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财经>财经滚动

我国四位科学家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

2021-12-03 08:27 中国科学报  

近日,记者从欧洲自然科学院(Europasche Akademie der Naturwissenschaften)获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张遂安、复旦大学教授郑正、上海大学教授彭艳和广州大学教授张季超当选2021年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主席Tyminskiy Vladimir教授向当选外籍院士祝贺。

张遂安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深教授、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山西省太平洋煤层气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40年间,他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并完成数十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等。

郑正为复旦大学流域污染控制研究中心主任。40年来,他的团队主要从事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研究,在基于土壤和滤料进行了材料、结构等方面的改良和优化,他们发明了一种“近似海绵”的填料为核心的生态滤池和可升降沉水植物床,大大提高了沉水植物存活率,还发明了基于生态位竞争的植物时空构建技术。另外,他们还长期研究蓝藻藻华的形成机制和控制技术,并在江苏沿海滩涂建了基地研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目前,该团队已发表了SCI论文近两百篇,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60余项。

彭艳为上海大学教授、教育部海洋智能无人系统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智能无人艇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她的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人、仿生视觉和无人艇控制技术,曾经主持国家、省部级以及海洋局千万级课题近20项,与团队一起完成精海7系列无人艇的研制。曾荣获上海市晨光学者、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项。

近日,记者从欧洲自然科学院(Europasche Akademie der Naturwissenschaften)获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张遂安、复旦大学教授郑正、上海大学教授彭艳和广州大学教授张季超当选2021年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主席Tyminskiy Vladimir教授向当选外籍院士祝贺。

张遂安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深教授、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山西省太平洋煤层气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40年间,他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并完成数十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等。

郑正为复旦大学流域污染控制研究中心主任。40年来,他的团队主要从事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研究,在基于土壤和滤料进行了材料、结构等方面的改良和优化,他们发明了一种“近似海绵”的填料为核心的生态滤池和可升降沉水植物床,大大提高了沉水植物存活率,还发明了基于生态位竞争的植物时空构建技术。另外,他们还长期研究蓝藻藻华的形成机制和控制技术,并在江苏沿海滩涂建了基地研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目前,该团队已发表了SCI论文近两百篇,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60余项。

彭艳为上海大学教授、教育部海洋智能无人系统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智能无人艇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她的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人、仿生视觉和无人艇控制技术,曾经主持国家、省部级以及海洋局千万级课题近20项,与团队一起完成精海7系列无人艇的研制。曾荣获上海市晨光学者、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项。

张季超为广州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模块化建筑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推动了建筑隔震新技术首次在大型巨型钢结构中使用,完善了饱和软土地基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促进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注重建筑节能环保,开展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技术创新,进行了新型绿色工业化装配整体式住宅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实践,取得了30多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136篇,主编专著20本,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38项。(记者 张思玮)

(责任编辑:赵竹青)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