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本地新闻联播>政商动态

四川绵竹:发展加“速度” 幸福加“温度”

2022-01-07 15:29   


村干部收集村民意见书。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绵竹一角。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深冬时节,行走在绵竹大地,宽阔整洁的通村公路纵横交错,如诗如画的村庄步步皆景,勤劳朴实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田园美、山水美、乡风美、生态美的新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乡村振兴步履铿锵,美丽图景日新月异。近年来,四川省绵竹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治理新格局,奏响了乡村振兴“奋进曲”,广大群众畅享着幸福新生活。

产业融合发展 跑出振兴“速度”

冬日午后,阳光洒满大地。趁着天气晴好,玉泉镇玉江村村民何大姐带着工具,赶到田里忙碌起来。“最近正是油麦菜收获的季节,我们都在这里务工挣钱。”抬眼望去,油麦菜长势喜人,三五成群的村民穿梭田间,忙着收割、打包、发货,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广济镇中新村蔬菜种植基地,接连成片的高山娃娃菜喜获丰收。“我们用工最高峰时可达100多人,采摘持续到2月底。”种植大户张付金在当地流转了500余亩土地,通过“菜—稻—菜”轮种模式,不仅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务工,还大大增加了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季季有收入。截至目前,绵竹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5万余亩,蔬菜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位于九龙镇半山腰的梦里·阑珊处民宿,草木葱绿,三五游人把酒言欢,惬意地享受着慢生活。这里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 美丽清幽的环境成为无数人的“诗和远方”。

近年来,九龙镇通过展现田园生活、培植蔬菜瓜果景观,大力发展以微田园为特色的乡村体验旅游。当地村民乘着发展“东风”,纷纷经营起农家乐和民宿,他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甜。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绵竹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乡村振兴示范点+农业园区+生态社区”思路,培育打造了优质粮油、生猪、猕猴桃、玫瑰、早熟梨、茶叶六大农业园区,助力村民家门口增收致富。加快建设年画里、九龙里、清平里等乡村旅游综合体,成功推出矿区转型发展、“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绵竹样板”;深入挖掘年俗、年趣、年味文化底蕴,全力建设中国年文化体验高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示范地,实现布局提升形态美、设施提升功能美、文旅提升产业美、生态提升生活美。

破解治理难题 生活更有“温度”

乡村治则百姓安。近年来,绵竹市探索推行以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全面发展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创新开展“院坝协商”,搭建政协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桥梁,积极引导社会大众共建共治共享,绘就了一幅村美民富人和的乡村善治新画卷。

1月3日上午,汉旺镇天池村老党员马正海打开“旗帜”信箱,将村民意见建议整理后,及时递交了上去。“村民反映最多的还是农贸市场环境问题,我们要制定一个长效管理办法。”在村议事厅内,马正海还未坐定,就忍不住向村干部提问。经过几人协商后,拿出了最终解决办法,发挥“三支”队伍的引领作用,不定期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当马正海将回馈信件递交到村民手中时,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解决治理难题,重在凝聚人心。汉旺镇通过党建引领,打造了“旗帜”信箱,积极引导党员群众为汉旺镇发展建言献策,把“烦心事”变成“暖心事”。同时发挥“有事来协商”平台作用,积极吸纳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不断完善村级人才梯队队伍建设,切实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元旦期间,麓棠镇玫瑰新村家家户户贴上了对联,处处悬挂着红灯笼,为新村增添了不少喜气,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打卡”。村民江蓉为客人泡上几杯热茶,转身钻进厨房忙碌起来。“通过基层治理,村上环境越来越美,文明和谐的乡风随处可见,大家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玫瑰新村在加强基层治理的基础上,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特色产业,打造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家园。棚花村则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制定“四字句”村规民约,确保人人遵守,以规立德;完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以“有事来协商”——院坝协商为平台,建“开放式”村民议事厅,重要事项由村协商议事会成员协商,激发起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乡村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

以美为令,向美而行。绵竹市还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大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并建立了市镇村“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动乡村风貌治理制度化、长效化,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乡村振兴“加速度”,群众生活有“温度”。奔走在时代前进的大道上,绵竹市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毅力,接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打造美丽乡村新面貌,绘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周韵)


