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广东>滚动

《在地新生》沉浸式科技艺术展广州展出 

2021-04-10 09:08 广州日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百年前绘在纸上的鲜花,通过机械的身体重新盛开,游人轻抚便会含羞合上;飞过漫漫美术史的鸟雀,在数码的林间栖息,一旦受惊便会翩翩飞去……

4月9日,《在地新生》沉浸式科技艺术展在广州十香园纪念馆正式开幕,面向公众展出。展览聚焦国画美学在新介质中的转化表达,旨在打造岭南传统国画与数字科技形式的全新结合。

  文博合作,活化岭南艺术宝藏

《在地新生》展览以具有岭南在地文化特色的传统花鸟绘画为灵感,在200多幅岭南画派经典国画作品中精选花、鸟、石等意象,结合数码编程、体感交互、三维动画、机械设计,创作出机械花石装置、梦境沉浸空间、虚拟树林等一系列展项。本展联结着古典艺术的优雅与当代青年的锐气,是一场具备审美含量、技术含量、教育含量的精致体验。

当观众置身于六个彼此相通的展厅空间,便如同穿梭于秘境。在互动光影和机械装置身上探索充满奇想的玩法,在传统国画身上发现未曾发现的趣味,体验一场内容丰富、气质清爽、极具性价比的国风沉浸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地新生》是一次文博资源与科技艺术相结合的特别合作项目,展览由十香园纪念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岭南画派纪念馆等本地权威文博机构官方提供馆藏画作资源支持,旨在以文博资源为基础,以数字创意设计为手段,守正创新,赋予岭南文化瑰宝新的生命,从而令更多年轻群体开始主动发现、亲近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感受中华文化自信。

为支持《在地新生》展览创作,十香园纪念馆特别调取大量珍贵馆藏画作、名家手稿等文博资源交付创作团队,在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园区,实现了一次绝妙的古今对话与价值传承。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百年前绘在纸上的鲜花,通过机械的身体重新盛开,游人轻抚便会含羞合上;飞过漫漫美术史的鸟雀,在数码的林间栖息,一旦受惊便会翩翩飞去……

4月9日,《在地新生》沉浸式科技艺术展在广州十香园纪念馆正式开幕,面向公众展出。展览聚焦国画美学在新介质中的转化表达,旨在打造岭南传统国画与数字科技形式的全新结合。

  文博合作,活化岭南艺术宝藏

《在地新生》展览以具有岭南在地文化特色的传统花鸟绘画为灵感,在200多幅岭南画派经典国画作品中精选花、鸟、石等意象,结合数码编程、体感交互、三维动画、机械设计,创作出机械花石装置、梦境沉浸空间、虚拟树林等一系列展项。本展联结着古典艺术的优雅与当代青年的锐气,是一场具备审美含量、技术含量、教育含量的精致体验。

当观众置身于六个彼此相通的展厅空间,便如同穿梭于秘境。在互动光影和机械装置身上探索充满奇想的玩法,在传统国画身上发现未曾发现的趣味,体验一场内容丰富、气质清爽、极具性价比的国风沉浸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地新生》是一次文博资源与科技艺术相结合的特别合作项目,展览由十香园纪念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岭南画派纪念馆等本地权威文博机构官方提供馆藏画作资源支持,旨在以文博资源为基础,以数字创意设计为手段,守正创新,赋予岭南文化瑰宝新的生命,从而令更多年轻群体开始主动发现、亲近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感受中华文化自信。

为支持《在地新生》展览创作,十香园纪念馆特别调取大量珍贵馆藏画作、名家手稿等文博资源交付创作团队,在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园区,实现了一次绝妙的古今对话与价值传承。

同时,广州艺术博物院也专门从大量岭南书画精品馆藏中调取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关山月等国画大师的画作资源供展览团队使用。有国家顶级文博机构为展览提供最“正宗”创作原料,观众得以享受耳目一新的文博认知体验。

  仅让国画动起来,还远远不够

《在地新生》展览共有六个展厅空间,创作团队为当中的每一件作品倾尽匠心与创意。要在传统国画的题材上表达新想法,是否仅仅做到让画中元素或观看视角动起来就可以?《在地新生》的创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显然更多。

展览的引入部分,是一个专为表现“鸟”意象而设计的数字互动空间《追林》,创作素材来自岭南国画大师杨善深的画作《麻雀》。杨善深笔下的麻雀姿态自然、灵动,具有十足亲和力。在《追林》的空间中,创作团队意图在让麻雀“动”起来的基础上,深入研习这种动物在现实中的行为特征,进一步还原它们的自然行为动态。

此外,展览还将展示以清末名家居廉的画作为原型的互动机械花型装置作品《花野》;运用花鸟画经典元素,以“撞水撞粉”技法为表现核心,恣意明丽而又梦幻的沉浸空间《新梦》;解构国画画作,需要用特定姿势才能探入其中欣赏,意境深远的装置《秘境》等体验展项。

观众在享受体验乐趣的同时,将潜移默化地领会岭南花鸟画的代表性技法特点,将体验定格在凝视画作时的出神一刻,获得不同以往的国风体验。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作为沉浸式科技艺术展,科技让艺术作品不再依凭单一的感官去感知,而是充分调动观者的视、听、触、嗅等多种感官功能进入到作品的世界,达到全身心的融入、沉浸和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观众可以进入作品的内部,并且自由选择观看和感受作品的角度、方式,最终获得了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观感体验。

展览也因此吸引众多观众前往观看,其中不少是年轻观众。“想不到一个艺术展能有这么强的科技感,让我大开眼界!”现场一名来自中山大学的学生张萍告诉记者,这种未来感很强的展览形式,是最吸引年轻一代的。

基于此,这场展览给观众带来视觉奇观之外,也让大家进一步思考了艺术与科技的关系。

策展人罗力表示,艺术和科技的相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过程。过去人们走进美术馆,是为了名家真迹、大师名作……如今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获取大量信息,甚至打开网站,就能360度观摩艺术作品,与现场观看别无二致。这种情况下,艺术家们需要吸引眼球,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而习惯了视音频、整日与新媒体作伴的观众们也希望见识更新鲜的观展方式。“像沉浸式这样新的艺术形式所带来的体验感有助于打破观众和作品的隔阂,并能让观众乐于走入美术馆去看展览。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岭南书画艺术中的精神以及传统的美学理念在这个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

《追林》中,团队使用3D数字建模的方式,依照画家的描绘与笔触,为小麻雀重新搭建了外形和骨骼,并依照他们的自然行为特征逐帧还原了起飞、降落、甩头、蹦跳等姿态动作,让原本静止不动的麻雀在观众面前“活”了起来。“这些活灵活现的小麻雀还具有感知人和环境的能力。当观众走近或是发出的声音过大,都有可能把他们从枝头吓得四散飞去。展厅空间如同一个国画彩墨风格的虚拟树林,向各位观众传达岭南花鸟画强调写生、师法自然、贴近生活的艺术理念。”展览策展人罗力说道。(记者 李巧蓉 王维宣)

(责任编辑:李语)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