实验的实施者是嘉寓集团——国内节能门窗幕墙、智能装备领域领军企业,拥有400余项专利,主持或参与40余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定。今年,嘉寓集团落子阜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边建厂,一边在烟台营子村开展产品实验。
核心提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程之际,阜新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新鲜出炉。在20年转型振兴成就基础上,积极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知行合一才能乘风破浪,闯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之路。阜新市扎实开展县乡“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以思想“破茧”促发展“蝶变”,在全市形成不务虚名、激先敦后、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
年终岁尾,本报记者深入阜新城乡各地,“点”“面”观之,记录那些新业态初生时的观念冲击,捕捉思想碰撞时绽放的璀璨光彩,定格实干者砥砺前行的挺拔身姿。
“风光”产业 风光无限
这一年,借助国家“碳中和”政策东风,新能源产业站上风口。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烟台营子村5户村民家里,正在进行一场“光热+生物质”的新型清洁取暖实验。
有阳光时,太阳能蓄热水箱为全屋供暖。阴天或夜晚,生物质采暖炉自动开启。冬季取暖、四季热水、烧炕做饭,样样全能,村民从怀疑、接纳,再到啧啧赞叹,只用了几天时间。
这场实验的实施者是嘉寓集团——国内节能门窗幕墙、智能装备领域领军企业,拥有400余项专利,主持或参与40余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定。今年,嘉寓集团落子阜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边建厂,一边在烟台营子村开展产品实验。
作为这场实验的组织者,阜新市“十四五”期间将以打造新能源示范基地作为产业转型突破口,强力推动由传统能源大市蝶变为新能源强市。
烟台营子实验的重大意义在于,一头连着百姓温暖过冬,一头连着蓝天白云。
“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阜新地处北纬42°西风带,曾饱尝风沙漫卷之苦。
思路一变,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十四五”时期,阜新市将充分利用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大力发展“风光”产业,全市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建设远景风机装备、大金重工装备产业园,推动新能源本土化应用。积极探索抽水蓄能电站、生物质、页岩气等新业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
思路一变,“短板”会变成“跳板”。
作为百年矿区,阜新市有大量的废弃矿坑、沉陷土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未来五年,这里将成为“风光”产业富集区。
新能源的烙印遍布城乡每个角落。
巨龙湖畔、丁香岭上,洁白的风车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在彰武县兴隆山镇老虎村养牛大户张旭的牛舍上,在阜新县建设镇德一村文化广场的凉亭上,一块块光伏板承载着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行走在阜新广袤的大地上,每一处高冈,每一个转动的风车,时刻为这个传统能源大市注入全新动能。随着“十四五”规划出台,这样的动能将日益强劲,树起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猎猎旗帜。
科技赋能 土地生金
这一年,从地头儿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加快构建,农产品加工加速向绿色食品制造转变。
“地瓜车地瓜墙,地瓜媳妇地瓜房。”彰武县双庙镇明水村有上百年的地瓜种植史,农民衣食住行的钱都从地瓜里出。可是,老品种地瓜的产量“嘎巴”住了,村民收入年年爬坡,年年过不了梁儿。
彰武县与省农科院开展科技共建,于希臣和李启辉两位专家来到村里。他们开发新品种,推广大垄双行和地膜覆盖耕作新技术,地瓜亩产从1500公斤蹿到2500公斤,甜度也提升好几个“+”号。村民曹敬宝说:“有了专家帮忙,地瓜成了‘金疙瘩’,我们都管他们叫‘科技财神’。”
明水出产的高品质地瓜,通过彰武县明水老宋果蔬种植合作社等渠道,源源不断地进入辽宁正远食品有限公司现代化车间,加工成冰烤红薯、红薯条、小红薯等产品。其中,冰烤红薯是网红爆款,供不应求。
从明水到正远,背后是科技赋能与产业牵动,是新农主体的内引外联。管中窥豹,以点带面,能直观感知“十四五”时期阜新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的方法论。
