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旅游

追寻西南联大的足迹(行天下)

2021-01-14 08:26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乔  叶

2020年,我参加的采风活动少之又少,极少的几次里,最难忘的是“西南联大文化行”。十来个人,八天时间,在长沙、沅陵、蒙自和昆明走走停停,所到之地皆和西南联大有关。

我们一行人在长沙聚齐后,最先去的是湘雅医院,这里有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的部分教授寓所。北大、清华和南开在正式组团为西南联大之前,在长沙的名字就叫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曾经的西南联大教授寓所,都是原址原楼。红楼绿树,静美怡然。圣经学堂旧址曾是临时大学的主校区,现在是长沙市政府机关二院了,仅看楼梯前几级向外延伸出来的半圆形踏步就可见房子的讲究。在楼道里稍作流连,便去看了地下室,又去看了防空洞。当年师生们曾在这里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

楼前立着一个牌子,细看上面的文字才知,此地还曾是原红八军军部驻地。这座老房子里,聚积着多少往昔的烟火啊。

当天去的最后一个地方是左家垅,到时已有暮色。昔日的和平楼和民主楼如今都是中南大学的楼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岳麓书院,途中和闻黎明夫妇聊天。闻黎明老师是闻一多先生的长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学者。作为西南联大研究的首席专家,他还兼顾着《我们的西南联大》电视剧和“西南联大”文旅线路学术顾问的身份。同行的卢一萍因为心怀崇敬,用的微信头像就是闻一多先生。想想因为闻黎明老师的缘故,便会觉得这一路也有闻一多先生的气息随行,简直是太难得太珍贵了。

饭后坐车自然是要睡的,醒来看见路边的山,不高,云朵围绕,宛若仙境,已然快到湘西地界了。在官庄和三渡水分岔处的大桥上停下,闻黎明老师说,联大师生们在此曾遇土匪。想当年这里是多么偏僻的路径,必定障碍重重,阻塞难行,而此时却是平坦敞阔的319国道了。

2020年,我参加的采风活动少之又少,极少的几次里,最难忘的是“西南联大文化行”。十来个人,八天时间,在长沙、沅陵、蒙自和昆明走走停停,所到之地皆和西南联大有关。

我们一行人在长沙聚齐后,最先去的是湘雅医院,这里有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的部分教授寓所。北大、清华和南开在正式组团为西南联大之前,在长沙的名字就叫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曾经的西南联大教授寓所,都是原址原楼。红楼绿树,静美怡然。圣经学堂旧址曾是临时大学的主校区,现在是长沙市政府机关二院了,仅看楼梯前几级向外延伸出来的半圆形踏步就可见房子的讲究。在楼道里稍作流连,便去看了地下室,又去看了防空洞。当年师生们曾在这里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

楼前立着一个牌子,细看上面的文字才知,此地还曾是原红八军军部驻地。这座老房子里,聚积着多少往昔的烟火啊。

当天去的最后一个地方是左家垅,到时已有暮色。昔日的和平楼和民主楼如今都是中南大学的楼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岳麓书院,途中和闻黎明夫妇聊天。闻黎明老师是闻一多先生的长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学者。作为西南联大研究的首席专家,他还兼顾着《我们的西南联大》电视剧和“西南联大”文旅线路学术顾问的身份。同行的卢一萍因为心怀崇敬,用的微信头像就是闻一多先生。想想因为闻黎明老师的缘故,便会觉得这一路也有闻一多先生的气息随行,简直是太难得太珍贵了。

饭后坐车自然是要睡的,醒来看见路边的山,不高,云朵围绕,宛若仙境,已然快到湘西地界了。在官庄和三渡水分岔处的大桥上停下,闻黎明老师说,联大师生们在此曾遇土匪。想当年这里是多么偏僻的路径,必定障碍重重,阻塞难行,而此时却是平坦敞阔的319国道了。

11月1日是西南联大校庆日,就是在1937年的这一天,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课。算一算,80多年过去了。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时间点来到了凉水井镇。

凉水井镇中学的设施看着很不错,操场崭新。我在操场上疾走了一圈,那边校舍走廊下,一个妇人带着孩子,平静地看着我。校园中间几棵极大的香樟树,还有一棵广玉兰。红叶落地,我拍了几张特写。

根据时间和线路推测,当初那些师生是有可能在此中学歇过脚。教导主任刘忠告诉我们,前一段时间,也有一群人路过这里询问西南联大的事。什么人?清华大学的。这信息让我心里很安慰。原来,一直有人记得这条路,记得这条路上曾经的那群人,跋山涉水想要去读书的那群人。如今,应该也会有很多人愿意像我们此行一样,遥望着前辈们的背影,叠印着他们的足迹,踏上这一段既旧且新的行程吧?