村干部收集村民意见书。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绵竹一角。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深冬时节,行走在绵竹大地,宽阔整洁的通村公路纵横交错,如诗如画的村庄步步皆景,勤劳朴实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田园美、山水美、乡风美、生态美的新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乡村振兴步履铿锵,美丽图景日新月异。近年来,四川省绵竹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治理新格局,奏响了乡村振兴“奋进曲”,广大群众畅享着幸福新生活。

产业融合发展 跑出振兴“速度”

冬日午后,阳光洒满大地。趁着天气晴好,玉泉镇玉江村村民何大姐带着工具,赶到田里忙碌起来。“最近正是油麦菜收获的季节,我们都在这里务工挣钱。”抬眼望去,油麦菜长势喜人,三五成群的村民穿梭田间,忙着收割、打包、发货,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广济镇中新村蔬菜种植基地,接连成片的高山娃娃菜喜获丰收。“我们用工最高峰时可达100多人,采摘持续到2月底。”种植大户张付金在当地流转了500余亩土地,通过“菜—稻—菜”轮种模式,不仅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务工,还大大增加了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季季有收入。截至目前,绵竹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5万余亩,蔬菜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位于九龙镇半山腰的梦里·阑珊处民宿,草木葱绿,三五游人把酒言欢,惬意地享受着慢生活。这里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 美丽清幽的环境成为无数人的“诗和远方”。

近年来,九龙镇通过展现田园生活、培植蔬菜瓜果景观,大力发展以微田园为特色的乡村体验旅游。当地村民乘着发展“东风”,纷纷经营起农家乐和民宿,他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甜。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绵竹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乡村振兴示范点+农业园区+生态社区”思路,培育打造了优质粮油、生猪、猕猴桃、玫瑰、早熟梨、茶叶六大农业园区,助力村民家门口增收致富。加快建设年画里、九龙里、清平里等乡村旅游综合体,成功推出矿区转型发展、“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绵竹样板”;深入挖掘年俗、年趣、年味文化底蕴,全力建设中国年文化体验高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示范地,实现布局提升形态美、设施提升功能美、文旅提升产业美、生态提升生活美。

破解治理难题 生活更有“温度”

乡村治则百姓安。近年来,绵竹市探索推行以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全面发展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创新开展“院坝协商”,搭建政协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桥梁,积极引导社会大众共建共治共享,绘就了一幅村美民富人和的乡村善治新画卷。

1月3日上午,汉旺镇天池村老党员马正海打开“旗帜”信箱,将村民意见建议整理后,及时递交了上去。“村民反映最多的还是农贸市场环境问题,我们要制定一个长效管理办法。”在村议事厅内,马正海还未坐定,就忍不住向村干部提问。经过几人协商后,拿出了最终解决办法,发挥“三支”队伍的引领作用,不定期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当马正海将回馈信件递交到村民手中时,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解决治理难题,重在凝聚人心。汉旺镇通过党建引领,打造了“旗帜”信箱,积极引导党员群众为汉旺镇发展建言献策,把“烦心事”变成“暖心事”。同时发挥“有事来协商”平台作用,积极吸纳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不断完善村级人才梯队队伍建设,切实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元旦期间,麓棠镇玫瑰新村家家户户贴上了对联,处处悬挂着红灯笼,为新村增添了不少喜气,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打卡”。村民江蓉为客人泡上几杯热茶,转身钻进厨房忙碌起来。“通过基层治理,村上环境越来越美,文明和谐的乡风随处可见,大家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玫瑰新村在加强基层治理的基础上,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特色产业,打造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家园。棚花村则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制定“四字句”村规民约,确保人人遵守,以规立德;完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以“有事来协商”——院坝协商为平台,建“开放式”村民议事厅,重要事项由村协商议事会成员协商,激发起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乡村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

以美为令,向美而行。绵竹市还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大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并建立了市镇村“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动乡村风貌治理制度化、长效化,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乡村振兴“加速度”,群众生活有“温度”。奔走在时代前进的大道上,绵竹市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毅力,接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打造美丽乡村新面貌,绘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周韵)

(责任编辑:罗昱)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