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7 07:19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豪新
巴中市恩阳区万寿村(见图,本报记者宋豪新摄),是四川省“四好村”: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站在村前,入目是民居与山水相映成趣,水泥路通组达户,环境整洁,房屋错落有致,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舒展。
但仅仅六七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四无村”:无新居、无产业、无配套、无集体经济收入。村里贫困发生率一度达到19.6%。
这个依山傍湖的小山村,何以在几年间发生巨大变化?记者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抓住机遇——
因地制宜 发展旅游
早些年,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土地逐年撂荒,老支书王廷梓看着焦急,却无可奈何:“我们村当时最出名的就是穷。”
2013年,王廷梓和乡亲们看到了转机。
那一年,恩阳区正式挂牌成立,曾经的恩阳镇一跃成为巴中这个革命老区城市的重要一翼。巴中市在交通规划中这样定位恩阳:巴中市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品流通服务中心,以发展生态、历史文化、旅游为重点,开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建材市场的生态环保型历史文化名镇。
“要因地制宜,高位规划,既把脱贫攻坚工作抓细抓实,又要利用村里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旅游产业,打造成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恩阳区党委政府明确了万寿村的发展思路。
那一年,连接成都和巴中的成巴高速全线贯通。村子紧邻成巴高速出口,成为名副其实的“入巴第一村”。
巴中市恩阳区万寿村(见图,本报记者宋豪新摄),是四川省“四好村”: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站在村前,入目是民居与山水相映成趣,水泥路通组达户,环境整洁,房屋错落有致,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舒展。
但仅仅六七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四无村”:无新居、无产业、无配套、无集体经济收入。村里贫困发生率一度达到19.6%。
这个依山傍湖的小山村,何以在几年间发生巨大变化?记者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抓住机遇——
因地制宜 发展旅游
早些年,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土地逐年撂荒,老支书王廷梓看着焦急,却无可奈何:“我们村当时最出名的就是穷。”
2013年,王廷梓和乡亲们看到了转机。
那一年,恩阳区正式挂牌成立,曾经的恩阳镇一跃成为巴中这个革命老区城市的重要一翼。巴中市在交通规划中这样定位恩阳:巴中市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品流通服务中心,以发展生态、历史文化、旅游为重点,开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建材市场的生态环保型历史文化名镇。
“要因地制宜,高位规划,既把脱贫攻坚工作抓细抓实,又要利用村里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旅游产业,打造成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恩阳区党委政府明确了万寿村的发展思路。
那一年,连接成都和巴中的成巴高速全线贯通。村子紧邻成巴高速出口,成为名副其实的“入巴第一村”。
村里人干劲十足,借着成巴高速全线贯通的契机,村党总支带领村民劈山开路,将连接高速的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出门上高速,开车就进村,外地游客渐渐多了起来。
两年后,巴中民用机场建设项目巴中恩阳机场正式开工,地址就在村子附近。目前这个机场仍是巴中市唯一一个民用机场。
随着2019年巴中恩阳机场正式开航,这个紧邻机场的小山村成为川东北旅游环线上的一个节点,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保护开发——
善用资源 留住乡愁
“把咱们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村民们充满干劲,但产业规划思路却出现了分歧。
有人提议,借着建设美丽新村聚居点的政策东风,拆旧建新。也有人说,村里一大特点就是保存有很多川北民居,看着破旧,住起来冬暖夏凉,全拆掉太浪费了。
“川北民居是我们村独具特色的风貌,产业规划不能以改变特色为代价。留住它们,就是留住乡愁,留住属于我们的乡情味和烟火气。”村党总支书记肖梅说。
清末民居“张家院子”的老住户张云生同样看到了老屋的价值。2014年,张云生返乡,被村里生机勃勃的景象感染,原本只想修缮祖屋的他,不断加大投入,最终联合7名在外务工的同乡,成立了公司,将“张家院子”改造成全村第一家巴山民宿。
有了张云生的成功示范,心灵手巧的村里人对全村100多间土坯房进行了保护性改造。青青石板路、浓浓泥土香、中式古朴风……改造后的土坯房化身一座座巴山民宿,为村庄增添了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韵味。
扭住关键——
改善环境 生态宜居
“‘五一’假期,我家门口停满了外地游客的车,整整忙了3天,挣了过去1年的钱。”村民顾文礼回忆。然而,烦恼随之而来。停车位不足、厕所排长队、垃圾随手丢……大量游客虽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却也让村庄失去了往日的整洁。村里老人们的眉头又拧在了一起,“要是不把环境整治好,别说游客了,我们自己都不愿意。”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沿湖都是污水坑,雨污没有分流,管网也不健全,村民们就从这里入手,在民宿集中的区域及沿湖周边,通过处理、沉淀、砂滤净化等一系列措施分类治污。
在住得较为分散的村民家中,村里试点推广一批小型污水处理装置。村民王廷武家里就安装了这样一套设备。“过去家里是旱厕,污水要靠车来拉,夏天味道很大。旱厕改造后,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现在基本没有味了。”王廷武说。
截至目前,全村已发展农家乐13家、民宿24家,停车场、环湖绿道一应俱全,能同时接待游客上千人。“村子美了,游客多了,大伙都开心,村里老人们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张云生说。
四川省“四好村”“文化扶贫示范村”“创平安示范村”“文明村镇”“2019年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村史馆陈列的一系列荣誉,讲述着村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奋斗故事。
下一步发展重点是什么?恩阳区相关负责人说:“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化。接下来,万寿村最好能形成几个叫得响、有辨识度的文旅品牌。”
从抓住机遇、借势规划,到面向未来、拓展规划,村民们始终朝着“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这一目标前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村庄的巨变告诉南来北往的人们:这里的乡村振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也是振奋人心的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07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