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市州新闻

“国潮”涌起 澎湃大凉山

2022-01-03 08:22 四川日报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今年3岁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在形容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时常常会说:“用戏剧让世界看到凉山,与此同时,凉山也看着世界。”

当下,一场“国潮”焕新风暴,正在大凉山掀起。2021年12月18日,第三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戏剧盛典在西昌举行,舞台秀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也把戏剧节的氛围推向高潮。本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以“国潮”为亮点,围绕中华传统戏曲、红色经典、民族多彩等元素进行。

A

看故宫“国宝”焕新颜

为何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国潮”成为亮点?“民族戏剧和传统戏剧,本来就是西部文化的人文表达。将传统文化进行焕新表达,也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所在。”凉山州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康说。

月光下,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站在《千里江山图》橱窗这端,与橱窗另一端的宋代天才少年王希孟四目相对,泪花闪烁。圆形舞台旋转,兢兢业业的故宫博物院文博工作者与勤勉不辍的古代工匠共同汇成一幅情景交融的人文画卷……这是当今舞坛“双子星”周莉亚和韩真的新作、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只此青绿》2021年12月18日亮相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整部剧以“诗剧”为体裁,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线索,让观众跟随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的视角,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今年3岁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在形容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时常常会说:“用戏剧让世界看到凉山,与此同时,凉山也看着世界。”

当下,一场“国潮”焕新风暴,正在大凉山掀起。2021年12月18日,第三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戏剧盛典在西昌举行,舞台秀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也把戏剧节的氛围推向高潮。本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以“国潮”为亮点,围绕中华传统戏曲、红色经典、民族多彩等元素进行。

A

看故宫“国宝”焕新颜

为何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国潮”成为亮点?“民族戏剧和传统戏剧,本来就是西部文化的人文表达。将传统文化进行焕新表达,也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所在。”凉山州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康说。

月光下,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站在《千里江山图》橱窗这端,与橱窗另一端的宋代天才少年王希孟四目相对,泪花闪烁。圆形舞台旋转,兢兢业业的故宫博物院文博工作者与勤勉不辍的古代工匠共同汇成一幅情景交融的人文画卷……这是当今舞坛“双子星”周莉亚和韩真的新作、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只此青绿》2021年12月18日亮相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整部剧以“诗剧”为体裁,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线索,让观众跟随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的视角,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

宋代天才少年王希孟,18岁绘出千古名画、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千里江山图》。它在文物工作者悉心呵护下,千年之后再展芳华。“《千里江山图》活了!这不仅是一部舞剧,更是画,是诗,每个细节都透着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哲学意蕴!”专程从成都赶来观看该剧的观众曹海龙这样说。或许是此前周莉亚、韩真有《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现象级舞剧的“品控”保证,不少观众专程赶来西昌看《只此青绿》。

《只此青绿》总编导周莉亚认为:“面对传统文化时要守正创新,抱有一颗严谨、敬畏的心。”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不仅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还邀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以及国画颜料、徽墨、宣笔、双林绫绢织造等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顾问。剧中,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都作为重要人物,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不同篇章在舞台上进行呈现,以此向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默默奉献的手工艺人和守护者致敬。

舞台上,当研究员与少年希孟目光交错,他们传达给观众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脉不绝。借此青绿,观众穿越往昔,探寻文化,发现自我。“真是国宝焕新颜,国潮在澎湃。”曹海龙说。

B

民族音乐来“赶集”

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没有任何乐器伴奏,没有任何画外音节拍,脱口而出的是一声声发自肺腑和自然的歌声。2021年12月19日下午,原生态歌集《赶集》在戏剧节上首演,让观众感受到了民族音乐里别样的“国潮”魅力。

冬日的暖阳洒在黄绿色的草坪上,远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在西昌谷剧场,歌者们围着圆形草垛剧场而坐,敲着鼓,缓缓走向舞台,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演唱即将开始……

随着歌者不断地加入,男声低沉雄壮,女声婉转悠扬,稚嫩的童声穿透心灵。舞台旁,歌者有时边推着磨边唱,有时边舂着粮食边唱,白色的查尔瓦在风中飘扬,就算是斗嘴也是用歌声来一决高低,大家仿佛来到一个音乐市集。《赶集》通过彝族高腔、毕摩的经诵和民间说唱等形式,串起一个古老民族灵魂的吟诵。

民族“国潮”看似天然,其实也有创新表达。制作人徐航介绍,在创作过程中,团队成员走遍凉山17个县市,对凉山彝族各大方言区原生态歌曲进行深度釆撷,精心筛选了近二十首鲜为人知的唱段和旋律作为素材,在不破坏原生态音乐的质感和演绎方式的基础上,启用人声模拟风物、音乐化利用特色农具器物等,赋予每段音乐细腻故事。

