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本地新闻联播

大山里的“篮球梦”(守望)

2022-01-20 07:10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永战

提起老师范钦刚(见上图右一,王洪江摄),李有平说:“范老师不仅让我们学会了一项运动,更是改变了大家的人生轨迹。”初二开始参加学校女篮训练,之后考入四川宜宾学院学习篮球,再后来回到宜宾市筠连县教体育课……在李有平十几年生活的重要节点,每一步都有着篮球的印记。

而这一切,源于2005年那次无门槛的选拔。

个头不足一米七,一副经典款的茶色眼镜。初见范钦刚,人们很难把他和篮球联系起来……

1992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范钦刚,被分配到筠连县蒿坝镇中心校担任语文老师。范钦刚平时喜欢打篮球,他发现山区女生很少运动,身体素质也相对较差。范钦刚想成立一支女篮队伍,让女孩子们多一项运动爱好,也能增强体魄。

2005年,范钦刚把这个想法汇报给校领导,获得了学校支持。“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训练。让孩子们因为篮球而得到成长的快乐、成才的机会。”范钦刚说。

当年正在读初二的李有平就是其中一员。因为个头不高,李有平以为自己没机会,“有一天,我突然看到黑板上,女篮队员名单里有我的名字,特别激动。”李有平说。

建立起一支乡村女子篮球队并不容易:一些老师和家长不理解,认为练篮球耽误学习;学校只有水泥场地和胶皮篮球,勉勉强强够学生们使用;从篮球爱好者变为篮球教练,作为范钦刚也需要学习很多……

一旦下了决心,他从不气馁。“我们傍晚下了课练球。寒暑假和周末也会练。”如今在筠连县维新中学当体育老师的张付玉回忆,自从带大家练篮球,范钦刚便再没完整地休过周末。

篮球场上,一边是十四五岁的女学生,一边是二三十岁的女教职工,传球、接球、投篮,进了!这是2006年9月,刚刚训练了一年的蒿坝镇中心校女子篮球队首次外出比赛。孩子们一路打赢片区,走进县城,参加决赛。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成为李有平等人难忘的记忆。

胜利的背后,是一年充实而艰苦的训练。中心校的水泥场地上,李有平和张付玉等人一起把胶皮篮球拍得破到掉皮。“从连运球都不会,到跑全场,那一年,范老师带着我们练球,所有人手上都练出了茧子。”李有平说。

2007年,篮球队第一次参加宜宾市中学生运动会。经过激烈拼杀,山里娃勇夺冠军。“带孩子们站上领奖台,让她们看到自己身上的可能性。”范钦刚说。

2007年,经筠连县教育局研究决定,蒿坝镇中心校乡村女子篮球队主力,可以作为体育特长生特招入筠连县中学。

李有平至今还记得,升入高中后的一个中午,范钦刚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大巴,到县中学看望已经升学了的第一届女篮队员们。

“我们换上了以前的队服,和范老师一起吃饭。”李有平说,饭后,看着范钦刚离去的背影,大家站在校门口不愿离开。不一会儿,她们收到了范钦刚的短信:“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有更好的发展”。那一刻,同学们湿润了眼眶……

“比如说,双手传球从出手角度可以分胸前、头上、反弹球三种……”范钦刚边说边演示起胸前传球动作。一场筠连县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训在蒿坝镇中心校举行。这时,范钦刚的身份已经是县业余体校的校长。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全县选拔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力量。这里面,当然包括篮球。

17年来,先后有300多人从蒿坝镇中心校女子篮球队出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前阵子,范钦刚回到蒿坝镇中心校,看到最新一届女篮队员们穿着统一的队服,整齐地站在篮球场上。他深情地说:“希望你们都能走出大山,走出更精彩的人生轨迹!”李有平等“师姐”,也会回母校和“师妹”们交流。十几年前,李有平每天傍晚都要借着教工楼下的灯光,多练一会儿球。彼时的她也许不曾想到,后来也能以篮球体育教师的身份,出现在新一届女篮学生们的眼前……

