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0 05:29 人民日报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做好科学普及,不仅要确保内容的科学性,也要着力提升吸引力、时代感。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登3篇来稿,和读者一起探讨如何更好推进科普工作。
——编 者
利用好科普视听影像作品
潘希鸣
随着技术不断革新,微电影、微动画、短视频等视听影像走进日常生活,为人们学习、工作提供重要帮助。在聚焦实体科普场馆、流动科普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应在科普视听影像呈现上下功夫,这是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下科普工作的潮流。
丰富多元的视听影像能够满足多维度的受众需求。从安全用药到保健养生,从生活技巧到应急避险,配以专家讲解的科普视频让人不再困惑;剪纸动画、水墨动画、陶艺动画,富有新意的艺术呈现让科学故事“活”了起来;突显时效性的应急科普短视频以及颇具幽默风格的网络短剧,获得人们频频点赞……在新媒体技术的助力下,以往比较“高冷”的科学知识日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利用好科普视听影像作品,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有助于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科学的种子在人们心中发芽生长。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馆助理研究员)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做好科学普及,不仅要确保内容的科学性,也要着力提升吸引力、时代感。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登3篇来稿,和读者一起探讨如何更好推进科普工作。
——编 者
利用好科普视听影像作品
潘希鸣
随着技术不断革新,微电影、微动画、短视频等视听影像走进日常生活,为人们学习、工作提供重要帮助。在聚焦实体科普场馆、流动科普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应在科普视听影像呈现上下功夫,这是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下科普工作的潮流。
丰富多元的视听影像能够满足多维度的受众需求。从安全用药到保健养生,从生活技巧到应急避险,配以专家讲解的科普视频让人不再困惑;剪纸动画、水墨动画、陶艺动画,富有新意的艺术呈现让科学故事“活”了起来;突显时效性的应急科普短视频以及颇具幽默风格的网络短剧,获得人们频频点赞……在新媒体技术的助力下,以往比较“高冷”的科学知识日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利用好科普视听影像作品,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有助于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科学的种子在人们心中发芽生长。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馆助理研究员)
智能技术助力科普创新
赵姝颖
近年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科普工作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勇于面对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主动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科普实践,使之既成为推动科普创新的手段,又成为科学普及的内容,将有力推动科普创新发展。
做好科普工作,一方面要激发科学兴趣,另一方面要克服科普工作方法单一、吸引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等突出问题。要运用“科艺融合”的科普理念,把科学、技术、艺术有机融合到科普展品或科普活动中,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科技的艺术之美和艺术的科技之美。与此同时,要发挥智能技术优势,创新科普的内容和方法,将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智慧交通系统等应用到科普夏令营等活动中,通过智能化、互动式、开放性的科普教育系统,把学习、测评、比赛、展示等功能有机融合在一起。
实践证明,推动智能技术在科普工作中的深度应用,将极大提高科普工作的趣味性、互动性、实效性和参与度。
(作者为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深挖科普场馆教育功能
叶晓青
在现代科普场馆中,科普特效电影将立体影视技术、公众体验与科学内容相融合,成为最受欢迎的科普教育形式之一。
如何让新型影视艺术更好助力科学普及工作?关键在于深挖其教育功能。上海科技馆相继创作出四维电影“远古巨兽三部曲”等作品,让影视技术与科普结合,发挥科普特效电影的教育功能,既提高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也实现了普及知识、提高审美、增强自信等功能。
随着5G时代到来,科普呈现样态将打开更多可能性。推动科普场馆在内容创作上进一步提高品质,满足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一定可以更好发挥科普教育功能,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作者为上海科技馆副研究馆员)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0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