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健康>养生

泗县人民医院:“借梯登高”让医改成果向纵深推进

2021-07-22 15:53 人民网-安徽频道  

“我在医院工作36年了,见证了医院的变迁,如今,医护人员是以前的10倍,就诊量更是以前的很多倍……”在工作间隙,泗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沈从文说。

“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近年来,安徽省泗县人民医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强化医改成果向纵深推进和落地见效,夯实“两体、一融入”建设,不断提高县域医疗卫生综合实力和人民健康水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逐渐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激活了一池春水。

资源深整合,做好医共体

医改对县域医疗的要求就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让小病不出村,常见病留在镇,大病90%留在县域医院,保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技术服务能力。

泗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11个镇、1个社区服务中心,村镇医疗机构从业人员1335人。在泗县人民医院的带动下,有序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诊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今年的7月16日晚23时许,泗县人民医院胸痛救治微信群里,大庄镇曙光村卫生室某医生发来一份心电图,泗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季德医生第一时间读图,并在询问患者相关病史后,考虑可能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建议第一时间转往泗县人民医院,并指导转运途中相关救治事宜。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等科室同时启动治疗预案,村、镇、县联动救援,接诊救护车一到,立即争分夺秒开展救治工作,缩短抢救时间,为患者挽回了生命。

“我在医院工作36年了,见证了医院的变迁,如今,医护人员是以前的10倍,就诊量更是以前的很多倍……”在工作间隙,泗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沈从文说。

“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近年来,安徽省泗县人民医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强化医改成果向纵深推进和落地见效,夯实“两体、一融入”建设,不断提高县域医疗卫生综合实力和人民健康水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逐渐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激活了一池春水。

资源深整合,做好医共体

医改对县域医疗的要求就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让小病不出村,常见病留在镇,大病90%留在县域医院,保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技术服务能力。

泗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11个镇、1个社区服务中心,村镇医疗机构从业人员1335人。在泗县人民医院的带动下,有序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诊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今年的7月16日晚23时许,泗县人民医院胸痛救治微信群里,大庄镇曙光村卫生室某医生发来一份心电图,泗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季德医生第一时间读图,并在询问患者相关病史后,考虑可能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建议第一时间转往泗县人民医院,并指导转运途中相关救治事宜。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等科室同时启动治疗预案,村、镇、县联动救援,接诊救护车一到,立即争分夺秒开展救治工作,缩短抢救时间,为患者挽回了生命。

“在推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立足实际,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和关键环节,努力创新发展适合本县域的医共体模式。”泗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朱帮胜介绍说,下一步医院将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力量,推动优质资源上下贯通,有效融合公共卫生资源,逐步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全方位的健康服务。推进整体提高全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住院患者县域内就诊率逐步提高,“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形成,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城、小病不出村镇”的目标,稳步推进医共体建设,为百姓提供优质便捷医疗服务。

借梯再登高,做好医联体

要想实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不出县城”,医联体建设是关键,而人才兴院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如何让县域老百姓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诊疗服务?泗县人民医院抓住“京托、沪帮”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诊疗服务水平与能力。

“只要肯钻业务,把为患者看好病当作事业来做,心无旁骛、扎扎实实,其他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泗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晓强“从师”于多位名医专家,他把进修学到的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抓住自己的“师傅”——北京专家王晓松来泗支援机遇,成立了名医工作室,引进开展多项技术项目,科室病患从以前的“住不满”转变为现在的“一床难求”。

北京航空总医院对口帮扶专家正在开展临床手术。刘海峰摄

医疗是民生之需。泗县人民医院利用县委县政府搭建的平台,以临床服务为中心,聚焦双方协调发展,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医疗健康需求,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一年来,北京航空总医院派驻专家100多人次,帮助泗县人民医院完善学科专科建设和医疗规范,提升临床医疗水平和管理效能。截至目前,泗县人民医院门诊量同比增长30%,住院患者同比增长22%,同期三、四级手术量增长63%,填补了7个专业科室近40项技术空白,开展了5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新建整形外科、临床营养科2个学科,帮助病理科从检验科独立出来,拓展了骨科亚学科建设,协助口腔科标准种植室及呼吸危重症医学科建设。

2017年10月以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采取“组团式”帮扶形式,先后派出六批技术精湛的医疗专家团队,对泗县人民医院进行对口医疗帮扶,长海专家们用务实行动、竭尽全力指导、帮助泗县人民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在减轻群众就医经济负担的同时,通过帮助医院建立重点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学术讲座,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义诊等,着力培养泗县人民医院学科带头人,提升医院整体医疗管理和医疗技术水平,为泗县及其周边地区城乡百姓看病带来实实在在的便捷。

融入长三角,做好排头兵

曾经,泗县患者前往南京、徐州等地求医是常事,如今,长三角名医来院对口帮扶已是常态。泗县人民医院全面融入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患者始终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我代表全家感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爸第二次生命……”患者谷某的家人拉着医生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今年57岁的老谷是江苏省睢宁县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不幸中的“幸运者”。因头晕,在睢宁县某医院头颅CT A检查,提示右侧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需到外地就诊。考虑伏天高温,去上海或杭州等地就医,路上堵车及到院后排号预约等不确定因素会加重病情,老谷的家人很着急。老谷的子女通过泗县人民医院医讯平台得知,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李子付教授来院会诊、坐诊指导手术,立即带着父亲赶到泗县人民医院进行右侧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手术过程十分的顺利。

“来这边就医既减少了来回的费用,又能享受到上海专家级的诊疗服务,确实是一举两得,我们一家人也很安心。”老谷的儿子欣喜地对笔者说。

上海长海医院专家远程指导手术。刘海峰摄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泗县人民医院院长刘文武介绍道,近年来,泗县人民医院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利用长三角地区合作机制,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在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中补齐“短板”,健全一级诊疗科目,完善二级诊疗科目。目前,医院病区从26个增至28个,床位增加至1500张。医院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形成人才梯队,根据医院工作开展情况,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通过简化招聘程序、给予安家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优秀人才来院,选派各类优秀人员赴名院进修学习或短期培训,根据群众就医需求大力推动新技术、新方法、新业务的应用,打造了一支由神经内、外科为主导,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麻醉科及导管室等科室专业协作的“脑卒中急救团队”,进一步完善“五大中心”建设和院前急诊急救服务能力,实现了新技术新项目的井喷式增长。

“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患者及其家属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患者就医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医护人员的医疗、科研水平获得显著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实现质的飞跃。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泗县人民医院借梯登高、借势发展,援助医院也积累了独特的区域科研数据,实现了“双赢”。

医改创新是推动公立医院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升级换代的不竭动力。融入长三角医疗一体化,让患者享受更多便利,泗县人民医院借助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对口帮扶常态化技术支持为契机,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要求,为着力打造皖东北区域医疗中心,推动泗县人民医院“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加速提升医院学科技术服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加快人才梯队培养,建立技术协作关系,通过实打实的合作提高泗县人民医院整体实力。

“医疗卫生是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实盾牌。医改工作力度强不强,关键要看‘领头羊’。”泗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宝军表示,医院将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医改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完善人才培养和医疗合作机制,建设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区域特色专科;培养一批“医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医疗人才队伍,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戴安君 刘海峰) 

(责任编辑:刘颖)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