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本地新闻联播>政商动态

四川什邡:贴心守护 提升残疾群众幸福指数

2022-01-14 12:43   


制作完成的灯笼。什邡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1月10日,正值腊八,年味渐浓。在四川省什邡市残疾人“阳光康复家园”里,10名残疾群众正忙得不亦乐乎。

折纸、贴胶、穿绳……大家分工合作,在说说笑笑中,一盏盏“中国红”灯笼便制作完成。一旁的橱柜上,上百个已制作完成的灯笼整齐地摆放着。

“在这里,让我有家的感觉。”残疾群众喻慎会高兴地说。就在一个月前,喻慎会的生活可谓“乌云密布”。由于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喻慎会从2015年起就只能依靠轮椅代步。此后,她常常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出门,吃饭、睡觉、看电视几乎成为她生活的全部。老伴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转变始于2021年11月底,在什邡市残联工作人员的上门动员下,喻慎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什邡市残疾人“阳光康复家园”里,与其他残疾人一起,每天上午接受康复训练,下午一起做做手工、摆摆“龙门阵”。

“每天往返专车接送,中午晚上三菜一汤,还有人陪着聊天,这日子安逸哦!” 喻慎会说,作为残疾人,残有所乐、残有所为,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群众的期盼,就是工作的方向。为此,什邡市充分利用康复机构资源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闲置资产,投入13余万元探索打造了“阳光康复家园”,将从城区筛选的10名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组织在一起,为其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心理)康复、文化娱乐、庇护性就业等多元服务。


制作完成的灯笼。什邡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1月10日,正值腊八,年味渐浓。在四川省什邡市残疾人“阳光康复家园”里,10名残疾群众正忙得不亦乐乎。

折纸、贴胶、穿绳……大家分工合作,在说说笑笑中,一盏盏“中国红”灯笼便制作完成。一旁的橱柜上,上百个已制作完成的灯笼整齐地摆放着。

“在这里,让我有家的感觉。”残疾群众喻慎会高兴地说。就在一个月前,喻慎会的生活可谓“乌云密布”。由于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喻慎会从2015年起就只能依靠轮椅代步。此后,她常常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出门,吃饭、睡觉、看电视几乎成为她生活的全部。老伴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转变始于2021年11月底,在什邡市残联工作人员的上门动员下,喻慎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什邡市残疾人“阳光康复家园”里,与其他残疾人一起,每天上午接受康复训练,下午一起做做手工、摆摆“龙门阵”。

“每天往返专车接送,中午晚上三菜一汤,还有人陪着聊天,这日子安逸哦!” 喻慎会说,作为残疾人,残有所乐、残有所为,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群众的期盼,就是工作的方向。为此,什邡市充分利用康复机构资源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闲置资产,投入13余万元探索打造了“阳光康复家园”,将从城区筛选的10名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组织在一起,为其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心理)康复、文化娱乐、庇护性就业等多元服务。

“长期以来,照看一个人、拖累一家人是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把他们组织在一起统一照顾,既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康复,也可以将他们的家人‘解放’出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什邡市残联副理事长蒋桃说。

残疾人家属杨展英深有感触。由于车祸,杨展英的丈夫郑建生从2006年起下肢残疾,她只能放弃工作专门陪伴和照顾丈夫。自从郑建生来到“阳光康复家园”后,杨展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很快便在附件的输气站找到一份工作,月收入2000多元,家庭经济得到改善。

据蒋桃介绍,在“阳光康复家园”运行的一个多月里,工作人员先后组织残疾人制作灯笼、粘贴纸袋,并通过微信朋友圈推广销售,让残疾人体现了自我价值,重拾了生活信心。

据了解,在下一步工作中,什邡将采取政府补助一部分、医疗机构让利一部分、家属支出一部分的方式,继续探索建立以残疾人康复为主体,以思想引导、就业培训、文化娱乐为一体的“阳光康复家园”,以便惠及更多残疾群众。(冉宏伟)

(责任编辑:李强强)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