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北京>区县动态

清源街道打造103个特色楼门 撬动邻里幸福生活

2021-11-26 20:32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在清源,这句话更是渗透到居民生活的细节当中。今年以来,通过继续深入推进“空中四合院”项目,清源街道打造完成103个特色楼门,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楼门建设、培育百个楼门自治组织、百个楼门景观更新……在一系列楼门活动中,也吸引着不少社区居民将目光投向楼门,通过深入参与,打造幸福“人情味”。

党建引领 实现“一层一景”

走进丽园社区15号楼,随处可见楼门自治的成果。单元门旁张贴着居民自己编制、书写的《楼门公约》,墙面上一字排开的是全楼居民的书画作品,这里便是丽园社区有名的“教师楼”。

为啥是教师楼?原是15号楼住着17位老师。在特色楼门的打造中,从设计书写楼门牌匾、装扮粉刷楼门楼道到日常组织楼门活动,17位老师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我们楼门就像一个‘班级’,微信群就是线上‘教室’,楼门长和楼委就像班干部,带动邻居们一起为楼门治理建言献策,共商共议。”楼门党小组组长赵建伟说。

多彩装扮不仅为居民们点亮了日常生活小惊喜,也为社区探索基层治理开辟了新路径,以楼门文化为媒串起和谐邻里情。学院社区丽园东里小区8号楼3单元里退休党员多,如何通过老党员的模范作用撬动楼门治理?今年,学院社区打造“红心向党”特色楼门。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在清源,这句话更是渗透到居民生活的细节当中。今年以来,通过继续深入推进“空中四合院”项目,清源街道打造完成103个特色楼门,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楼门建设、培育百个楼门自治组织、百个楼门景观更新……在一系列楼门活动中,也吸引着不少社区居民将目光投向楼门,通过深入参与,打造幸福“人情味”。

党建引领 实现“一层一景”

走进丽园社区15号楼,随处可见楼门自治的成果。单元门旁张贴着居民自己编制、书写的《楼门公约》,墙面上一字排开的是全楼居民的书画作品,这里便是丽园社区有名的“教师楼”。

为啥是教师楼?原是15号楼住着17位老师。在特色楼门的打造中,从设计书写楼门牌匾、装扮粉刷楼门楼道到日常组织楼门活动,17位老师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我们楼门就像一个‘班级’,微信群就是线上‘教室’,楼门长和楼委就像班干部,带动邻居们一起为楼门治理建言献策,共商共议。”楼门党小组组长赵建伟说。

多彩装扮不仅为居民们点亮了日常生活小惊喜,也为社区探索基层治理开辟了新路径,以楼门文化为媒串起和谐邻里情。学院社区丽园东里小区8号楼3单元里退休党员多,如何通过老党员的模范作用撬动楼门治理?今年,学院社区打造“红心向党”特色楼门。

“年轻人平时上班很忙,不能及时接到通知,我得上门通知他们。”62岁的老党员邓淑燕是3单元的老住户同时还担任楼门长,在住户的心中威信很高。邓淑燕还带领着一支高龄队伍——学院社区退休党员党支部,从日常社区周末大扫除,到社区疫情防控,老党员总是冲锋在第一线,他们坚守的身影,感动了不少人,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

楼门“面子”的焕新离不开“里子”的支持。据了解,楼门文化建设过程的每阶段都围绕居民展开,在前期筹备时,各社区党组织召开“聆聚力”拉家常议事会征求居民意见,对每栋楼门进行特色定位,并根据楼门文化梳理楼道公约,形成“一层一景”。

志愿联动 11个社会组织和楼门结对

“楼上楼下很陌生,互相都不认识。”彩虹新城社区35号楼4、5单元楼门长任宇琴有些苦恼,作为楼门长的她,该如何将单元里的居民聚起来呢?清源街道引进11个社会组织与楼门结对,专业的社会组织来开展活动,让居民能够更好地聚起来、玩起来。

任宇琴所在的楼门是今年的特色楼门之一,社会组织的到来解决了让任宇琴头疼的问题,“现在一个家庭往往都围绕着孩子转,我们以孩子为突破点,制定系列青少年活动,通过孩子撬动一个家庭。”