“我们通过和声及现代编排手法,在对原有素材尽可能不做改变的前提下进行改编,既能保证原有音乐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同时也让民族音乐‘时尚’起来,让年轻人更能接受,让这些不为人知的音乐能为更多人聆听和感知。”导演邱瑞说。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正是《赶集》诞生的土地。没有任何扩音,就是漂亮的原声带给人震撼心灵的力量。”来自成都70岁的张女士,曾经也是一位文艺工作者:“这个表演让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岁月,那时候也听了不少少数民族的歌曲,看了他们很多舞蹈,纯真而美好,很谢谢大凉山国际戏剧节。”

C

线上展演弥补缺席遗憾

本届戏剧节受疫情影响,不少国内外戏剧并不能来到大凉山与观众见面。如何弥补遗憾?2021年12月20日,在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新上线不久的“五彩云霞”戏剧视频网站上,来自澳门霜冰雪创作实验剧团的原创舞台剧《苦尽甘来》悄然上线,这也是戏剧节自开办以来亮相的首部澳门戏剧作品。

“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爸爸是中国人。我们是同一个根,同一个文化,同样都是中国人。”在《苦尽甘来》里,角色陈滢滢(林炜琪饰)的一句深情对白,引起观众们温馨细腻的亲情共鸣,传递中华儿女相通的家国情怀,为戏剧节与大凉山送上一份“苦尽甘来”的美好祝福。演出直播共获逾三万赞,受到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作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首个澳门剧目,《苦尽甘来》将澳门人民的爱国之情、中西结合的舞台艺术、幽默温情的父女故事带到凉山,传递自强不息、一脉相承的中华精神。故事以“我是父亲的苦尽甘来”为创作原点,以小见大,侧写出家国在发展中跨越一个又一个难关,旨在致敬祖国、感恩上一代,为观众带来视听美感体验。《苦尽甘来》自2019年全国巡演至今,无论主题、情感内核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受到观众好评。

剧团的文字艺术总监兼《苦尽甘来》主演石恩慈表示:“虽然这次因为疫情缘故不能前往,但在主办方的支持下,我们在澳门也能加入戏剧节,为凉山送上演出、分享回归的喜悦,共同成就一场丰富多元的戏剧盛宴!”

在第三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戏剧盛典上,作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第一发起人的濮存昕宣布“五彩云霞”戏剧视频网站正式上线。据悉,该平台致力打造“线上戏剧节”,将提供一个戏剧交流展示平台,除了《苦尽甘来》,来自韩国ONE剧团话剧《妻子的抽屉》、北京九人话剧《双枰记》等都陆续在该网络平台线上展演。“这是打破戏剧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的一种尝试。”刘康说。

此外,作为全球少数不间断举办的国际戏剧节,戏剧节也通过线上的方式,凝聚戏剧人初心,戏剧节重磅活动2021西昌戏剧对话,以“大凉山对话世界戏剧——自然生态下戏剧人在聊天”为主题,来自六个国家的著名戏剧人进行视频连线主题发言,并与中国戏剧人探讨疫情之下的戏剧行业。

D

撬动文旅产业全链条

“国潮”贯穿在整个戏剧节的方方面面,也澎湃着整座城。第三届戏剧节开幕当天,融合京剧、川剧、话剧、动漫和穿越等诸多元素的《蜀中唐门》在邛海宾馆泸峰剧场开启全国首演。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西昌火把广场的“戏剧嘉年华”锣鼓喧天。舞龙舞狮、川剧变脸、民族歌舞、潮玩说唱、乐器演奏……展现街头艺术的无穷魅力。作为用中国乐器“中阮”演奏流行音乐的外国人,张思安与他的乐队为本届戏剧节带来了《乌兰牧骑》《越剧》等极富中国元素的乐队表演,让人耳目一新。还有两头来自广东佛山的醒狮跳入戏剧大篷,随着音乐的起、承、转、合表演“眨眼”“摇头”“洗须”“舔身”“抖毛”等戏剧动作,栩栩如生。

据了解,戏剧节期间,共计有140余场戏剧嘉年华节目在“火空间”火把广场的戏剧大篷和星美广场等场地免费演出,吸引不少游客和市民驻足观看。

在刘康看来,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不仅仅是展演,它带动的是整个文旅产业链。戏剧节里还有不少关于戏剧孵化、戏剧教育、戏剧生活、戏剧文创、戏剧旅游的内容,它们和戏剧展演一起,形成戏剧节的七大内容支点,探索并践行“文旅融合”,助力四川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张俊雅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责任编辑:袁菡苓)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