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 14:51 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年底,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健康长寿创新大赛”在北京举行,经过多轮比拼,中国科大附一院夏敏主持研发、重点针对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安全的创新项目“基于柔性pH传感技术的智能喉罩”获新技术组一等奖。这不是夏敏第一次获得这样的奖励。近年来,拥有100余项国家专利的他,结合自身麻醉专业,以气道管理、气道防护和智慧医疗为核心,与团队自主创新并转化了多项医疗产品,大力推广个体化、精准化麻醉技术,为医疗健康事业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只有落地的创新才有意义
完成和参与十万余例手术麻醉的“幕后英雄”夏敏和同道们在一次次守护患者手术安全的同时,从未失去一颗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创新的热情。
2008年,夏敏进入麻醉科工作。一天早晨,一位年长的主任跪在地上给一位困难气道的患者行气管插管,完成插管后,主任扶着腰迟迟直不起身,这一幕给了夏敏莫大的触动,就不能改良一下插管工具吗?
从那以后,夏敏针对临床器械的不足申请了数项专利,证书拿到手,激动了一阵子后,突然发现,专利证书有啥用呢?临床并没有改观,那创新的意义在哪呢?2011年,夏敏开始从事专利转化工作,虽然碰壁无数,但失败中的点滴进步却激荡着夏敏的创新思路不断开拓:想法不等于专利,专利不等于产品,产品不等于商品,只有落地的创新才有意义。此后,夏敏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转化之路。
2020年底,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健康长寿创新大赛”在北京举行,经过多轮比拼,中国科大附一院夏敏主持研发、重点针对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安全的创新项目“基于柔性pH传感技术的智能喉罩”获新技术组一等奖。这不是夏敏第一次获得这样的奖励。近年来,拥有100余项国家专利的他,结合自身麻醉专业,以气道管理、气道防护和智慧医疗为核心,与团队自主创新并转化了多项医疗产品,大力推广个体化、精准化麻醉技术,为医疗健康事业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只有落地的创新才有意义
完成和参与十万余例手术麻醉的“幕后英雄”夏敏和同道们在一次次守护患者手术安全的同时,从未失去一颗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创新的热情。
2008年,夏敏进入麻醉科工作。一天早晨,一位年长的主任跪在地上给一位困难气道的患者行气管插管,完成插管后,主任扶着腰迟迟直不起身,这一幕给了夏敏莫大的触动,就不能改良一下插管工具吗?
从那以后,夏敏针对临床器械的不足申请了数项专利,证书拿到手,激动了一阵子后,突然发现,专利证书有啥用呢?临床并没有改观,那创新的意义在哪呢?2011年,夏敏开始从事专利转化工作,虽然碰壁无数,但失败中的点滴进步却激荡着夏敏的创新思路不断开拓:想法不等于专利,专利不等于产品,产品不等于商品,只有落地的创新才有意义。此后,夏敏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转化之路。
夏敏在工作中。中国科大附一院供图
都江堰治水原理用到了智能喉罩制作
近10年来,夏敏一直和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起从事专利转化工作。目前,他已申请国家专利100余项,其中10余项专利已转化为产品投入临床,获得患者的的高度认可。
2020年,夏敏主持研发重点针对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安全的“基于柔性pH传感技术的智能喉罩”项目获得健康长寿创新大赛一等奖,并参与全球大赛。这项突破性发明,就是借鉴了都江堰治水的原理,依托创新设计的导流结构和分流通道,在使用喉罩管理气道时,患者如果发生反流情况,可以迅速降低食管入口处压力,防止误吸发生,最大程度保障患者麻醉安全。
打破欧美气道产品科技垄断
夏敏认为,临床需求和患者需要,是医生创新的动力。为切实保障患者,尤其是高龄、高危患者的生命安全,夏敏践行“舒适化医疗”理念,带领团队先后自主研发了“内镜专用口咽通气道”“改进型弱刺激仿生型口咽通气道”“基于生物相容柔性传感技术的智能喉罩”等多种声门上通气装置,受到临床好评,其中多项产品已在国内外上市,打破了欧美企业在气道产品的科技垄断局面。
2021年6月24日,安徽省召开“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会上对第二届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进行表彰,夏敏就位列其中。在夏敏看来,医生是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创新的源头活水。新时代的青年医务工作者更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患者需求和临床需要,不断开拓思路,突破现有格局,推动医学创新进步,助力健康中国,造福人民健康。(朱伟华、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