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江苏>时政

争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让古运河重生”的扬州实践

2021-11-13 15:38 扬州发布  

弹指一挥间,一年时光倏然而过。

去年11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视察,首站来到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行经亲水步道,眺望正在建设中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总书记赞许这座城市,并对未来提出期望,要“让古运河重生”。

扬州市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

沿着总书记的岸边足迹前行,亲切的话语言犹在耳;顺着总书记的指引方向奋进,发展的变化历历在目。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扬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党代会提出,坚决扛起“让古运河重生”的使命担当,聚焦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争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让“好地方”好上加好、越来越好,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模样。

活态传承、国际交流,文化之河兴旺奔腾

流淌两千年,纵横六千里,这是中国大运河写下的壮丽史诗。在全球520条运河中,大运河最为独特的价值在于,她不仅是世界最长最古老的运河,至今还是流动的、活态的文化遗产。

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大运河原点城市、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如何“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能否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全线关注。

一年来,扬州围绕“文脉和精神血脉延续”关键,紧扣“活态”主线,一系列动作和成果,彰显扛起“让古运河重生”的使命担当。

弹指一挥间,一年时光倏然而过。

去年11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视察,首站来到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行经亲水步道,眺望正在建设中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总书记赞许这座城市,并对未来提出期望,要“让古运河重生”。

扬州市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

沿着总书记的岸边足迹前行,亲切的话语言犹在耳;顺着总书记的指引方向奋进,发展的变化历历在目。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扬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党代会提出,坚决扛起“让古运河重生”的使命担当,聚焦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争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让“好地方”好上加好、越来越好,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模样。

活态传承、国际交流,文化之河兴旺奔腾

流淌两千年,纵横六千里,这是中国大运河写下的壮丽史诗。在全球520条运河中,大运河最为独特的价值在于,她不仅是世界最长最古老的运河,至今还是流动的、活态的文化遗产。

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大运河原点城市、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如何“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能否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全线关注。

一年来,扬州围绕“文脉和精神血脉延续”关键,紧扣“活态”主线,一系列动作和成果,彰显扛起“让古运河重生”的使命担当。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馆

6月16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总占地约200亩、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以新唐风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开放。

这是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相比于传统博物馆以精美文物让人惊艳,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则用“活态”让参观者震撼——展陈仿佛被赋予了新生命。

丰富的文物结合“5G+VR”技术,“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览阅尽大运河前世今生;沉浸式互动体验,“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览开启一场穿越唐、宋、元、明、清的时空之旅;“运河迷踪”展览以“密室逃脱”的游戏方式,让青少年了解运河水工科技、领略沿岸风物……

试运营一个月,博物馆共接待游客25.3万人。在9月下旬举行的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荣登2020-2021年度“江苏文旅消费人气打卡地”榜首。

去年12月21日,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揭牌成立。这个注册资金30亿元、总资产近80亿元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由十余个市级文化集团和文化企业重新组建而成。

一年不到,以“活态传承”为使命的运河文投亮出了“成绩单”: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7月18日,总面积14.47万平方米、总投资18.78亿元的运河大剧院正式对外开放。在试运营的3个月间,累计承接演出50余场,接待观众超5万人次,运河大剧院为艺术家提供了一流的表演和交流平台,满足了扬州市民高层次的文化艺术需求,成为展示文化活力和魅力的重要窗口;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已获中宣部批准加挂“中国印刷博物馆广陵分馆”牌子,项目计划于2023年底前完工,重点围绕“非遗表演、非遗展示、非遗传授”,通过“能听、能看、能动、能感”形式,让雕版印刷技艺实现活态化、旅游化和数字化展示;

——推进中国第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谢馥春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漆器玉器非遗的时尚化转型,打磨舞剧《朱自清》、大型音乐舞蹈诗《大运扬州》,填补演出市场空白。

波澜壮阔的大运河,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留下璀璨夺目的篇章。这一年,扬州续写成就,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在运河城市前列。

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

5月18日,2021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会议在扬州举行,国内外30多个运河古镇代表围绕“世界运河古镇文化遗产保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主题,共商、共建、共享运河保护与发展路径。

4月8日,以“绿色城市、健康生活”为主题的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扬州市仪征枣林湾开幕。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首个如期举办的国际性园艺盛会,也是一次世界园林园艺文化的全景展示。

184天的会期里,国内外近220万人次参观,举办文旅、科普、研学活动超过1000场,世园会成为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和经贸交往的重要平台。

生态修复、绿色航运,高颜值的经济长廊

长久以来,大运河两岸是生态优美、经济富庶的写照。绿杨城郭是扬州。绿色生态,是扬州千年不变的底色。

一年来,扬州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以“水清河畅岸绿”为总要求,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加强运河生态保护修复,加快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

