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江苏>时政

江苏新一届县级党委班子成员扛起县域高质量发展新使命

2021-10-28 07:32 新华日报  

今年以来,省委把做好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系统谋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优质高效完成换届任务。截至9月10日,全省95个县(市、区)圆满完成党委换届,选举产生1040名新一届县级党委班子成员,为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始终强化党的领导,把稳换届“方向盘”

县级党委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省委高度重视县级党委换届工作,强调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切实换出担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好班子。省委及时成立换届领导小组,省委常委会多次听取汇报,研究制定换届政策文件。市县两级均成立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换届领导小组,实行市领导包县制度,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聚焦重点环节、关键步骤,做到“四个前置把关”:即前置把关政策,审核各地换届实施方案,明确党政临时分设、晋升职级转岗等21条政策口径;前置把关职数,实事求是作出调整,用好用活职数资源;前置把关人事方案,县级党委换届前,对换届人事安排逐县过堂,重点审核提名年龄、结构比例、“凡提四必”等情况;前置把关选举流程,提前审核县级党代会日程安排,统一绘制选举流程图。无论是干部还是代表,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对政治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对干部人选,全面推行“政治体检”,通过设置“正反”双向指标,采取干部述职必述、个别谈话必问、民主测评必测、征求意见必听、反映问题必核、考察材料必写等“六必”方式,画好干部“政治像”。对代表人选,推广运用“多重身份认定表”,严格把好身份关、提名关、考察关,防止“官帽子”顶掉“草帽子”。

今年以来,省委把做好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系统谋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优质高效完成换届任务。截至9月10日,全省95个县(市、区)圆满完成党委换届,选举产生1040名新一届县级党委班子成员,为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始终强化党的领导,把稳换届“方向盘”

县级党委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省委高度重视县级党委换届工作,强调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切实换出担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好班子。省委及时成立换届领导小组,省委常委会多次听取汇报,研究制定换届政策文件。市县两级均成立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换届领导小组,实行市领导包县制度,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聚焦重点环节、关键步骤,做到“四个前置把关”:即前置把关政策,审核各地换届实施方案,明确党政临时分设、晋升职级转岗等21条政策口径;前置把关职数,实事求是作出调整,用好用活职数资源;前置把关人事方案,县级党委换届前,对换届人事安排逐县过堂,重点审核提名年龄、结构比例、“凡提四必”等情况;前置把关选举流程,提前审核县级党代会日程安排,统一绘制选举流程图。无论是干部还是代表,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对政治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对干部人选,全面推行“政治体检”,通过设置“正反”双向指标,采取干部述职必述、个别谈话必问、民主测评必测、征求意见必听、反映问题必核、考察材料必写等“六必”方式,画好干部“政治像”。对代表人选,推广运用“多重身份认定表”,严格把好身份关、提名关、考察关,防止“官帽子”顶掉“草帽子”。

针对换届中干部可能出现的各种思想波动情况,深入开展换届前大范围谈心谈话,做到进退留转人员全覆盖。省委组织部专门召开新任县(市、区)党政正职集体谈话会,引导他们向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学习。各地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先后与2500多名县级班子成员开展谈话,努力让“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态平和、“留”者意志不衰、“转”者珍惜机会。

坚持统筹有序推进,形成换届“一盘棋”

坚持统分结合、压茬推进,以系统思维推进换届工作,做好换届时间、人事、考察、工作等方面的“统筹”文章,织好换届工作“一张网”,确保换届有条不紊、有力有序。

做好时间统筹。将县级党委集中换届时间从6—7月调整为7月,压缩为1个月内完成,保持全省面上“齐步走”。做好人事统筹。在换届前,对因拟提拔使用、不适宜担任现职等情形需要调整的74名县级党政正职,提前作出合理安排。其中28名拟进市级班子人选,通过担任常委所在部门正职、市政府党组成员等四种途径,提前安排到位,避免“刚换届就换人”。各地在沟通酝酿县级党委班子人事方案时,通盘考虑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人事安排,防止换届期间干部岗位频繁变动。做好考察统筹。把“四套班子”推荐考察有机衔接起来。对县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现班子及成员考察一次性组织实施,对新一届领导班子人选的谈话推荐、会议推荐一次性组织开展,对拟新进领导班子人选一次性推荐,根据换届时间安排,对党委和人大、政府、政协新进人选分步考察,避免“重复劳动”。做好工作统筹。注重把换届工作与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重点任务统筹起来,一体推进。换届选举期间,正值全省疫情防控、防汛抗台等工作重要关口,省委组织部建立“每日一快报、每日一研判”机制,加强对“舆情、疫情、汛情”等各类风险的评估,确保“两不误、两促进”。

