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观点

人民财评:完善社保“第六险”,造福更多老年人

2021-07-30 13:50 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赵展慧

近日,福州市公布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评估机构8家、首批护理机构35家名单,折射出近年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脚步稳健。目前我国已有包括福州市在内的49个试点城市,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失能老人正在通过这一制度得到更好照料。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6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8.70%,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其中生活不能自理、长期患病卧床甚至是植物人的失能、失智老人数量超过4000万人。这些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绝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亲戚照料,还有一些老人选择长期住院,消耗了专业医疗资源,也加重了家庭负担。长期护理保险,也被称作社保“第六险”,正是为了应对我国老年人口中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不足而出台的试点制度。

近年来,这一制度已经在试点中逐步摸索出医养结合、政企合作、多方受益的实施路径:试点城市按一定比例从居民医保基金中划拨资金到长期护理保险账户,居民再自缴一定费用,省、市财政也进行保费补贴;该账户由商业保险机构运作,同时引入专业护理机构提供床位或者上门服务,由保险公司支付相应费用。在保险机制的撬动下,试点城市一方面鼓励了居民参保,另一方面引导护理体系和行业的发展,让长期护理的供给和需求矛盾得到缓解。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已经覆盖1.1亿人,基金收入近200亿,累计有136万人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目前长期护理供需缺口仍然不小,受益人群在失能人群中的占比仍然较低。持续推动长护险“扩围提质”,还需从供需两端一同发力补齐短板,并且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近日,福州市公布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评估机构8家、首批护理机构35家名单,折射出近年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脚步稳健。目前我国已有包括福州市在内的49个试点城市,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失能老人正在通过这一制度得到更好照料。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6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8.70%,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其中生活不能自理、长期患病卧床甚至是植物人的失能、失智老人数量超过4000万人。这些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绝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亲戚照料,还有一些老人选择长期住院,消耗了专业医疗资源,也加重了家庭负担。长期护理保险,也被称作社保“第六险”,正是为了应对我国老年人口中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不足而出台的试点制度。

近年来,这一制度已经在试点中逐步摸索出医养结合、政企合作、多方受益的实施路径:试点城市按一定比例从居民医保基金中划拨资金到长期护理保险账户,居民再自缴一定费用,省、市财政也进行保费补贴;该账户由商业保险机构运作,同时引入专业护理机构提供床位或者上门服务,由保险公司支付相应费用。在保险机制的撬动下,试点城市一方面鼓励了居民参保,另一方面引导护理体系和行业的发展,让长期护理的供给和需求矛盾得到缓解。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已经覆盖1.1亿人,基金收入近200亿,累计有136万人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目前长期护理供需缺口仍然不小,受益人群在失能人群中的占比仍然较低。持续推动长护险“扩围提质”,还需从供需两端一同发力补齐短板,并且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从需求端看,应当加快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让“扩围”可持续。一些试点城市已经开始探索多元筹资模式,但总体来看,主要资金来源还是医保基金划转,财政出资一部分,个人出资较少。随着医保统筹层次的提高,调剂幅度的加大,这种筹资模式的不可持续性越发凸显。在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长护险享受待遇人群的扩大、给付标准的提高都有赖于相对独立的多元筹资体系的建立。有能力的地方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投入,并且鼓励、撬动个人投入,形成多元化融资局面。

从供给端看,应当更好地发挥市场力量,增加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一方面,要强化财税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相关养老产业。比如,对从事社会急需的护理人才的专业培训、家庭和社区的护理服务、护理技术的研发和信息系统等,提供补贴和税费减免;对单位和个人购买商业补充长期护理保险给予税收优惠等。另一方面,相关的保险公司要开发设计更优质的产品,加大在相关养老产业的投资等,完善“保险保障—医养护理”产业链,优化服务、降低居民参保成本。

从制度角度看,应当强化标准的统一,更好地保障制度公平。在试点过程中,各地老龄化程度、财政实力、机构服务水平等均有不同,因此长护险在筹资、评估、经办、服务等各环节的标准也不统一。今后,试点要在失能认定、护理服务、待遇支付、服务人员认证以及护理机构准入、服务质量等方面统一标准,才能为全国统筹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政府开展监督管理、保护参保人权益提供“标尺”。

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不仅要“老有所养”,也要“老有所护”。期待长护险制度早日从试点推广到全国,造福更多老年人。 

(责任编辑:张亚男(实习生))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