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江西>江西要闻

向“美”而行

2021-01-24 08:15 江西日报  

街巷路面干净宽敞了,水面漂浮物没有了,乡村旱厕消失不见了,散落的垃圾清运走了……隆冬时节,记者穿行在鄱阳县的广袤乡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场景随处可见。这一切,源自鄱阳县自去年9月以来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群众的小事是我们的大事

城乡环境脏乱差、乱搭乱建现象屡禁不止等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为鄱阳群众诟病的“天大小事”。

2020年9月,县委主要领导调整后,瞄准了这件“小事”。在县“两会”上,县委主要领导明确指出,要顺应群众期盼目光,抓实改善人居环境,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收官战。

鄱阳县地广人稠,拥有162万人口,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县、地域第二大县,辖区共有30个乡镇(街道)、575个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全县上下决心坚定:“难题再难也得破,骨头再硬也得啃!”

号角吹响千帆起,凝聚共识加力干。2020年9月以来,全县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环境整治,按照“拆得干净、整得彻底、摆得有序、扫得清洁”标准,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冲刺跑”。为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县委分批组织考察团赴铅山、横峰等地学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工作经验,让县乡村三级干部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街巷路面干净宽敞了,水面漂浮物没有了,乡村旱厕消失不见了,散落的垃圾清运走了……隆冬时节,记者穿行在鄱阳县的广袤乡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场景随处可见。这一切,源自鄱阳县自去年9月以来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群众的小事是我们的大事

城乡环境脏乱差、乱搭乱建现象屡禁不止等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为鄱阳群众诟病的“天大小事”。

2020年9月,县委主要领导调整后,瞄准了这件“小事”。在县“两会”上,县委主要领导明确指出,要顺应群众期盼目光,抓实改善人居环境,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收官战。

鄱阳县地广人稠,拥有162万人口,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县、地域第二大县,辖区共有30个乡镇(街道)、575个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全县上下决心坚定:“难题再难也得破,骨头再硬也得啃!”

号角吹响千帆起,凝聚共识加力干。2020年9月以来,全县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环境整治,按照“拆得干净、整得彻底、摆得有序、扫得清洁”标准,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冲刺跑”。为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县委分批组织考察团赴铅山、横峰等地学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工作经验,让县乡村三级干部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比出新气象 跑出加速度

鄱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多、线长、面广”,没有过硬的手段,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督查、打分、排位、点评……该县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与成效评估机制,围绕“美丽集镇、集镇管理、居家环境、秀美乡村、厕所革命、环卫保洁”六个方面,在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量化考核评分,直面问题短板,倒逼工作推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通过“县级指挥、乡村主体、全面贯通”的有效举措,三级书记抓整治,全县形成一盘棋,各乡镇你追我赶,亮点频现:乐丰镇推行“镇挂点班子包村、村两委干部包组、党员包区域、乡贤能人包户”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把压力传导到基层一线;谢家滩镇做好众治“加”力量、综治“减”污染、巧治“乘”效果、防治“除”死角四篇文章,确保整洁村貌始终“在线”。

作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党的基层资源阵地整合试点县,鄱阳还同步做好人居环境整治的“软文章”,依托县乡村三级613支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文艺、卫生健康、科技法律、安全教育”五进农村(社区)主题活动,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深度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座、新(改)建无害化户厕10.21万座,配备保洁员3219人、垃圾桶59924个。30个乡镇(街道)划分为四片区全部实现市场化运作,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绘就“乡村绿” 带动“产业红”

冬日暖阳下,高家岭镇龙岭村,黛瓦房屋整齐划一,农家院落干净整洁,小小的乡村安静祥和,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从一个贫困村到省3A级乡村旅游景区,龙岭村紧紧抓住建设美丽乡村、整治人居环境的契机,深入挖掘优质的生态、丰富的业态、淳朴的乡情,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

文明实践广场、蔬果采摘园、垂钓休闲区、红色教育基地、村史馆、农村文化大舞台……近年来,通过不断提档升级,一个清新、隽秀的美丽乡村脱颖而出,吸引了周边不少游客前来休闲游玩。

不仅游客来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2020年8月,在外务工多年的村民张国海回到家乡,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开办起火锅店,生意很是红火。尝到甜头的张国海坦言,村里的环境变得这么美,现在他哪儿也不想去,只想一心在家开好火锅店,搭上乡村旅游致富的“顺风车”。

远离尘世喧嚣,亲近绿色自然。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一幅幅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画卷,在鄱阳大地徐徐展开——

曾经“一穷二白”的凰岗镇溪口朱家村,陆续建成荷花池、垂钓中心、游览吊桥、仿古门楼、文化墙、古建城门楼等休闲旅游设施,从此拥有“观烟雨云海”的美景;

过去“靠水吃水”的白沙洲乡礼恭脑村,依托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水景别墅、青屋民宿、寻梦情湖等湖区特色景观,村庄变景区,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昔日“养在深闺”的莲花山乡潘村,连续6年举办柿子旅游文化节,“以柿为媒”带动山货热卖,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在鄱阳湖畔蓬勃生长,不仅让村里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也为鄱阳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竭的活力。(刘剑冰 记者 张 晶)

(责任编辑:罗娜)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