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江苏>时政

南通海安:以文化滋养幸福生活

2021-11-21 07:52 新华日报  

10月30日,海安市获得“中国文学之乡”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第八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当天召开的海安文化发展大会上,海安市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及《关于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设立2亿元文化发展基金和2000万元文化事业专项资金,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发展大会吹响了海安建设‘文化强市’的号角。”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说,海安将举全市之力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实现文化先行,为打造“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响亮提出新目标,海安文化缘何如此自信?

海安的文化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里是江海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江苏河姆渡”。远古先民在这片洪荒之地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形成青墩文化的源头,给江海平原带来第一缕文明的曙光。

灿烂悠久的青墩文化,不能只待在博物馆里。近年来,海安积极传承拓展青墩文化的内涵特质,精心组织开展青墩文化展示传播活动,举办青墩文化艺术节,建成青墩遗址博物馆,成立青墩遗址研究所,设立青墩文学艺术奖,邀请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研究所考古队驻场勘探调查等,不断提升青墩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

10月30日,海安市获得“中国文学之乡”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第八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当天召开的海安文化发展大会上,海安市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及《关于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设立2亿元文化发展基金和2000万元文化事业专项资金,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发展大会吹响了海安建设‘文化强市’的号角。”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说,海安将举全市之力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实现文化先行,为打造“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响亮提出新目标,海安文化缘何如此自信?

海安的文化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里是江海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江苏河姆渡”。远古先民在这片洪荒之地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形成青墩文化的源头,给江海平原带来第一缕文明的曙光。

灿烂悠久的青墩文化,不能只待在博物馆里。近年来,海安积极传承拓展青墩文化的内涵特质,精心组织开展青墩文化展示传播活动,举办青墩文化艺术节,建成青墩遗址博物馆,成立青墩遗址研究所,设立青墩文学艺术奖,邀请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研究所考古队驻场勘探调查等,不断提升青墩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

传承文化基因,让青墩文化持续焕发文化瑰宝风采。于立忠说,奋进新时代、跑赢新赛程,海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切实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推动“文化强市”工作跑出与经济建设一样的“加速度”。不久前,现实主义题材话剧《隔离》在海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如期上演。

“各类艺术展览、艺术培训、非遗传习、文艺演出、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层出不穷。”市民陈姗姗说,生活在海安,文化已成为幸福生活的精神滋养。

海安建好、用好、用活文化阵地,让群众享受“文化大餐”。近年来,海安改建新建海安博物馆、青墩遗址博物馆、七战七捷纪念馆等12家场馆,投资5.72亿元建成文化艺术中心。海安财政每年拿出700多万元用于补贴票价,让海安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300场顶级艺术盛宴。

大力聚焦文艺精品创作,海安不断激发群众文化创造力,以精品力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实现从“有”到“好”的转变。在近日闭幕的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颁奖晚会上,海安3件作品荣获大奖,其中杂技表演《逐梦空天——男女集体爬杆》荣获江苏省文华奖优秀节目奖。

文化的发展,首先是文化人才的发展,海安深“种”文化,搞活民间艺术、培育乡土能人,增强乡村文化自身造血功能,让村民从观众变成主角。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焦宝林、全国“群文之星”崔世莹、“水乡号子王”张宪武、水乡道情传承人刘志龙、江海剧社、海安尚法文化剧社……不断壮大的基层文化队伍有力推动着基层文化繁荣发展。

“打竹板,竹板响,今天不把别的讲,说说隆政的水环境,那对咱们很重要……”由隆政街道文娱队自编自导的快板说唱《水环境要坚决治理好》近日走进三里闸村乡村大舞台,受到老百姓的追捧和认同。

群众下单,政府买单,按需生产,文化产品实现了“私人定制”。城东镇西场小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打连厢”引进校园,聘请非遗传承人崔扬云编排“健康连厢”,将时尚的音乐、舞蹈元素融入传统“打连厢”之中,在全校师生中推广。学生们一起舞动兼具艺术性、趣味性的“健康连厢”,达到了既健身又养心的效果。

“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城市强。”海安市市长谭真说,海安项目化、指标化、工程化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每一项指标落地落实。目标在“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8%,国家级、省级文化文艺获奖作品提高到100件,规上文化产业企业数达到200家。

□ 本报记者 丁宏波 陈明

通讯员 刘文奇 卢锋

(责任编辑:萧潇)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