提起老师范钦刚(见上图右一,王洪江摄),李有平说:“范老师不仅让我们学会了一项运动,更是改变了大家的人生轨迹。”初二开始参加学校女篮训练,之后考入四川宜宾学院学习篮球,再后来回到宜宾市筠连县教体育课……在李有平十几年生活的重要节点,每一步都有着篮球的印记。

而这一切,源于2005年那次无门槛的选拔。

个头不足一米七,一副经典款的茶色眼镜。初见范钦刚,人们很难把他和篮球联系起来……

1992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范钦刚,被分配到筠连县蒿坝镇中心校担任语文老师。范钦刚平时喜欢打篮球,他发现山区女生很少运动,身体素质也相对较差。范钦刚想成立一支女篮队伍,让女孩子们多一项运动爱好,也能增强体魄。

2005年,范钦刚把这个想法汇报给校领导,获得了学校支持。“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训练。让孩子们因为篮球而得到成长的快乐、成才的机会。”范钦刚说。

当年正在读初二的李有平就是其中一员。因为个头不高,李有平以为自己没机会,“有一天,我突然看到黑板上,女篮队员名单里有我的名字,特别激动。”李有平说。

建立起一支乡村女子篮球队并不容易:一些老师和家长不理解,认为练篮球耽误学习;学校只有水泥场地和胶皮篮球,勉勉强强够学生们使用;从篮球爱好者变为篮球教练,作为范钦刚也需要学习很多……

一旦下了决心,他从不气馁。“我们傍晚下了课练球。寒暑假和周末也会练。”如今在筠连县维新中学当体育老师的张付玉回忆,自从带大家练篮球,范钦刚便再没完整地休过周末。

篮球场上,一边是十四五岁的女学生,一边是二三十岁的女教职工,传球、接球、投篮,进了!这是2006年9月,刚刚训练了一年的蒿坝镇中心校女子篮球队首次外出比赛。孩子们一路打赢片区,走进县城,参加决赛。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成为李有平等人难忘的记忆。

胜利的背后,是一年充实而艰苦的训练。中心校的水泥场地上,李有平和张付玉等人一起把胶皮篮球拍得破到掉皮。“从连运球都不会,到跑全场,那一年,范老师带着我们练球,所有人手上都练出了茧子。”李有平说。

2007年,篮球队第一次参加宜宾市中学生运动会。经过激烈拼杀,山里娃勇夺冠军。“带孩子们站上领奖台,让她们看到自己身上的可能性。”范钦刚说。

2007年,经筠连县教育局研究决定,蒿坝镇中心校乡村女子篮球队主力,可以作为体育特长生特招入筠连县中学。

李有平至今还记得,升入高中后的一个中午,范钦刚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大巴,到县中学看望已经升学了的第一届女篮队员们。

“我们换上了以前的队服,和范老师一起吃饭。”李有平说,饭后,看着范钦刚离去的背影,大家站在校门口不愿离开。不一会儿,她们收到了范钦刚的短信:“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有更好的发展”。那一刻,同学们湿润了眼眶……

“比如说,双手传球从出手角度可以分胸前、头上、反弹球三种……”范钦刚边说边演示起胸前传球动作。一场筠连县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训在蒿坝镇中心校举行。这时,范钦刚的身份已经是县业余体校的校长。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全县选拔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力量。这里面,当然包括篮球。

17年来,先后有300多人从蒿坝镇中心校女子篮球队出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前阵子,范钦刚回到蒿坝镇中心校,看到最新一届女篮队员们穿着统一的队服,整齐地站在篮球场上。他深情地说:“希望你们都能走出大山,走出更精彩的人生轨迹!”李有平等“师姐”,也会回母校和“师妹”们交流。十几年前,李有平每天傍晚都要借着教工楼下的灯光,多练一会儿球。彼时的她也许不曾想到,后来也能以篮球体育教师的身份,出现在新一届女篮学生们的眼前……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20日 06 版)
(责任编辑:李强强)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