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观点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深思)

2021-09-16 05:39 人民日报  作者:赵海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这为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创新生产经营机制,更好释放文化产业潜能。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产业,有序发展文化产权、版权、人才等要素市场。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扩大中高端文化供给,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加强文化行业组织建设,发展文化中介服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文化市场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进一步整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让文化市场环境更加健康有序,努力打造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生态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这为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创新生产经营机制,更好释放文化产业潜能。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产业,有序发展文化产权、版权、人才等要素市场。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扩大中高端文化供给,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加强文化行业组织建设,发展文化中介服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文化市场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进一步整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让文化市场环境更加健康有序,努力打造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生态圈。

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各种文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推动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文化企业突出文化内涵,推进内容创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加强梯度培育,既鼓励大型文化企业带动创新链、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文化企业协同发展,又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发挥聚合优势,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盘活老城存量空间,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促进形成多点支撑、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园区由要素集聚空间向创新发展平台转变。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当前,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旅游跨界融合持续深化,文化引领赋能作用日益凸显。更好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需要持续促进供需两端结构优化升级。就供给端而言,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促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以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激活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业态,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不断拓展文化发展空间。从需求端来看,文化消费呈现可视化、交互性、沉浸式的新趋势,应推动“互联网+”向传统消费领域渗透,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鼓励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新型消费,建设汇集文创商店、博物馆、美术馆等多种文化场所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鼓励发展个性化品质消费、柔性定制消费,不断提高文化消费的便捷性、丰富性、体验性。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6日 09 版)

(责任编辑:赵欣悦)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