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8 07:46 人民日报 作者:李忱阳
【人物】“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故事】黄旭华,“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为国家利益隐姓埋名、默默工作,60多年来潜心技术攻关,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2021年10月,黄旭华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奖励为推动装备研制事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勇攀高峰。
【点评】
“从1958年开始到现在,我没有离开过核潜艇研制领域,我的一生没有虚度。”黄旭华院士的人生,曾一度“赫赫而无名”,在30年的无声岁月里成就无穷的力量,却始终“壮心未与年俱老”,六十多年如一日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倾心竭力奉献。以身许国,誓干惊天动地事;潜心科研,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的“深潜人生”,正是中国科学家们科研报国、无私无我的生动体现。
黄旭华始终以国家为重。在抗战硝烟中求学救国,在核武威慑中受命报国,黄旭华与核潜艇的结缘,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远离家乡、杳无音信,荒岛求索、一穷二白,黄旭华和同事们变“不可能”为“可能”,边设计边施工,用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30年没有回家的黄旭华,一去青丝归白头。黄旭华把对国家的忠诚书写在一生的奉献中,以身许国,躬身向前。如今,中国首艘核潜艇早已退役。而它的总设计师虽已九旬高龄,仍在科研事业上发光发热,向年轻同事传授真知灼见,为自主创新、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倾注心血。
黄旭华以报国志诠释着“科学家有祖国”,更以赤子心践行着科学家爱祖国。黄旭华将多年来个人所获得的逾2000万元奖金几乎全部捐献出来,用于教育、科研及科普事业。这不仅是对核潜艇事业的致敬,更不断激励科研人员为推动装备研制事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黄旭华身上的科学家精神,在大国重器从无到有的奋斗历程中闪光,在潜心钻研不计名利的奉献人生中升华。这样的精神,也在更多的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共同书写:金属材料专家崔崑院士夫妇累计捐资助学超千万元,只说“国家培育了自己,这不是‘捐’而是‘还’”;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院士放弃专利申请,让白血病患者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救命药”;致力于我国海防科技事业的刘永坦院士捐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助力母校培养更多栋梁之材……老一辈科学家们一生耕耘、呕心沥血、矢志开创的科研事业和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淡泊名利的爱国情操,更需要薪火相传。
“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黄旭华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时的发言,成为他潜心科研、毕生报国的真实写照。用一生执着攻坚克难,尽显对国家的“忠”;用一生心血奖掖后学,满怀对科研的“爱”。这份“无怨无悔”的情怀,必将激起更多科技工作者将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阔步进军。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8日 05 版)【人物】“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故事】黄旭华,“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为国家利益隐姓埋名、默默工作,60多年来潜心技术攻关,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2021年10月,黄旭华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奖励为推动装备研制事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勇攀高峰。
【点评】
“从1958年开始到现在,我没有离开过核潜艇研制领域,我的一生没有虚度。”黄旭华院士的人生,曾一度“赫赫而无名”,在30年的无声岁月里成就无穷的力量,却始终“壮心未与年俱老”,六十多年如一日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倾心竭力奉献。以身许国,誓干惊天动地事;潜心科研,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的“深潜人生”,正是中国科学家们科研报国、无私无我的生动体现。
黄旭华始终以国家为重。在抗战硝烟中求学救国,在核武威慑中受命报国,黄旭华与核潜艇的结缘,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远离家乡、杳无音信,荒岛求索、一穷二白,黄旭华和同事们变“不可能”为“可能”,边设计边施工,用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30年没有回家的黄旭华,一去青丝归白头。黄旭华把对国家的忠诚书写在一生的奉献中,以身许国,躬身向前。如今,中国首艘核潜艇早已退役。而它的总设计师虽已九旬高龄,仍在科研事业上发光发热,向年轻同事传授真知灼见,为自主创新、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倾注心血。
黄旭华以报国志诠释着“科学家有祖国”,更以赤子心践行着科学家爱祖国。黄旭华将多年来个人所获得的逾2000万元奖金几乎全部捐献出来,用于教育、科研及科普事业。这不仅是对核潜艇事业的致敬,更不断激励科研人员为推动装备研制事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黄旭华身上的科学家精神,在大国重器从无到有的奋斗历程中闪光,在潜心钻研不计名利的奉献人生中升华。这样的精神,也在更多的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共同书写:金属材料专家崔崑院士夫妇累计捐资助学超千万元,只说“国家培育了自己,这不是‘捐’而是‘还’”;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院士放弃专利申请,让白血病患者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救命药”;致力于我国海防科技事业的刘永坦院士捐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助力母校培养更多栋梁之材……老一辈科学家们一生耕耘、呕心沥血、矢志开创的科研事业和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淡泊名利的爱国情操,更需要薪火相传。
“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黄旭华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时的发言,成为他潜心科研、毕生报国的真实写照。用一生执着攻坚克难,尽显对国家的“忠”;用一生心血奖掖后学,满怀对科研的“爱”。这份“无怨无悔”的情怀,必将激起更多科技工作者将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阔步进军。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8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