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本地新闻联播>政商动态

2021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十件大事

2022-01-04 15:14   作者:四川省委改革办

2021年,四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系统集成,突出精准发力,突出终端见效,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等重点,扎实推动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一年来,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一批重要改革任务取得新成效,一批原创性原动力改革取得新突破,全省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改革。出台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与重庆市联合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案;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制定《关于支持川渝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着力打造川渝合作高水平样板;建立川渝跨区域合作财政协同投入和财税利益分享机制,授牌首批20家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完善毗邻地区合作共建机制,规划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等10个功能平台。《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印发实施。推动落实便捷生活行动16条便民举措。制定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建立同城化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成德临港经济、成眉高新技术、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和交界地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2021年,四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系统集成,突出精准发力,突出终端见效,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等重点,扎实推动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一年来,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一批重要改革任务取得新成效,一批原创性原动力改革取得新突破,全省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改革。出台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与重庆市联合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案;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制定《关于支持川渝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着力打造川渝合作高水平样板;建立川渝跨区域合作财政协同投入和财税利益分享机制,授牌首批20家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完善毗邻地区合作共建机制,规划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等10个功能平台。《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印发实施。推动落实便捷生活行动16条便民举措。制定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建立同城化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成德临港经济、成眉高新技术、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和交界地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系统谋划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重大改革。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全面创新改革、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作出部署。出台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10条政策。完善创新平台体制机制,以“一城多园”模式与重庆共建西部科学城,中科院成都分院入住成都科学城,深化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建设步伐加快。高水平组建天府实验室,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挂牌运行,天府永兴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在川落地,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这些重大举措,进一步把四川省科技领域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机制保障。

谋划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改革。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益共享机制改革、探索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等作出部署。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碳中和推广方案,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成立首家省级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组织开展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在全国率先试行环评预审制度,加快推动西部碳交易中心建设。健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编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年行动计划。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完善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新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个。2021年1至10月,四川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90.3%,203个国考断面优良率94.6%。

做深做实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坚持把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作为一篇前后相续的“大文章”,在前期乡镇减幅32.7%、建制村减幅42%的基础上,把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后半篇”文章的总牵引和主抓手,创造性实行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在不同类型地区选择11个县(市)先行试点,谋定而后动。四川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片区划分和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尊重民意、因地制宜、顺向优化、分类施策原则,明确“按实际划分片区,按片区编制规划,按规划优化布局、配置资源、聚集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建立省上指导、市(州)统筹、县为主体、乡镇配合推进机制。出台《关于全省县域内片区划分的指导意见》《关于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意见》。乡镇级片区划分基本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全面铺开,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多规合一”的乡村发展蓝图加快绘就。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两项改革成果的巩固拓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在县域内培育更多具有较强支撑力和带动力的新引擎,形成更强综合效应、释放更大改革红利。

以改革思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召开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制定支持凉山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5条措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组建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局,出台《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建设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出台《四川省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类考评激励办法》,发挥考评工作正向激励作用。颁布《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成为全国首个农村集体经济地方性法规。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选择1292个村开展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制定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印发《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探索建设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联动推进,标志着“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朝着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坚持改革攻坚突破推动四川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召开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出台《四川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深入实施国资国企“1+6”专项改革,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第一战役”。重组整合原四川交投、四川铁投新设蜀道集团,铸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龙头企业,“1+1>2”融合式聚变效应初步显现。组建省级生态环保集团,川煤集团基本完成司法重整计划执行、实现扭亏为盈。地质勘查、民用机场、文化旅游等领域省属国企专项改革有序推进。制定《四川省地勘单位改革总体方案》,组建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局一院一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地勘单位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现代化公司治理机制、“三项制度”专项改革、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等重点改革实现攻坚突破,四川商投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改革发展气象焕然一新。研究制订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措施,实施“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天府国企综改行动”等国企改革专项工程,“以点带面”纵深推动四川省国资国企“一盘棋”改革发展。

深入推进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单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深化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单位)改革方案》,“一企一策”推动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单位)加快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建立完善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推动做强做优做大,有效发挥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单位)引领支撑作用。支持省有线广电网络公司全面融入“全国一网”,成为全国股份公司子公司。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和四川党建期刊集团整合工作已全面启动,省级党报党刊深度融合一体发展迈入新阶段。省电影公司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峨眉电影制片厂转企改制扎实推进,峨眉电影集团理顺内部管理结构和资产关系取得重大进展。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上市。四川新传媒集团组建工作有序推进,着力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影响力的新型传媒集团。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和四川文投集团组建完成,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推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规则标准对接,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成都成为全国第3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全省进出川大通道达38条。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引领性工程,3大片区标杆引领、8个协同改革先行区特色跟进的“开放雁阵”初步形成,中央赋予的159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超99%。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雅安和青白江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增4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德阳、绵阳、南充、宜宾获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成都国际铁路港、绵阳、泸州、宜宾4个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成都始发的中欧班列新增连接境外城市10个、总数达68个,“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入选国家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抓“六稳”促“六保”的重要途径,将“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突破“放管服”改革瓶颈的关键举措,集中力量推进政务系统“联、通、办”,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40个省级自建业务系统全部完成对接,接入符合国家标准的便民服务应用从年初208个增加至2000余个;推动159类电子证照共享,较2020年提升52倍,明确73类电子证照亮证场景,推出128个跨部门“一次办”事项,全省“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2%,加快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连通四川“天府通办”和重庆“渝快办”手机应用端,实现21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川渝通办”,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综合能力指数在全国评估中排名提升至第5位,迈入第一方阵。四川以系统集成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了改革动能和效能。

着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效。稳妥推进“双规双减”工作,制定实施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意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学校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顺利推进,教育发展现状总体排位居于全国中上水平。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供给持续扩大,民族地区“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全面实现,整体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质培优,职业教育改革成效获得国务院激励表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9%,迈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新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2个,“双一流”高校首轮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高校转化科技成果超过1万项,其中90%实现就地转化。全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责任编辑:章华维)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