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安徽>本网

日子红丨泾县琴溪镇:老区振兴路 四季果飘香

2021-06-11 06:19 人民网-安徽频道  作者:汪瑞华

细雨中,闷热的田间,顿时凉快了不少。

大棚里,手持剪刀、头顶草帽的施喜红,正忙着给葡萄疏果:一手细心拨开葡萄串,一手握着剪把轻轻一合,去掉紧密的果,剪掉多余的穗,“这样才好给品相好的果粒腾出生长空间。”

说这话的时候,施喜红手上活没停,不一会儿功夫,虬曲的葡萄枝上,一串颗粒饱满且果穗美观的葡萄串,跃然眼前。

站在玲芝村新铺的赤玲路上,放眼望去,近百亩的大棚,分布在路的两边,即便是雨天,也依旧泛着白光,煞是醒目。

这些年,靠着种植水果,玲芝村乡亲们的日子甜得很,也蜜得很。

琴溪镇玲芝村大棚里的葡萄青翠欲滴,长势良好。人民网 汪瑞华摄

说及缘由,村党支部副书记陈高峰功不可没。2014年,原本耕地面积并不充裕的玲芝村,在陈高峰的带领下,率先从外地引进葡萄和猕猴桃,小面积试种。“起初大家并不看好,心里也犯嘀咕,老陈就带个头,种了5亩地。”玲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卫庆宝介绍道。

过了3年的培育成长期,2016年开始挂果,当年就见了效益,不仅产量不赖,头一茬的口感也不错。就这样,紧接着便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如今全村仅水果种植就有160多亩。

可前些年,玲芝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全村人口1680人,农田面积只有2400余亩。“人均算下来,真就只有一亩三分地。”卫庆宝打趣说,过去村里的主导产业以水稻为主,单一得很,效益也不高,但凡家里有劳动力的,都外出务工去了。

在卫庆宝看来,田还是那块田,人还是那些人,发展水果种植,让村里过去的脱贫攻坚和今后的乡村振兴找到了突破口,渐渐地,水果品类越来越多,种植效益也是越来越好。

细雨中,闷热的田间,顿时凉快了不少。

大棚里,手持剪刀、头顶草帽的施喜红,正忙着给葡萄疏果:一手细心拨开葡萄串,一手握着剪把轻轻一合,去掉紧密的果,剪掉多余的穗,“这样才好给品相好的果粒腾出生长空间。”

说这话的时候,施喜红手上活没停,不一会儿功夫,虬曲的葡萄枝上,一串颗粒饱满且果穗美观的葡萄串,跃然眼前。

站在玲芝村新铺的赤玲路上,放眼望去,近百亩的大棚,分布在路的两边,即便是雨天,也依旧泛着白光,煞是醒目。

这些年,靠着种植水果,玲芝村乡亲们的日子甜得很,也蜜得很。

琴溪镇玲芝村大棚里的葡萄青翠欲滴,长势良好。人民网 汪瑞华摄

说及缘由,村党支部副书记陈高峰功不可没。2014年,原本耕地面积并不充裕的玲芝村,在陈高峰的带领下,率先从外地引进葡萄和猕猴桃,小面积试种。“起初大家并不看好,心里也犯嘀咕,老陈就带个头,种了5亩地。”玲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卫庆宝介绍道。

过了3年的培育成长期,2016年开始挂果,当年就见了效益,不仅产量不赖,头一茬的口感也不错。就这样,紧接着便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如今全村仅水果种植就有160多亩。

可前些年,玲芝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全村人口1680人,农田面积只有2400余亩。“人均算下来,真就只有一亩三分地。”卫庆宝打趣说,过去村里的主导产业以水稻为主,单一得很,效益也不高,但凡家里有劳动力的,都外出务工去了。

在卫庆宝看来,田还是那块田,人还是那些人,发展水果种植,让村里过去的脱贫攻坚和今后的乡村振兴找到了突破口,渐渐地,水果品类越来越多,种植效益也是越来越好。

田间地头的棚体不断完善,技术也更加成熟。现在的玲芝村,1月份采草莓、5月底摘黄桃、7月下旬葡萄上市,到了10月份,秋梨又是一茬,年底又该蜜桔成熟了……

“各类水果接连上市,一年下来基本没有断档期。”卫庆宝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不仅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水果品种可供采摘,还有桃花、梨花、石榴花可供观赏,村里头的水果产业,是红红火火。

施喜红正忙着给葡萄进行疏果。人民网 汪瑞华摄

“眼瞅着这些水果,从种植到挂果,美啊!”看着村里的新气象,66岁的施喜红感慨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玲芝村的示范带动下,琴溪镇如今成了小有名气的“水果小镇”,全镇现有水果种植面积1000余亩,蔬菜种植面积1200余亩,已经成为当地接续振兴乡村的拳头产业。

“为了配套村里的水果产业,这两年把路修好了,停车场也建起来了。下一步打算结合旅游,让前来摘果的游客不仅有的吃,还有的玩,除了采摘之外,还能体验农事,产业振兴了,乡村振兴才更有后劲儿。”卫庆宝如是说。

(责任编辑:吴西露)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