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本地新闻联播

探索教育机制协同创新 成都百年名园名校联手打造“幼小衔接”样板

2022-01-09 11:11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党委书记、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晓航在研讨会现场做报告分享。王茹岚摄


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园长曾琴在研讨会上围绕“与儿童的天性合作话链接”这一主题进行分享。王茹岚摄


研讨会现场。金美玲摄

人民网成都1月9日电 (王波、郭莹) “双减”背景下,如何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衔接?如何建立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平稳过度“幼升小”关键时期?近日,“三幼·盐小幼小衔接研究联盟”成立仪式暨研讨会在成都市第三幼儿园举行。百年名园名校携手并进,开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

幼小衔接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和过渡。遵循“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今后,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幼教集团与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教育集团将坚持幼儿教育游戏化,小学教学“零起点”两个基点,结成幼小衔接研究联盟,合力攻坚,完成衔接观念、教学形态、成长评价三个变革。着眼孩子“幼升小”阶段身心准备与适应、生活准备与适应、社会准备与适应、学习准备与适应四个方面,实现场景共创、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师资互培、教学共研五项机制创新。

在研讨会主题分享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幼小衔接课程共建、联合教研三部曲、教学方式变革、入学各项准备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与会教师表示,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让儿童适切体验、适时生长、适宜发展,让校园处处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育就是环境的创设。”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党委书记、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晓航表示,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离不开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家长的协作配合。

“小学老师要对儿童成长规律、互动方式有深刻认知和理解,老师们的拥抱与微笑、富有童趣的教室布置,都能够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建立班级意识。家长则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形成身份认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规则意识,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准备。”

在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园长曾琴看来,学校和家庭应当“与儿童的天性合作话衔接”,要坚持科学衔接,回归教育本真,充分尊重儿童成长规律,才能为儿童当下和未来发展蓄力。

曾琴表示,幼小办学文化和而不同,双方应经常交流,互学互鉴,兼收并蓄。幼儿园严把出口质量关,通过自主游戏环节的设置激发孩子的天性与潜力,培养美好的精神品质,帮助孩子们树立起“我的生活我打理,我的学习我负责”的自主意识,平稳顺利地完成幼小过渡。

据了解,2021年,成都市锦江区入选“全省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在幼小衔接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形成了“园校合作、家园(校)对话、课程共建、教研联动”4条推进路径。

据锦江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海乐介绍,今后,锦江区小学和幼儿园将根据阶段性任务和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各自的功能、履行相应的职责。加强幼小双向衔接,变“陡坡”为“缓坡”,安排好小学一年级上学期适应阶段的教育活动,研究实现教育场景的衔接,帮助新生尽快过渡和适应。学校(幼儿园)要精准施策,变难点为亮点。要抓住衔接的重点和难点来推进研究改革,提出科学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和适应的教育。

他还要求,学校(幼儿园)要创新机制,变“实验”为样板。在进一步强化学校(幼儿园)主体责任的同时,通过组建幼小衔接指导委员会、开展衔接教育专项培训班、强化衔接教育督导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教育局的主导作用和教科院的研究、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制度性设计,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的推进机制和研究机制,强化研究和实践成果的系统性和引领性,使学段衔接工作成为锦江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新的支点,形成衔接教育的锦江范式。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党委书记、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晓航在研讨会现场做报告分享。王茹岚摄


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园长曾琴在研讨会上围绕“与儿童的天性合作话链接”这一主题进行分享。王茹岚摄


研讨会现场。金美玲摄

人民网成都1月9日电 (王波、郭莹) “双减”背景下,如何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衔接?如何建立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平稳过度“幼升小”关键时期?近日,“三幼·盐小幼小衔接研究联盟”成立仪式暨研讨会在成都市第三幼儿园举行。百年名园名校携手并进,开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

幼小衔接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和过渡。遵循“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今后,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幼教集团与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教育集团将坚持幼儿教育游戏化,小学教学“零起点”两个基点,结成幼小衔接研究联盟,合力攻坚,完成衔接观念、教学形态、成长评价三个变革。着眼孩子“幼升小”阶段身心准备与适应、生活准备与适应、社会准备与适应、学习准备与适应四个方面,实现场景共创、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师资互培、教学共研五项机制创新。

在研讨会主题分享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幼小衔接课程共建、联合教研三部曲、教学方式变革、入学各项准备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与会教师表示,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让儿童适切体验、适时生长、适宜发展,让校园处处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育就是环境的创设。”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党委书记、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晓航表示,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离不开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家长的协作配合。

“小学老师要对儿童成长规律、互动方式有深刻认知和理解,老师们的拥抱与微笑、富有童趣的教室布置,都能够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建立班级意识。家长则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形成身份认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规则意识,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准备。”

在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园长曾琴看来,学校和家庭应当“与儿童的天性合作话衔接”,要坚持科学衔接,回归教育本真,充分尊重儿童成长规律,才能为儿童当下和未来发展蓄力。

曾琴表示,幼小办学文化和而不同,双方应经常交流,互学互鉴,兼收并蓄。幼儿园严把出口质量关,通过自主游戏环节的设置激发孩子的天性与潜力,培养美好的精神品质,帮助孩子们树立起“我的生活我打理,我的学习我负责”的自主意识,平稳顺利地完成幼小过渡。

据了解,2021年,成都市锦江区入选“全省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在幼小衔接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形成了“园校合作、家园(校)对话、课程共建、教研联动”4条推进路径。

据锦江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海乐介绍,今后,锦江区小学和幼儿园将根据阶段性任务和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各自的功能、履行相应的职责。加强幼小双向衔接,变“陡坡”为“缓坡”,安排好小学一年级上学期适应阶段的教育活动,研究实现教育场景的衔接,帮助新生尽快过渡和适应。学校(幼儿园)要精准施策,变难点为亮点。要抓住衔接的重点和难点来推进研究改革,提出科学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和适应的教育。

他还要求,学校(幼儿园)要创新机制,变“实验”为样板。在进一步强化学校(幼儿园)主体责任的同时,通过组建幼小衔接指导委员会、开展衔接教育专项培训班、强化衔接教育督导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教育局的主导作用和教科院的研究、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制度性设计,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的推进机制和研究机制,强化研究和实践成果的系统性和引领性,使学段衔接工作成为锦江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新的支点,形成衔接教育的锦江范式。

(责任编辑:李强强)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