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时政

2025年建成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

2021-12-14 09:29 北京青年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导,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昨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逐步将内贸冷链食品流通

纳入追溯管理范围

12月12日,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发布,《规划》从5方面对构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总体布局作出系统安排,并提出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介绍,《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建设串接主产区、主销区的“四横四纵”冷链物流骨干通道,建设冷链物流运行体系、服务体系、监管体系、支撑体系4个体系。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

同时,为了加强冷链物流监管,“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建立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监管体系,依托现有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逐步将内贸冷链食品流通纳入追溯管理范围,实现多层次、多系统、跨区域冷链物流追溯闭环。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导,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昨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逐步将内贸冷链食品流通

纳入追溯管理范围

12月12日,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发布,《规划》从5方面对构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总体布局作出系统安排,并提出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介绍,《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建设串接主产区、主销区的“四横四纵”冷链物流骨干通道,建设冷链物流运行体系、服务体系、监管体系、支撑体系4个体系。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

同时,为了加强冷链物流监管,“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建立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监管体系,依托现有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逐步将内贸冷链食品流通纳入追溯管理范围,实现多层次、多系统、跨区域冷链物流追溯闭环。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

“四横四纵”将串接

农产品主产区和19个城市群

针对如何扩大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面、提高冷链惠民水平方面的情况,张江波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介绍,为充分发挥冷链物流对促进消费、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作用,《规划》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谋划。

张江波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拓展我国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

“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中的“四横”是指:北部、鲁陕藏、长江、南部四大通道;“四纵”是指西部、二广、京鄂闽、东部沿海四大通道。我国将通过“四横四纵”串接农产品主产区和19个城市群,形成内外联通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

除了骨干通道外,我国还将打造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加强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构建服务国内产销、国际进出口的两大冷链物流系统;推进干支线物流和两端配送协同运作,建设国内国际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

张江波介绍,通过这些骨干通道和集配中心的建立,将打造消费品双向冷链物流新通道。在生产端和销售端,形成“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的冷链物流组织模式,有效扩大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面。

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正稳步推进建设

昨天的发布会透露,到2025年,我国将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形成国家层面的骨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据张江波介绍,确定这100个物流基地,综合考虑了农产品生产、大型消费市场、存量冷链物流设施等因素,目前,已经确定了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据悉,2021年,国家发改委设立了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范围内的公共性、基础性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纳入支持重点,首批17个基地相关项目建设已获得资金支持。另外,还通过优先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备选清单、推荐给相关金融机构等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北青报记者 熊颖琪)

(责任编辑:罗昱)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