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观点

人民财评:要继续落实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举措

2022-01-14 08:18 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刘 赫

国家统计局1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9%,低于涨幅3%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物价温和上涨,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我国经济有望实现较高增长、较低通胀的优化组合。

数据显示,2021年,CPI月度同比涨幅均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其中11月份涨幅为全年最高,达2.3%,12月份涨幅回落至1.5%。

2021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对CPI全年涨幅的预期目标设定为“3%左右”。如果CPI涨幅过高,超过调控目标的阈值上限,容易引发通胀风险。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供需失衡的复杂环境下,我国全年CPI同比涨幅处于1%左右的低位,与全球物价明显上行形成鲜明对比,实属不易。

CPI主要关注食品和非食品两个方面,食品价格主要由猪肉、鸡蛋和蔬菜、鲜果等驱动,非食品价格由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业价格驱动。我国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离不开政策支持。一方面,国家加大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部署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影响基本民生。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产品供应有保障。虽然2021年10月份以来,受季节性、雨水等多重因素影响,蔬菜价格涨幅明显,但由于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带动猪肉价格明显下降,总体来看,2021年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大幅回落,拉动CPI全年涨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1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9%,低于涨幅3%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物价温和上涨,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我国经济有望实现较高增长、较低通胀的优化组合。

数据显示,2021年,CPI月度同比涨幅均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其中11月份涨幅为全年最高,达2.3%,12月份涨幅回落至1.5%。

2021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对CPI全年涨幅的预期目标设定为“3%左右”。如果CPI涨幅过高,超过调控目标的阈值上限,容易引发通胀风险。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供需失衡的复杂环境下,我国全年CPI同比涨幅处于1%左右的低位,与全球物价明显上行形成鲜明对比,实属不易。

CPI主要关注食品和非食品两个方面,食品价格主要由猪肉、鸡蛋和蔬菜、鲜果等驱动,非食品价格由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业价格驱动。我国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离不开政策支持。一方面,国家加大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部署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影响基本民生。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产品供应有保障。虽然2021年10月份以来,受季节性、雨水等多重因素影响,蔬菜价格涨幅明显,但由于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带动猪肉价格明显下降,总体来看,2021年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大幅回落,拉动CPI全年涨幅收窄。

另一方面,面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压力,有关部门果断出手,及时采取供需双向调节、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预期引导等措施,遏制价格不合理上涨,打击炒作囤积哄抬物价行为,有力促进其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不过也要看到,2021年全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8.1%,其中12月份涨幅虽然有所回落,但10.3%的涨幅还是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近期,包括瓜子、奶茶等多个消费品牌发布了涨价通知,大宗商品价格向部分终端消费品价格传导的压力,依然需要引起重视。

CPI与PPI形成的“剪刀差”,“剪”掉的往往是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的利润。由于中小微企业议价能力不强,对成本压力的传导和消化能力较弱,终端消费品价格难以随着原材料价格同步上涨,经营困难有所增加。针对此,新年伊始,多部门接连出台一揽子举措,以更大力度为中小微企业纾困,帮助中小微企业解难题、渡难关,激活力、添动力。

当前,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要不回避、不动摇,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落实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举措,继续应对好输入型通胀压力,统筹做好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平衡协调,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仝宗莉)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