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观点

人民财评:资管新时代,严监管还要优供给

2022-01-07 09:37 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木兆

习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应该已经发现,近几年,保本理财产品和预期收益型的理财产品逐步减少。自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明确要求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以来,金融机构就开始逐步压降此类理财产品。新年伊始,随着3年过渡期的结束,《资管新规》正式实施,资管行业迈入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转型新时代。

《资管新规》自发布以来就备受关注,因其关联多类金融机构,更与众多投资者的“钱袋子”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截至《资管新规》发布前的2017年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涉及银行、信托、基金、保险等多类机构。虽然资管业务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强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规模不断增长,风险也不容忽视。

《资管新规》发布后,行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资管产品来源于同业的资金规模和比例持续缩减,长期限、净值化产品发行增加,期限错配程度和杠杆率整体下降,通道业务、各类结构复杂产品规模持续收缩,以钱炒钱、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缓释。同时,资管业务逐步回归本源推动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资管产品在逐步压降存量非标资产的同时,通过增加对债券、股票以及金融债和存单的投资,支持了实体经济。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20年6月末,资管产品配置到实体经济的资产余额39.6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2.4万亿元。2020年以来,资管业务的规范越发显现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疫情冲击下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刚性兑付的打破不仅有利于整体金融风险的防范、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对资管机构和投资者预防和降低风险也有更多积极意义。打破刚性兑付,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才能真正让资管产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在有利于资管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习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应该已经发现,近几年,保本理财产品和预期收益型的理财产品逐步减少。自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明确要求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以来,金融机构就开始逐步压降此类理财产品。新年伊始,随着3年过渡期的结束,《资管新规》正式实施,资管行业迈入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转型新时代。

《资管新规》自发布以来就备受关注,因其关联多类金融机构,更与众多投资者的“钱袋子”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截至《资管新规》发布前的2017年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涉及银行、信托、基金、保险等多类机构。虽然资管业务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强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规模不断增长,风险也不容忽视。

《资管新规》发布后,行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资管产品来源于同业的资金规模和比例持续缩减,长期限、净值化产品发行增加,期限错配程度和杠杆率整体下降,通道业务、各类结构复杂产品规模持续收缩,以钱炒钱、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缓释。同时,资管业务逐步回归本源推动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资管产品在逐步压降存量非标资产的同时,通过增加对债券、股票以及金融债和存单的投资,支持了实体经济。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20年6月末,资管产品配置到实体经济的资产余额39.6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2.4万亿元。2020年以来,资管业务的规范越发显现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疫情冲击下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刚性兑付的打破不仅有利于整体金融风险的防范、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对资管机构和投资者预防和降低风险也有更多积极意义。打破刚性兑付,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才能真正让资管产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在有利于资管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经过近3年的过渡期缓冲,市场对此已有充分预期,但未来持续推进资管业务整改转型依然任重道远。一方面资管行业要持之以恒地落实破刚兑、去通道、限嵌套等监管要求;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快新产品拓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在强监管的同时优化供给,创造更多“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

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居民财富管理也存在巨大刚需。在平稳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满足投资者越来越多元化的投资需求、提升服务投资者能力,还需要资管机构加快创新,提升盈利能力。比如加快养老型资管产品创新,不仅满足老龄化社会的投资需求,也培育和发展长期资金,为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资管机构要在转型中练好内功,做好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提供者、广大居民的财富管理者、资本市场的稳健投资者。

(责任编辑:仝宗莉)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