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观点>网友拍案

干部“四问”预防“拍脑袋决策”

2021-07-23 18:29 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施春霞

云南某地“母亲湖”污染严重,水质劣五类,有关部门提出环湖截污治理方案。上会讨论时,当地领导提出的“四问”发人深省——决策更科学、治理更有效,不仅是治水,解决各种问题,措施先“四问”,可预防“拍脑袋、拍胸脯”式决策。

先问“病因找的准不准”。决策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导向也是决策的基本方法。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绕着问题走避重就轻,不仅是态度也体现能力。就拿治湖来说,污染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于城镇污水排放,有的来自于面源污染,还有的是长期湖体富营养化,连底泥都污染了。分析原因要调查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病灶找得准摸得清。病因找不准,后面的治疗怎可能好?

再问“措施可行不可行”。办法是冲着问题去的,办法找准了,能落实还需要很多条件。如果措施不可行没有可操作性,经过努力也没法实现,那么效果或者打了水漂,或者大打折扣。比如湖泊污染主要是城镇排污造成,环湖截污就是最重要的。但环湖截污工程一般都耗资巨大,如果当地财政状况本来就亮红灯,考虑到国家对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这个就要量力而行,尤其是不能贪大求全突破政策“红线”。须知问题是一步步解决的,“一口吃个胖子”不科学。

三问“钱花的值不值、好不好”。铺张浪费过不了审计,既要有“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节约精神,又要“好钢用在刀刃上”,追求政府投入的效用最大化。简单地说,如果一个湖一亿立方水,投资概算搞到几十亿,那么直觉上就要问问有没有问题,钱花的值不值,有没有搞偏了。要实事求是,不能追求“大手笔”只管自己任内轰轰烈烈,花政府的钱也得“心疼”。

云南某地“母亲湖”污染严重,水质劣五类,有关部门提出环湖截污治理方案。上会讨论时,当地领导提出的“四问”发人深省——决策更科学、治理更有效,不仅是治水,解决各种问题,措施先“四问”,可预防“拍脑袋、拍胸脯”式决策。

先问“病因找的准不准”。决策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导向也是决策的基本方法。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绕着问题走避重就轻,不仅是态度也体现能力。就拿治湖来说,污染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于城镇污水排放,有的来自于面源污染,还有的是长期湖体富营养化,连底泥都污染了。分析原因要调查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病灶找得准摸得清。病因找不准,后面的治疗怎可能好?

再问“措施可行不可行”。办法是冲着问题去的,办法找准了,能落实还需要很多条件。如果措施不可行没有可操作性,经过努力也没法实现,那么效果或者打了水漂,或者大打折扣。比如湖泊污染主要是城镇排污造成,环湖截污就是最重要的。但环湖截污工程一般都耗资巨大,如果当地财政状况本来就亮红灯,考虑到国家对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这个就要量力而行,尤其是不能贪大求全突破政策“红线”。须知问题是一步步解决的,“一口吃个胖子”不科学。

三问“钱花的值不值、好不好”。铺张浪费过不了审计,既要有“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节约精神,又要“好钢用在刀刃上”,追求政府投入的效用最大化。简单地说,如果一个湖一亿立方水,投资概算搞到几十亿,那么直觉上就要问问有没有问题,钱花的值不值,有没有搞偏了。要实事求是,不能追求“大手笔”只管自己任内轰轰烈烈,花政府的钱也得“心疼”。

四问“其他方面是否周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解决问题得有系统思维,权衡利弊统筹各方,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尤其不能不考虑群众承受力。比如湖泊治理是个系统工程,要截污、要消化既有污染、要增强湖泊自净能力,单兵突破要考虑其他方面连锁反应,综合施治。解决问题就像弹钢琴,曲调单一了难免不好听。再如湖泊治理的面源污染问题,往往是周边种养殖业造成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生计。不把面源污染纳入考虑,环湖截污的效果也难彰显,而在治理面源污染时,要把群众承受力作为一项重要考量。

其实对于决策而言,光有“四问”还不够,但没有这“四问”科学性会大打折扣。越是解决老大难问题,越要反复斟酌。“善断”的前提是“多谋”,这背后说到底是事业心、责任感。秉着一颗敬畏之心,充分调研慎重拍板,避免决策走过场,才无愧于党员干部的职责本分。

(责任编辑:尹深)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