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江苏>时政

南京:二十年后再出发 目标锁定现代化

2021-02-16 14:05 南京日报  

2000年,南京都市圈开始建设。2021年,南京都市圈迎来20年后再出发的重要时刻——

2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复函明确,南京都市圈将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

从全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到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同意的都市圈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市将以此为重要契机,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二十年风雨兼程,不断夯实同城化发展强支撑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增强,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以南京为中心、横跨苏皖两省紧密联系周边城市共同组成的南京都市圈,始建于2000年。20多年来,各成员城市秉承共建、共享、同城化的建设理念,坚定不移推进都市圈发展,如今已成为具有全国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都市圈。

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多年来,都市圈城市完善协商合作机制,健全规划协调机制,构建政策协同机制,建立圈带联动机制,一盘棋发展、一体化推进,同城化发展强支撑不断夯实。

2000年,南京都市圈开始建设。2021年,南京都市圈迎来20年后再出发的重要时刻——

2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复函明确,南京都市圈将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

从全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到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同意的都市圈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市将以此为重要契机,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二十年风雨兼程,不断夯实同城化发展强支撑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增强,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以南京为中心、横跨苏皖两省紧密联系周边城市共同组成的南京都市圈,始建于2000年。20多年来,各成员城市秉承共建、共享、同城化的建设理念,坚定不移推进都市圈发展,如今已成为具有全国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都市圈。

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多年来,都市圈城市完善协商合作机制,健全规划协调机制,构建政策协同机制,建立圈带联动机制,一盘棋发展、一体化推进,同城化发展强支撑不断夯实。

20多年来,大家织密基础设施“一张网”,加快建设都市圈铁路网,畅通都市圈公路网,提升航空枢纽功能,推广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陆联运,共建数字都市圈,协同推进5G网络建设。目前,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

20多年来,大家共治共保“一江水”,共同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建立健全长江环境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加快推进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设,共同打牢绿色发展基础。

20多年来,大家推动公共服务“一卡通”,协同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推动高端医疗资源统筹布局,成立都市圈博物馆联盟等,坚持民生优先、提升发展质感。

20多年来,大家打造跨界融合“新样本”,以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为突破口,南京与滁州、马鞍山分别签订跨界示范区共建协议,加快规划建设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3个跨界示范区;宁淮南北共建园区加快建设;积极推动宁锡常接合片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融合发展进入新境界。

从近邻变“紧邻”,从个体成“一体”,南京深化都市圈区域合作、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取得显著成效,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基础不断被夯实。

一路上奋斗同行,全力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位于南京江北新区、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一河之隔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有30多家零配件供应企业分布在对岸,公司也有不少员工生活居住在汊河。

镇江市句容市宝华镇的居民,到南京仙林坐上地铁去逛新街口,就是“过条马路的事”。对这里的企业和居民来说,“跨省跨市上下班、开展业务,感觉和在本地没有什么不一样。”

区域一体化发展,产业深度融合是基础、资源优势互补是关键。20多年来,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南京都市圈城市以开放的姿态“跨界”合作,以市场的机制“融合”发展,都市圈大地上响起激越的发展鼓点,摁下一体化发展的快进键,开启同城化发展的快进模式。

——都市圈城市优化空间治理结构。坚持极点带动、同城先行、轴带支撑、辐射周边,加快建设沪宁合、沿江、宁淮宣、宁杭滁四条发展带,初步形成以南京特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新格局。都市圈主要节点城市间“一日工作圈”“半日生活圈”基本形成,宁镇扬、宁马滁同城化水平全国领先,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都市圈城市共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充分发挥都市圈科教创新资源丰富优势,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建设技术转移转化、科技资源共享、人才交流、科创企业证券服务“四大平台”,示范推动苏南、合芜蚌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

——都市圈城市深化产业分工协作。组织实施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加快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合力发展高端服务经济,组建南京都市圈物流标准化联盟,共同打造优质“菜篮子”基地等。

——都市圈城市共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协同深化实施以“不见面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积极复制推广国家级江北新区、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等重大改革平台成功经验做法;推动信用建设区域合作,参与建设长三角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造诚信都市圈;支持都市圈律师协会召开发展论坛、组织律师培训,推进法律服务一体化。

目前,南京都市圈正在成为动能强劲的“产业创新圈”、内畅外联的“资源配置圈”、全域融合的“轨道城市圈”、共同富裕的“宜居生活圈”。

新征程携手共进,持续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

“南京都市圈是发展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南京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龙头城市,将切实扛起责任担当、带头加强协作,更好地支撑都市圈提档升级、更多地惠及兄弟城市高质量发展。”

去年12月5日,2020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在镇江召开,南京市领导郑重表示。

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复函精神,组织实施《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我市也将奋力强功能、担使命,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在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奋进新征程,南京市“十四五”规划也明确,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建设在全国具有示范典型意义的现代化都市圈,提升南京战略枢纽地位,争创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同时提出推进统一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同城化建设、深化跨界合作发展等具体目标任务。

据介绍,我市将做强科技创新功能,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完善综合枢纽服务,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精神和市“十四五”规划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升都市圈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创新体系协同共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为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王健)

(责任编辑:萧潇)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