在发展路径上,在农业生产能力转化为农产品加工能力基础上,以安全化、品质化、功能化和品牌化为方向,做优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把阜新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和沈阳都市圈的“米袋子”“菜篮子”。在绿色食品矩阵上,依托正远、鲁花等企业,促进食品、酿酒和油料等产业扩张升级。以正大生猪、双汇肉鸡等全链条项目为牵引,利用伊利、新希望六和等企业强大的加工能力,推动畜禽加工向产品结构多元化、品种档次高端化发展,让“米粮仓”变身“好厨房”。
栽梧桐树 引金凤凰
这一年,突破“新技术”、打造“新产业”、推广“新应用”,“新字号”欣欣向荣。
在冬日正午的阳光下,阜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大街上“氢能源产业基地”的牌子异常醒目。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全球范围内技术研发与商用风起云涌,处于大爆发的前夜。
阜新,这个传统能源城市,把目光瞄准氢能源。“十四五”时期,打造涵盖制氢、储运加氢、氢燃料电池、装备制造等板块的氢能源全产业链。
“加气几分钟,能跑500公里。加进去的是气,排出来的是水,绿色无污染。低温性能优越,在北方地区特别实用……”阜新德迩氢能搬运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家林指着刚刚下线的氢燃料大巴如数家珍。
2018年,辽宁德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美国英飞腾公司,在氢能研发领域如虎添翼。开发区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按照“管委会+公司”模式,与德尔共同组建阜新德迩氢能搬运设备有限公司。
这一年,氢能建设频频跑出加速度。
氢能产业基地奠基之作——总投资3.6亿元的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阜新市加入辽宁省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密切合作,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重点攻关。
12月19日,随着嘉寓集团董事长田家玉在投资协议书上签字,嘉寓氢能源基地建设项目落户阜新,这是嘉寓集团一年内第二次投资阜新。
未来,氢能将展现动人的应用场景:加氢站投入运营,氢燃料大巴上路行驶,氢燃料叉车在双汇、正远等企业示范应用。建立氢能源产业联盟和检验检测平台,力促“阜新标准”升级为行业标准。
赛车竞逐、无人机飞翔。依托北京理工大学无人系统创新中心(辽宁)提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推动智能无人系统在无人机、矿山、新能源、现代农业等特色场景的应用。
企业联网,设备上“云”。“十四五”期间,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实体经济赋能。打造智慧农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建设一批智慧商圈、智慧景区。
思想“破茧” 行动“突围”
这一年,聚焦改革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打开思想解放“总开关”,准确把握“时”与“势”,找回信心、找出优势、找对路径、找准机遇,思想解放成果集中体现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中。
县乡“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的深入开展,让思想解放深入人心、直达基层、走近群众,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阜新县于寺镇虎掌沟村是阜新市的“风口”,2005年在这里竖起第一台测风塔。因为风沙大、土地贫瘠,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刚开始,我觉得咱农民搞绿色食品是瞎胡闹。现在一看,是走了正道儿。”虎掌沟村村民赵凤山当初强烈反对村委会主任姚凤刚搞绿色食品。
可是,当姚凤刚的绿色食品大获成功以后,赵凤山彻底服了:“有机比绿色贵1倍,绿色比普通又贵1倍。同样一块地,效益差好几倍!”
如今,虎掌沟村四成耕地种的是绿色食品,8个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佑安古镇”系列产品依托电商畅销全国……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虎掌沟摇身一变成了富裕村。
2018年底,一条由废弃矿坑改造而成的越野赛道,开始吸引世人目光,也拉开了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建设的序幕。
一个金点子,一次思想解放,成就一个全新的产业,也吸引人才不断回流,为这座城市不断注入活水。
杨瑶,赛道城市场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土生土长的阜新人,十年间一直在外求学、工作,2019年,她成为赛道城首批员工。“我回来既是产业的召唤,也是情怀使然。我出身矿工世家,愿做一名新时代愚公,为矿山修复治理挥锹不已。”
在经历煤炭大开发、城市转型两大历史阶段后,阜新站在“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的历史新起点上。
这是一个生长无限可能的新时代。对一座城市来说,“无限可能”的核心是城市的思想力与行动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校准了城市发展的“航向”。
阜新,乘东风,扬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