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健康

国际残疾人日:脊柱疾病高发 警惕“脊”病致残

2021-12-03 08:58 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记者 闫妍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近年来,脊柱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脊柱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还存在着致残风险。脊柱疾病有哪些?存在怎么样的致残风险?又该如何预防呢?人民网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楚磊。 

楚磊医生介绍,脊柱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保护脊髓和神经,当脊髓和神经功能严重受损时,人体会发生不可逆性的肌力下降、性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甚至残疾。脊柱疾病根据致病因素可分为脊柱骨折脱位、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脊柱炎症性疾病。其中,脊柱退行性疾病最为常见,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展大多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楚磊医生表示,脊柱退行性疾病起初仅是椎间盘变性、软组织劳损、骨质增生等轻微病变。患者会感到肌肉酸痛、颈肩痛和腰腿痛,往往可以通过适当休息、局部热敷、理疗等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但是当疾病进展为人体器质性病变时,上述症状会反复发作甚至无法缓解,严重时会出现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当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韧带、骨赘或椎体滑脱造成椎管狭窄时,常会出现典型的间歇性跛行,表现为患者短距离行走即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休息后缓解,再次行走又加重。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近年来,脊柱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脊柱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还存在着致残风险。脊柱疾病有哪些?存在怎么样的致残风险?又该如何预防呢?人民网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楚磊。 

楚磊医生介绍,脊柱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保护脊髓和神经,当脊髓和神经功能严重受损时,人体会发生不可逆性的肌力下降、性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甚至残疾。脊柱疾病根据致病因素可分为脊柱骨折脱位、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脊柱炎症性疾病。其中,脊柱退行性疾病最为常见,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展大多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楚磊医生表示,脊柱退行性疾病起初仅是椎间盘变性、软组织劳损、骨质增生等轻微病变。患者会感到肌肉酸痛、颈肩痛和腰腿痛,往往可以通过适当休息、局部热敷、理疗等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但是当疾病进展为人体器质性病变时,上述症状会反复发作甚至无法缓解,严重时会出现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当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韧带、骨赘或椎体滑脱造成椎管狭窄时,常会出现典型的间歇性跛行,表现为患者短距离行走即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休息后缓解,再次行走又加重。

楚磊医生提醒,若脊髓长时间受压,会出现四肢无力、夹筷子等精细活动困难、胸腹部有束缚感、脚落地时有踩棉花感等。若脊髓和神经严重受损,会出现大小便异常或失禁,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 

“上班族、中老年人、绝经女性和重体力劳动者易患脊柱退行性疾病,针对不同的人群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楚磊医生建议,白领等上班族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卧姿,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中老年人要避免久坐,注意防寒保暖,加强身体锻炼。绝经女性应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当晒太阳,避免摔跤。重体力劳动者要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导致脊柱创伤,减少弯腰负重,合理安排工作时长和强度。

楚磊医生说,应对脊柱疾病重在预防和规范治疗。当身体出现异常变化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疾病加重甚至致残。

(责任编辑:王仁宏)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