突出选配党政正职,选好一线“领头雁”

按照“来源更优、培养更优、使用更优、要求更严”标准,突出选优配强县级党政正职,大力选拔一批政治过硬、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的干部充实进县级党政班子。

注重岗位历练,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注重选拔经历吃劲岗位、艰苦环境锤炼的干部担任党政正职。190名县(市、区)党政正职中,有129名担任过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有86名担任过乡镇(街道)正职,有13名具有援疆、援藏、援陕等工作经历。注重斗争考验,聚焦重大斗争一线生动实践,对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扛硬活、打硬仗,一贯表现好的,重点关注和使用,没有重大斗争经验的干部,不轻易选派到党政正职岗位上去。选配的县(市、区)党政正职普遍经历过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注重合理搭配,发挥“1+1>2”的组合效应,既考虑年龄、知识、专业、能力结构上的合理性,又考虑禀性气质特点、工作阅历经验上的互补性,努力做到知识能力相长、经历经验相补、性格气质相容,县级党委和政府正职年龄平均相差4岁。

着眼班子结构优化,促进整体“功能强”

立足事业长远发展和县域班子建设实际,以大力选拔年轻干部为契机,有序推动“三支队伍”交流、专业化干部配备,不断提升班子整体功能。

突出年轻化。去年4月,省委着眼市县领导班子换届,采取“挂职安排、任职管理”方式,集中选派一批不同层次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县工作,参与实质分工。县级党委换届前,15人留任县(市、区)长或党政班子副职。各设区市也提前下派一批“80后”干部,为县级换届充实新生力量。新一届县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5.9岁,比换届前下降2.7岁。共配备40岁左右年轻干部179人,占17.2%,每个党委班子至少配备1名年轻干部。县(市、区)党政正职平均年龄分别为49.2岁、45.1岁。其中,40岁左右县(市、区)党政正职24人。提升专业化。围绕主体功能区定位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力选拔具有相应专业素养、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的干部。新一届县委班子成员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1035人,占99.5%,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617人,占59.3%,较上届提高6.8个百分点。来源多样化。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着力拓宽班子来源结构,统筹推进干部交流。新一届县级党委班子成员中,从机关企事业单位交流占30.8%。全省共有52个县(市、区)各增加1名党政交叉任职人选,加强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增强政府班子领导力量。

严明换届纪律规矩,确保换届“风气正”

突出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把严的主基调贯穿换届始终,通过换届进一步弘扬正能量、巩固好生态。

研究制定加强换届风气监督实施方案,召开推进会,部署换届风气“5类16项”举措。制作发布《换届纪律“十严禁”》动漫宣传片,市县联动签订《承诺书》22.9万份,发放“提醒卡”33.7万张,推进换届纪律入脑入心。用好严肃换届纪律教育警示片《警钟长鸣》,将其列为换届工作动员部署会、民主推荐会、党代会重要议程,全省累计组织观看315场、2.5万人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教训、自觉遵规守纪。省委派出设区市领导班子换届考察组6个,同步承担换届风气督导职责。省市共向县(市、区)派驻换届督导组83个,对换届风气、疫情防控等事项,实行“嵌入式”“点穴式”监督,做到精准督导、有效指导。畅通举报渠道,统筹市县举报电话建设,将县一级举报电话全部纳入“12380”,每周对市县举报电话畅通情况进行抽查并视情通报。建立定期报送换届风气情况制度,紧盯重点地区关键环节开展监督,开展换届风气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立查立办,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 本报记者 郁 芬

(责任编辑:萧潇)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