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科技

中科院: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2021-01-21 15:00 人民网-科技频道  

人民网北京1月21日电 (赵竹青)“合成气制备乙醇技术”“黑水虻转化有机废弃物”“非结构化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碳化硅晶体生长和加工”……在1月20日线上举行的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路演活动中,覆盖生物、芯片、信息、材料、能源、制造等多个领域的百余项最新科技前沿技术成果集中亮相,展示了科技在重塑未来城市、赋能美好生活、护航生命健康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科技重塑未来城市。未来城市的塑造离不开科学的解决方案。比如,路演中展示的“非结构化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项目聚焦互联网多语言、跨模态内容智能理解与处理,让大数据与AI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更好地结合发展,已在安全、媒体、政务、金融等领域形成规模效益。

“合成气制备乙醇技术”取代依靠粮食发酵的传统工艺路线,为燃料乙醇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行路径,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及改善空气质量,都具有战略意义。

“黑水虻转化有机废弃物”研发的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可避免对餐厨垃圾进行离心、分层、脱水与匀浆等复杂的垃圾预处理环节,将10吨餐厨垃圾在8~10天内就可以转化为2.5吨高价值虫体蛋白与2吨左右的优质有机肥,实现了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真正走向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支撑城市的绿色发展。

人民网北京1月21日电 (赵竹青)“合成气制备乙醇技术”“黑水虻转化有机废弃物”“非结构化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碳化硅晶体生长和加工”……在1月20日线上举行的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路演活动中,覆盖生物、芯片、信息、材料、能源、制造等多个领域的百余项最新科技前沿技术成果集中亮相,展示了科技在重塑未来城市、赋能美好生活、护航生命健康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科技重塑未来城市。未来城市的塑造离不开科学的解决方案。比如,路演中展示的“非结构化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项目聚焦互联网多语言、跨模态内容智能理解与处理,让大数据与AI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更好地结合发展,已在安全、媒体、政务、金融等领域形成规模效益。

“合成气制备乙醇技术”取代依靠粮食发酵的传统工艺路线,为燃料乙醇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行路径,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及改善空气质量,都具有战略意义。

“黑水虻转化有机废弃物”研发的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可避免对餐厨垃圾进行离心、分层、脱水与匀浆等复杂的垃圾预处理环节,将10吨餐厨垃圾在8~10天内就可以转化为2.5吨高价值虫体蛋白与2吨左右的优质有机肥,实现了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真正走向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支撑城市的绿色发展。

科技赋能美好生活。先进技术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服务领域深度融合,极大提高了人民生活的便利性与多样性。

“碳化硅晶体生长和加工”覆盖“设备研制—原料合成—晶体生长—晶体切割—晶片加工—清洗检测”的碳化硅晶片生产的全流程,新半导体材料将驱动5G通讯向着更小功耗、更大带宽、更高功率领域挺进。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通讯使传统领域的人力得到解放,技术领先的高科技在各行各业发光发亮,让工作更加轻松,使美好生活的基础更加坚实。智能算法正在帮助数千万失能人士恢复正常的生活,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让无人驾驶从科幻变成了现实,而卫星互联网让全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空间的隔阂。

科技护航生命健康。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无接触式生活方式兴起,红外热像仪、人脸识别、AI智能分析、无人机等技术的应用也加速了智能安防行业的应用落地与创新。

其中,医疗保健行业首先迎来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得到了明显改变,极大提升了人们对于绿色、健康、安全、环境的关注和需求,这为智能化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机会。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表示,希望更多的社会资本、企业家共同关注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也呼吁更多的科研主力军挺进国民经济主战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赵竹青)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