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本地新闻联播

四川成都: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公交出行更智慧更环保

2021-09-30 17:51   作者:郭莹

在能耗排放上做“减法”,在经济发展上做“加法”。近年来,成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在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车辆“焕新” 行业升级

交通运输行业是碳排放大户,要实现行业提档升级,必须加快新能源车辆投放使用。

绕成都二环高架桥行驶的快速公交K1、K2线,迄今为止已经运营8年,高峰期日均客流量可达8万人次。作为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城市快速公交线,它为市民快捷通勤提供了便利渠道。

从2018年起,K1、K2线陆续上线上百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这些车辆具备无尾气排放、噪声低、行车稳定性好、安全性能好的特点。

“舒适环保,快捷便利,2元钱享受了飞机舱的待遇。”

“上车就不想下来了,天气这么热,坐着它逛成都,巴适!”

不仅市民交口称赞,公交驾驶员师傅也对这种车型青睐有加。“这种公交车采用的是自动挡模式,驾乘感觉非常舒适。”K1线驾驶员高俊说:“新能源公交车车辆运行平稳起速快,有助于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

同样的变革还发生在出租车领域。近年来,成都新能源出租车的投放比例不断扩大,投放效率持续提升。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加快传统油气出租车淘汰更新,鼓励更多新能源出租车辆进入市场。

“成都正在积极探索公交‘通’‘减’‘排’策略,助推城市绿色出行。”在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罗霞看来,近年来,成都发挥现有优势,进一步优化居民出行结构、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交通减排领域起到探索、引领的作用。

在能耗排放上做“减法”,在经济发展上做“加法”。近年来,成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在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车辆“焕新” 行业升级

交通运输行业是碳排放大户,要实现行业提档升级,必须加快新能源车辆投放使用。

绕成都二环高架桥行驶的快速公交K1、K2线,迄今为止已经运营8年,高峰期日均客流量可达8万人次。作为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城市快速公交线,它为市民快捷通勤提供了便利渠道。

从2018年起,K1、K2线陆续上线上百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这些车辆具备无尾气排放、噪声低、行车稳定性好、安全性能好的特点。

“舒适环保,快捷便利,2元钱享受了飞机舱的待遇。”

“上车就不想下来了,天气这么热,坐着它逛成都,巴适!”

不仅市民交口称赞,公交驾驶员师傅也对这种车型青睐有加。“这种公交车采用的是自动挡模式,驾乘感觉非常舒适。”K1线驾驶员高俊说:“新能源公交车车辆运行平稳起速快,有助于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

同样的变革还发生在出租车领域。近年来,成都新能源出租车的投放比例不断扩大,投放效率持续提升。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加快传统油气出租车淘汰更新,鼓励更多新能源出租车辆进入市场。

“成都正在积极探索公交‘通’‘减’‘排’策略,助推城市绿色出行。”在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罗霞看来,近年来,成都发挥现有优势,进一步优化居民出行结构、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交通减排领域起到探索、引领的作用。

科技赋能疏堵保通

近年来,成都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利好消息不断: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城际高铁建设持续推进;蓉欧快铁加密运行……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正在不断夯实。

今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出炉,成都人口突破2000万,正式迈入超大城市行列。人口增长,外延拓展,对交通的承载能力提出挑战。

面对人口激增对公共交通运输体系通达性提出的更高需求,如何通过科技赋能,疏堵保畅,让公共交通更“聪明”、市民出行更“智慧”,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成都交通运行协调中心(TOCC)被喻为“城市交通大脑”。该项目一期运营中心目前已实现成都交通行业已有数据全接入,全市航空、公路、客货运输、轨道、公交、出租、网约车、共享单车、交管等14大类数据在这里接入协调、汇聚管理、共享交换、挖掘分析,辅助交通运输应急指挥,协助驾乘人员精准掌握路况信息,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效率。

技术赋能,让城市管理者对城市交通运行状况“看得清”(运行监测)、对全市各种交通服务主体“喊得应”(协同管理)、把各类交通决策“想得透”(辅助决策)。智能交通建设实现可感知、可存储、可视化、可运算、可指挥、可决策、可共享七大目标,显著提高了成都市的智能化水平和应用效果,有力支撑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时间缩短 距离拉近

推进铁路公交化,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中心城区输入性机动车交通量,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促进绿色出行。

刚刚结束的中秋小长假,成绵乐、成雅等城际铁路迎来客流高峰。拥有流畅身型的“天府号”公交化动车组列车穿行于成都平原城市群,为成都、绵阳、德阳、乐山、眉山、雅安等地居民群众带去便利。现在,从成都出发,最快23分钟可以抵达德阳、26分钟抵达眉山、41分钟抵达乐山,城市之间的距离不断被拉近。

据了解,目前成灌、成彭高铁已支持使用天府通、计次票、定期票、铁路e卡通等支付方式,随到随走的出行体验,给频繁往来的“上班族”、热爱短途旅行的市民群众带来便捷。

努力打造成都平原城市群轨道上的都市圈,秉承“四网融合”理念,成都科学融合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及轨道交通,提升公交化线网覆盖水平。在原成都平原城市群“1环7射”铁路公交化线网布局基础上,将成渝中线高铁、成都外环铁路、宝成铁路(成都经青白江至金堂)纳入公交化线网规划,构建起“分层定位、功能互补、便捷换乘、高效协同”的轨道交通体系。

目前,成都至平原城市群及近郊新城日发动车增至373对,日均到发旅客增至26.6万人次(双向到发客流),铁路公交化运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就实现加速流通,资源要素也由此获得优化配置。

通勤客流稳定增长,也让同城化、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据统计,2020年成都、绵阳、德阳、乐山、眉山第三产业GDP占比增长至66%、49%、42%、44%、47%;成德眉资4市第三产业GDP占比达61%;成都平原经济区八市第三产业GDP占比达58%。

践行公交优先,绿色出行,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转变优化,构建节能环保、生态集约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此前,成都开通运营13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558公里;中心城区“5+1”区域常规公交线路608条,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快速公交线路数量达到12条,“环+放射”快速公交网络逐步完善。“11+2”区域拥有在运营单车102万辆,日均骑行次数约185万次,共享单车行业进入规范有序发展阶段。

未来,成都将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做好顶层设计,细分任务节点,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公共交通运输行业各方面和全过程。让一辆辆绿色环保的“城市之舟”穿梭大街小巷,串联都市人群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为人民幸福生活、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章华维)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