俯瞰江都水利枢纽

一树金黄,一地静美。江都水利枢纽的银杏大道,迎来一年中最绚烂的时节。

展览馆内,一座抽水闸模型正在演示整个抽水过程:巨大的螺旋桨在泵机的牵引下缓缓旋转,将江水源源不断地沿着输水管道抽送到河面,此时送出的江水高程已比另一面高出了几米,“水往高处流”就这样成为现实。

江都水利枢纽位于京杭运河、新通扬运河和芒稻河的交汇处,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被誉为“江淮明珠”。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亚洲最大的泵站枢纽。今年6月,江都水利枢纽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南水北调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新运河”,每年,数亿吨清水经江都水利枢纽提水北送,缓解北方之渴。

真正实现“一江清水北送”背后,是扬州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而付出的真金白银:先后投入200多亿元用于水源地保护区的治理,破解河湖水网供水的水质管控难题。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发布的2020年扬州市南水北调主干线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报告指出,“源头”取水口水质全面转好,其中Ⅱ类水占比已达到90%以上。

大运河高邮段

2020年底,全长约10.6公里的广陵区京杭运河景观带建设启动,两岸砂石码头(泊位)、小船厂、混凝土搅拌站全部拆除,进而实施公园体系建设、厂房改造利用以及重要节点改造和活化利用。

“从施桥船闸至邵伯船闸,大运河两岸各退让100米,形成绿色防护带。”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处长孙江介绍,目前,两岸已建设9个公园,伴随着环境提升,鸟类、鱼类逐渐活跃,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开始显现。

京杭运河扬州段全线,是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和扬州市共建的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从去年起,江淮生态展示区、千年古城活力区、黄金水道江河交汇区三个功能板块建设全面启动,重点实施航运效能提升、运河文化展示、绿色生态廊道、南水北调船舶污染防治示范区等四大建设工程。

“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2020年,京杭运河扬州段船舶通过量达4.2亿吨、货物通过量3.2亿吨,是三峡船闸的2.9倍,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和经济长廊。”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宇说。

“文化+”引领、“+文化”破圈,文旅融入现代生活

扬州东关街

文化是诗,旅游是远方。如果诗和远方交相辉映在历史古城,定然绽放耀眼的光芒。

古城,是扬州历史文化的根脉所在。尤其是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拥有“双东”、仁丰里、皮市街、南河下四大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最有“中国味、文化味、市井味”的历史城区。

对于拥有数百处历史文化遗存的古城,文旅融合显然大有可为。

皮市街

今年5月15日,一场文创集市“皮市集”在皮市街上演。皮影戏、油纸伞、汉服秀、街头歌手……数十家文创门店集中发力,3小时吸引1.5万人次前来“打卡”,其中60%为20-40岁的年轻人。

仅仅690米的老街,何以迸发如此活力?

“这是用‘文化+’引领、‘+文化’破圈,让文旅融入现代生活带来的消费升级。”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程锐说。

皮市街毗邻古运河畔,串联了“双东”、南河下两大历史文化街区。百余处传统风貌建筑,9个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厚实的文化底蕴,让老街自带“流量”。而让久浸时光的老街焕发青春的关键,在于瞄准文创集聚地和文青“打卡地”定位、鼓励原住民自主经营。

走进老街,围炉烧饼、大油火烧等传统美食和浮生记、边城书店等 “网红”小店交错,一批特色品牌店铺“古韵味”与“新文化”并存、“文艺范”和“烟火气”共生。

市民观展

博物馆既是文化大客厅也是旅游目的地。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馆不仅是展览空间,还是文化空间、旅游空间、休闲空间以及购物空间。

2020年底,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完美收官,市区新建和完善提升、恢复的文博场所达149处,含内设挂牌展馆等182个,远超当初规划的109处。

一年来,百余文博场所的溢出效应愈加显现,它不仅让“文化旅游名城”声名远扬,也让运河文旅更有意思、更有意义。经过梳理的100多个文博场馆串成了16条主题参观线路,纳入参观人次统计的30家文博场馆举办各类临展191个,累计接待量逾千万人次。

“随着文旅融合走向深入,文博场所成为市民游客触摸历史、了解城市、亲近运河的‘无声讲解员’和国民教育的‘第二课堂’。”原市文化博览城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洪军说。

扬州蜀冈

坚持“文化+”引领、“+文化”破圈,文旅融合方能生根。

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勾勒的大旅游产业发展愿景,提出加快建成光线(扬州)中国电影世界、东亚文化产业合作(扬州)园区、万有(扬州)国际旅游度假区、华侨城二期等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加快县域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串点成线、市县联动,打响“千年运河·水韵扬州”文化旅游品牌,形成以主城为中心、以大运河为主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到2025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成为扬州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王楠)

(责任编辑:张妍)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