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6 09:04 新华社
3月29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无人机照片)。
3月28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29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31日拍摄的“中国天眼”一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31日拍摄的“中国天眼”一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29日拍摄的夜幕下的“中国天眼”一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30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对外宣布发现脉冲星以来,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500余颗新脉冲星。依托“中国天眼”在射电低频波段领先全球的观测能力,我国天文学家在脉冲星搜寻能力和效率上,已大幅领先国外脉冲星搜索团队。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介绍,作为深度探测宇宙的革命性设备,“中国天眼”已发现500多颗新脉冲星,发现了其他望远镜很难发现的暗弱的快速射电暴,获取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快速射电暴事件样本集,这些发现正帮助人类进一步揭示剧变中的宇宙。
在脉冲星研究方面,2021年5月“中国天眼”团队首次找到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的证据。“这一发现是当前超新星模拟所不能解释的,挑战了现有中子星起源模型,也拓展了人类对极端物理条件下特殊天体起源的认识。”李菂说。
据了解,脉冲星是一种高速旋转的中子星,是巨大的恒星爆炸后所形成的星体。它自转极快,密度极高,具有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极端物理性质。研究脉冲星,有助于解答许多重大物理学问题。(新华社记者 齐健)
3月29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无人机照片)。
3月28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29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31日拍摄的“中国天眼”一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31日拍摄的“中国天眼”一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29日拍摄的夜幕下的“中国天眼”一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3月30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对外宣布发现脉冲星以来,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500余颗新脉冲星。依托“中国天眼”在射电低频波段领先全球的观测能力,我国天文学家在脉冲星搜寻能力和效率上,已大幅领先国外脉冲星搜索团队。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介绍,作为深度探测宇宙的革命性设备,“中国天眼”已发现500多颗新脉冲星,发现了其他望远镜很难发现的暗弱的快速射电暴,获取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快速射电暴事件样本集,这些发现正帮助人类进一步揭示剧变中的宇宙。
在脉冲星研究方面,2021年5月“中国天眼”团队首次找到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的证据。“这一发现是当前超新星模拟所不能解释的,挑战了现有中子星起源模型,也拓展了人类对极端物理条件下特殊天体起源的认识。”李菂说。
据了解,脉冲星是一种高速旋转的中子星,是巨大的恒星爆炸后所形成的星体。它自转极快,密度极高,具有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极端物理性质。研究脉冲星,有助于解答许多重大物理学问题。(新华社记者 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