社区开展“一勺爱心米 煮给好邻里”的青少年敲门行动,以“关注楼门孤寡困境老人”为公共议题,一方面引导孩子们更加关爱楼里的孤寡老人,另一方面,通过孩子敲开邻里门,两个单元的居民通过孩子熟了起来,搭建了楼门沟通平台,为特色楼门构建奠定了基础。

此外,楼门长任宇琴积极行动起来,开展“聆聚力”拉家常议事会,共同商讨楼下斑秃绿地如何改善。经过邻里互相提建议,社会组织总结成为方案,最后达成“楼门长+青少年”楼下斑秃绿地认领公示,楼里的青少年可以认领一小片“农场”进行定期地维护。楼下的绿地不再光秃秃,邻里间也热闹了起来。

守望相助 百个楼门自治团成邻里帮帮团

随着一个个“特色楼门”的打造,诉求不出楼门就可及时提、及时办,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让社区治理家务化。

在丽园社区B区9号楼关于家园的改造意见大家都会在群里提出。工具角、小报箱……楼道内的环境被大家装饰完,大家又开始集思广益楼外空间的改造。在社区召开的拉家常议事会上,邻居们纷纷建议在楼前的小花园上铺设一个石头步道。步道施工时,单元内的居民还自发上前帮忙,加快施工进度。

枣园尚城社区将“特色楼门”与“自治+职业经理人”模式结合,以楼门长为引领,培育出一批“楼门经纪人”,带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小广场上的健身器材螺丝松了,希望社区可以及时维修一下。”“楼道里是谁家的电动自行车,不要让电动自行车上楼。”每日对楼道内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已经成了6号楼2单元楼门长石兰学的一个习惯。每发现一处安全隐患,石兰学都会及时向居民群里发照片,向社区反馈。枣园尚城社区在“特色楼门”建设中,将反馈机制试点完成后,在全社区进行推广。社区工作人员在每个楼门内张贴二维码,增设线上“议事厅”,网格员、社工、物业都在群内,随时解决居民提出的问题。

同时,社区党组织还发挥以党员、志愿者、楼门长为主的居民自治力量,通过提升社区环境、强化文化建设、拓展社区服务等,凝聚楼门居民向心力,推进特色楼门文化共建共享。

邻居间矛盾少了 信任多了

滨河西里南区社区安装公司家属院里大部分都是安装公司退休的员工,退休前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邻里大多都比较熟悉。“楼上楼下遇见的时候会打招呼、唠唠嗑,但社交圈子还是很小。楼里还有一些通过购买房屋搬进来的新住户,跟我们就没有那么熟悉了。”居民胡先生说着现状。

发现社区内的“意见领袖”,带动社区治理。滨河西里南区社区利用安装公司家属院36号楼里老干部多的特点,将36号楼打造成特色楼门——干部楼,“36号楼中的退休干部,说话比较有分量,我们社区首先要把他们的力量凝聚起来,让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去。”滨河西里南区社区书记孙瑞侠说。

首先,曾经破旧的门洞被装饰一新,一个个邻里榜样照片上墙,一场场楼门活动的开展,手绘年轮、制作布袋……凝聚了大家美好记忆的照片也被留在了墙上。“大家越来越熟悉了,凝聚力也越来越强了。”36号楼1单元楼门长李占涛说。

居民关系越来越好,有矛盾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前几天,住在1楼的王先生家下起了“小雨”,抬头一看,楼顶全部被泡湿了。“我第一反应是找楼上的邻居理论,但想着平时经常见面打招呼,应该不是故意的”,王先生先与楼上的冀先生取得联系,询问他家中是否有漏水的情况。

不知情的冀先生立刻对王先生表达了歉意,第一时间修好水管,及时为邻居修复楼顶。“维修得十分迅速,家中很快就恢复得跟原来一样了。”王先生表示,邻里关系更加熟悉之后,处理问题大家不再简单粗暴,也不会伤害邻里之间的感情了。

(责任编辑:鲍聪颖)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