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一件布满弹孔的毛背心

2021-01-27 09:02 《光明日报》  作者:任鹏 颜维琦

【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1933年2月,在春寒料峭的夜色中,两年前发生的那一幕又在鲁迅的心中荡起波澜,令他沉浸在悲愤交加的情绪里,无法自拔。“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道。

这一幕正是“左联五烈士”被残害的场景。1931年2月7日夜,柔石、冯铿、殷夫等五名左联成员与其他19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当局拖至龙华监狱后面的空地,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一排排子弹便从隐藏在一旁的建筑中射出。

19年后的1950年,当龙华24烈士的遗骸被发现时,已经变得模糊难辨。凭着一件布满弹孔的毛背心,“左联”成员许峨认出了冯铿。这正是冯铿之前亲手为他织的,天气寒冷,许峨又让冯铿穿上御寒。

在“左联”纪念馆,我们见到了这件绿色的毛背心,虽然是复制品,但从上面淡淡的血迹和被子弹撕碎的窟窿中,不难想象当年冯铿就义时悲壮的画面。

冯铿原名冯岭梅,生于广东潮州的一个书香之家。中学时,冯铿是友中月刊社的骨干,还曾寄送校刊给鲁迅求教,得到鲁迅的赞许。1929年2月,21岁的冯铿与爱人、《岭南民国日报》编辑许美勋一同从汕头来到上海,并于同年在潮汕同乡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冯铿与许美勋加入左联,并第一次公开新的名字冯铿、许峨。

【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1933年2月,在春寒料峭的夜色中,两年前发生的那一幕又在鲁迅的心中荡起波澜,令他沉浸在悲愤交加的情绪里,无法自拔。“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道。

这一幕正是“左联五烈士”被残害的场景。1931年2月7日夜,柔石、冯铿、殷夫等五名左联成员与其他19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当局拖至龙华监狱后面的空地,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一排排子弹便从隐藏在一旁的建筑中射出。

19年后的1950年,当龙华24烈士的遗骸被发现时,已经变得模糊难辨。凭着一件布满弹孔的毛背心,“左联”成员许峨认出了冯铿。这正是冯铿之前亲手为他织的,天气寒冷,许峨又让冯铿穿上御寒。

在“左联”纪念馆,我们见到了这件绿色的毛背心,虽然是复制品,但从上面淡淡的血迹和被子弹撕碎的窟窿中,不难想象当年冯铿就义时悲壮的画面。

冯铿原名冯岭梅,生于广东潮州的一个书香之家。中学时,冯铿是友中月刊社的骨干,还曾寄送校刊给鲁迅求教,得到鲁迅的赞许。1929年2月,21岁的冯铿与爱人、《岭南民国日报》编辑许美勋一同从汕头来到上海,并于同年在潮汕同乡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冯铿与许美勋加入左联,并第一次公开新的名字冯铿、许峨。

在全国左翼文学的中心上海,全新的环境再次让冯铿迸发了创作热情。冯铿以苏区生活、红军斗争为题材,创作了《小阿强》《华老伯》《女同志马英的日记》等文学作品,在中国左翼文学中第一批歌颂了苏区斗争,后来她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诞生的最出色和最有希望的女作家之一”。

1931年1月17日,冯铿参加共产党秘密集会时,因叛徒出卖被捕。柔石在写给王育和的便札中说:“冯妹(冯铿)脸堂青肿,使我每见心酸!”冯铿所受的折磨由此可见一斑。被捕不到20天,2月7日,24烈士血洒龙华。

与冯铿、柔石一道殉难的左联作家殷夫翻译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可以概括他们的精神: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责任编辑:曹淼)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