午饭后,我们到了位于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的龙溪古镇。万寿街53号的三益盐店,就是“旅行团辅导团驻址”。当年西南联大从长沙迁往昆明时,男生244名,组成了湘黔滇旅行团,老师们11名,组成了辅导团,闻一多先生便在这辅导团里。68天里,师生们就这样用脚板一步一步丈量了祖国的土地,以这样的方式重新认识了祖国。

再向前走几步左转是临阳公栈,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当年旅居之地。这里是福寿街8号。门锁着,一辆带着雨披的电动车横在门前,我们在门前合影,照出来的样子都有些准备骑电动车而去的架势,倒也有趣。

有一条很大的河一直随行着,应该是穿镇而过的。水很清,一看就是《边城》里的那种水质。听本地向导说,湘西很多地方都建有从文广场,真好。

乘高铁到达昆明南站,一出站就过隧道,我看到隧道的名字居然是“联大街隧道”,问当地人:是西南联大的那个联大吗?答曰:是啊。很快又看到了路牌上的“联大街”路名。据说还有闻一多路。是的,他们是应该被像道路一样纪念的。

我们驱车直奔蒙自,黄昏时分抵达。翌日上午,我们先去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即哥胪士洋行旧址。在纪念馆里,重温西南联大的历史。师生们从长沙到昆明的路上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史料级别的照片,看看他们都经历了什么:睡地铺,挑脚泡,在野外支锅做饭,在极简陋的茶馆小憩……闻台儿庄大捷,师生们举行了庆祝大会;听说前方有匪,他们走小路行军。他们还对沿途之地进行了人文社会考察与地理写真。哲学心理教育学系的学生刘兆吉组织的诗歌采风小组采集到2000多首民谣,后来在闻一多先生的指导下编成了《西南采风录》,政治系学生钱能欣则根据自己的日记整理出了《西南三千五百里》,他后来回忆说:“临行前,我看了能找到的所有资料,遗憾的是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的记录多是外国人做的。因此,出发前我已经有准备,要把沿途的见闻记录下来……我要写一本中国自己的西南实录。”

“经过艰难徒步的天之骄子们,再也不会觉得祖国和人民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了。”展览图片上这句话,深得要义。

出得馆来,我们在“刚毅坚卓”校训前拍合影,去找当年的南美咖啡馆和女生们住的“听风楼”,午饭后绕着南湖徒步而行。闻一多先生纪念亭、法国领事馆旧址、南湖诗社旧址……我们在南湖南路1号的蒙自海关旧址呆的时间最长,因这里也是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教室旧址,同时还是蒙自大清邮政总局旧址。

晚饭后,我们观看了《我们的西南联大》。此剧是从普通学子励志成长的角度来演绎这段历史的,热血青春,文化抗战,民族大义,联大精神,都能融汇于其中。这几日浸泡在西南联大的氛围里,所以代入感很强。若非不能熬夜,真想一集接一集地看下去。

旧址这个词,突然从脑海里蹦了出来。这一路,我们看了多少旧址啊。所谓旧址,皆是历史曾经发生之地,历史已经退场,惟余沉默。但西南联大的这些旧址,却一点也不旧,就是在这旧址上,我们不断地复习着这一节纬度宽阔的高能大课:爱国,战争,时代,启蒙,自由,文脉……仰取俯拾,一树百获。我毫不怀疑,西南联大能让我们提取的东西会越来越多,这所实体早已消逝而虚体定会长存的大学,随着时光的擦拭,它的光芒会越来越亮,越来越新。

(乔叶,北京市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出版有《最慢的是活着》《深夜醒来》等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奖项。)

(责任编辑:刘佳)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