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健康>养生

让“窗帘之约”凝聚“敬老之力”(无影灯)

2021-12-24 07:59 人民日报  作者:白剑峰

据报道,山西省红十字情缘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一项“窗帘行动”,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约定:每天早晨,如果窗帘拉开,表明老人起居正常;如果窗帘没有拉开,他们就会立即前往老人家中查看。每当夜幕降临,志愿者还会观察老人家里的窗帘是否拉上。志愿者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年龄偏大、行动力差、体弱多病的空巢老人,这些老人家里的窗户上都有醒目标识,方便志愿者每日巡查。一个小小的“窗帘之约”,成为邻里互助的生动样本,凝聚起强大的“敬老之力”。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很多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将超过3亿,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的数量日益增长,如何纾解“空巢之痛”,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课题。

守护空巢老人,需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据调查,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在家里养老,而不愿意去养老院。居家养老,既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但是,很多空巢老人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衣食住行都需要有人帮助,独自居家面临诸多风险。近年来,各地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推出不少创新服务。例如,设立家庭养老床位,鼓励养老机构打通“围墙”,主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社区提供老年餐桌、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等服务,让老年人在小区里就能够衣食无忧;对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有偿服务,精准对接个性化需求。未来,我国要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发展多样化养老服务,让空巢老人独自在家也能安享幸福晚年。

守护空巢老人,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近年来,各地积极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重点为空巢老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服药提醒等服务。上海一些地区通过安装智能水表监测空巢老人日常起居,如果超过12小时用水量不到最低限度,水表就会自动报警,提醒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看望。今后,各地要加快推进居家养老家庭智慧化改造,通过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虚拟养老院”,借助烟感报警、红外监测、智能手环等科技产品,及时监测用电用火、燃气泄漏、意外伤害等情况,为空巢老人减少居家风险和隐患。

守护空巢老人,需要完善志愿服务体系,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关爱老年人志愿服务体系。各地普遍开展空巢老人关爱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定期巡视探访空巢老人,提供紧急援助等服务,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发生,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老人进行疏导。各地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通过“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为空巢老人提供各类“量身定制”服务,让低龄老年人帮助高龄老年人形成良性循环。今后,在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的同时,还要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鼓励子女陪伴父母共同生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关爱空巢老人,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希望各地借鉴“窗帘行动”的做法,推出更多守护空巢老人的善举,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度过幸福美满的晚年。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4日 19 版)

据报道,山西省红十字情缘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一项“窗帘行动”,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约定:每天早晨,如果窗帘拉开,表明老人起居正常;如果窗帘没有拉开,他们就会立即前往老人家中查看。每当夜幕降临,志愿者还会观察老人家里的窗帘是否拉上。志愿者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年龄偏大、行动力差、体弱多病的空巢老人,这些老人家里的窗户上都有醒目标识,方便志愿者每日巡查。一个小小的“窗帘之约”,成为邻里互助的生动样本,凝聚起强大的“敬老之力”。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很多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将超过3亿,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的数量日益增长,如何纾解“空巢之痛”,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课题。

守护空巢老人,需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据调查,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在家里养老,而不愿意去养老院。居家养老,既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但是,很多空巢老人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衣食住行都需要有人帮助,独自居家面临诸多风险。近年来,各地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推出不少创新服务。例如,设立家庭养老床位,鼓励养老机构打通“围墙”,主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社区提供老年餐桌、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等服务,让老年人在小区里就能够衣食无忧;对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有偿服务,精准对接个性化需求。未来,我国要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发展多样化养老服务,让空巢老人独自在家也能安享幸福晚年。

守护空巢老人,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近年来,各地积极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重点为空巢老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服药提醒等服务。上海一些地区通过安装智能水表监测空巢老人日常起居,如果超过12小时用水量不到最低限度,水表就会自动报警,提醒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看望。今后,各地要加快推进居家养老家庭智慧化改造,通过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虚拟养老院”,借助烟感报警、红外监测、智能手环等科技产品,及时监测用电用火、燃气泄漏、意外伤害等情况,为空巢老人减少居家风险和隐患。

守护空巢老人,需要完善志愿服务体系,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关爱老年人志愿服务体系。各地普遍开展空巢老人关爱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定期巡视探访空巢老人,提供紧急援助等服务,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发生,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老人进行疏导。各地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通过“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为空巢老人提供各类“量身定制”服务,让低龄老年人帮助高龄老年人形成良性循环。今后,在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的同时,还要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鼓励子女陪伴父母共同生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关爱空巢老人,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希望各地借鉴“窗帘行动”的做法,推出更多守护空巢老人的善举,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度过幸福美满的晚年。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4日 19 版)
(责任编辑:关喜艳)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