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成都新闻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成都做了什么?

2022-01-06 08:40 成都日报  

2021年1月13日,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全球首台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这里正式下线并启用,标志着我国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以改革激活创新主体,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阻梗”,一个个“成都创新”“成都智造”正源源不断地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成为城市创新的有力支撑。

近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都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成都新增3位两院院士,在蓉两院院士达33位;全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蓉启用,成都超算中心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超算中心,一批批前沿科技成果涌现,助力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8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位居西部城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预计达7800家。

A

探路

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 激发创新动力

日前,一则“川大华西医院获捐1个亿”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热议的不是捐款数额,而是捐赠者刘进。他是一位医务科研工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中心主任。这1亿元是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个人奖励。

1亿元捐款的背后则是成都科技成果转化的“缩影”。近年来,成都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难题。

2021年1月13日,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全球首台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这里正式下线并启用,标志着我国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以改革激活创新主体,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阻梗”,一个个“成都创新”“成都智造”正源源不断地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成为城市创新的有力支撑。

近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都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成都新增3位两院院士,在蓉两院院士达33位;全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蓉启用,成都超算中心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超算中心,一批批前沿科技成果涌现,助力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8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位居西部城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预计达7800家。

A

探路

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 激发创新动力

日前,一则“川大华西医院获捐1个亿”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热议的不是捐款数额,而是捐赠者刘进。他是一位医务科研工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中心主任。这1亿元是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个人奖励。

1亿元捐款的背后则是成都科技成果转化的“缩影”。近年来,成都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难题。

2016年1月,西南交通大学拉开“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序幕,着手解决成果“转化难”问题,并逐渐在省内相关试点高校院所推开。此项改革相关内容还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有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0年2月,《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审议通过,推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走向全国。

去年初,为鼓励科研人员走向科技成果转化“主战场”,成都再度“加码”。市科技局等11部门正式印发《成都市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在蓉转化实施方案》,提出了十项改革举措,共30条具体内容。以产权促进创新,赋予高校院所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对落地成都的科技成果给予进一步激励政策。

院所和高校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去年,成都举办“创业天府·菁蓉汇”“校企双进”等创业活动400余场,达成合作意向项目近1500项;成都还不断扩大高校“朋友圈”,与上海交大的重大合作项目揭牌、签约;引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成都创新研究院等创新联合体项目,汇聚产学研资源,不断增强创新动力、创新实力。

B

破冰

创新揭榜挂帅机制 攻关核心技术难题

穿过陈列着亮点项目和发展规划介绍的走廊,云从科技集团副总裁助理、四川云从综合办主任王曦兆走到了他的工位上,拿起揭榜项目的方案,研究项目未来将深耕的6个场景。

2020年,中央提出“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将“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纳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工作。2021年8月,成都市科技局发布“2021年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包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场景建设榜单”和“大气污染物技术治理榜单”共7个具体榜单,榜单金额达2700万元。

“最初设计项目的时候,就是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城市重大科技需求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研究任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成都发布的“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为最大化激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在揭榜条件、管理举措上均进行了创新改革,可以简单概括为2个“取消”和4个“规范”。

取消申报的4个门槛:即榜单任务对申报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对项目负责人无年龄、学历、职称要求;取消预算评审,揭榜挂帅实行“明码标价”,每个榜单任务都明确拟资助市财政科技经费上限,供揭榜团队在揭榜时参考。

4个“规范”——成功揭榜团队须签署“军令状”,“里程碑”式考核、分阶段拨付经费,项目(课题)负责人在揭榜攻关期间不能随意离职或更换,项目验收将在真实场景下开展,充分发挥最终用户作用,以成败论英雄。

最终,经过申报揭榜、专家评榜、立项审议等程序,4个揭榜单位揭晓,涉及企业和科研院所,均有核心技术支撑,满足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城市重大科技需求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以“揭榜挂帅”激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成都创新探索步伐阔步前行。

C

赋能

金融活水助力融资 科创板上市企业西部第一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发布,市科技局打造、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运营的成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创通”名列其中。

在科技型企业初创时期,产品往往处于雏形阶段,此时团队中最值钱的是人才、技术等无形资产,依靠传统抵押物获得融资较为困难。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科创通”平台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探索“拨”改“贷、投、贴”模式,设立“科创贷”“科创投”“科创贴”以及“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将成都科技创新生态链条上的人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资本等有效串联,“科创通”平台已成为助推本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力量。

去年12月,四川观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敲钟上市,成为成都市科技创业天使引导基金投资项目中又一个登陆资本市场的投资企业。

一直以来,成都积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安全感”,让他们在技术上更硬核,在发展上更硬气。2021年,成都不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方式——完善“科创投、科创贷、科创贴、科创保、科创券”五创服务链条,持续上新“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截至去年11月底,“科创投”累计投资金额22.97亿元,“科创贷”累计放款总额超147亿元,实现科创板上市“蓉城军团”全覆盖。

一座城市本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度,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区域经济的活跃度。2021年,成都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8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位居西部城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预计达780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预计全年实现11400亿元,同比增长13.9%。(成都日报记者 宋妍妍)

(责任编辑:高红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