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8 08:42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本报记者 郑 娜
上元灯火点亮夜空,翩翩舞者仰望祈愿……元宵节期间,以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题材创作的舞剧《五星出东方》,登陆河南卫视、哔哩哔哩多台元宵晚会,“锦绣舞”“灯舞”等舞段火爆出圈,引发全网热议。
这部舞剧是如何锻造出来的,具有哪些艺术特色?在文物题材创作上,这部剧带来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近日,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北京演艺集团共同主办的作品研讨会上,舞剧《五星出东方》主创与专家围绕相关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用舞剧的形式讲述国宝故事
舞剧《五星出东方》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出品,北京演艺集团联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共同制作,北京歌剧舞剧院、新玉歌舞团演出。
舞剧的构想源于从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块汉代蜀地织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面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该文物的出土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谈及为何选择以舞剧的形式来讲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件国宝故事时,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说:“用文物讲故事首先要让文物活起来,我们经过反复讨论,认为舞剧是活化文物很好的形式,因为舞蹈是最原始、最本真、最普泛的人类艺术形式。”
上元灯火点亮夜空,翩翩舞者仰望祈愿……元宵节期间,以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题材创作的舞剧《五星出东方》,登陆河南卫视、哔哩哔哩多台元宵晚会,“锦绣舞”“灯舞”等舞段火爆出圈,引发全网热议。
这部舞剧是如何锻造出来的,具有哪些艺术特色?在文物题材创作上,这部剧带来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近日,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北京演艺集团共同主办的作品研讨会上,舞剧《五星出东方》主创与专家围绕相关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用舞剧的形式讲述国宝故事
舞剧《五星出东方》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出品,北京演艺集团联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共同制作,北京歌剧舞剧院、新玉歌舞团演出。
舞剧的构想源于从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块汉代蜀地织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面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该文物的出土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谈及为何选择以舞剧的形式来讲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件国宝故事时,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说:“用文物讲故事首先要让文物活起来,我们经过反复讨论,认为舞剧是活化文物很好的形式,因为舞蹈是最原始、最本真、最普泛的人类艺术形式。”
舞剧创作,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剧”从何来。虽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广为人知的一件国宝级文物,但由于这块织锦护臂能利用的线索很有限,舞剧《五星出东方》在故事创作上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
赵佳琛介绍,为了挖掘到更多素材,本着严谨的创作态度,主创团队亲赴新疆和田采风,光是剧本就修改了12稿。创作过程中,来自历史、文学、文物、哲学、宗教、舞蹈、音乐等领域的专家,对剧本内容进行细致讨论,反复研究剧目的创作思路和方向。
最终,这部舞剧从尼雅考古现场开篇,通过考古人员发现织锦护臂后进入时空隧道,拉开故事的大幕。舞剧以织锦护臂为构想之源,生发出一个动人的故事:汉朝戍边将领奉在精绝古城与北人首领之子建特、精绝首领之女春君之间,从剑拔弩张到并肩携手,从素不相识到深深认同,结下深厚情谊。舞剧生动诠释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结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题。
“舞剧《五星出东方》的故事虽然是虚构,但是这个故事的设定符合生活逻辑,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以高超的艺术手段巧妙还原边疆地区民族融合的历史,通过艺术真实的典型化实现历史真实的活化,润物无声地使观众接受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表示。
舞蹈往往不善于讲故事,它更重要的是抒情,但是舞剧创作必须注重文本和舞蹈的融合。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认为,舞剧《五星出东方》做到了文本和舞蹈的相互验证,除了抒情之外,在讲故事方面比较成熟,编导很好地驾驭了文本,因而让舞蹈具有了文学性。
“一般的舞剧,经常是看开头就知道结局,也能清楚人物脉络,鲜能让人去思考文本或文学价值。但这部舞剧,它能够带着观众跟着人物的命运去行进。” 赵铁春说。
丰沛的舞蹈想象力激活文物内涵
舞剧的“舞”和“剧”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相辅相成、平分秋色。舞剧是以舞蹈为载体的舞台表演艺术,“舞”至关重要。
舞蹈动作构建了舞剧的戏剧矛盾冲突和情节叙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于平认为,作为舞剧《五星出东方》的“戏核”,古丽米娜饰演的春君以充满戏剧性的舞蹈表演,起到了沟通人物关系、化解戏剧冲突的关键作用,构成了这部戏的戏剧张力,成为这部剧的点睛之笔。
在舞剧《五星出东方》中,各式各样的舞段让人过目不忘。婀娜妩媚的“灯舞”、端庄大气的“锦绣舞”、火热动感的“集市舞”、激情奔放的“蹦迪舞”……观众们既可以找到民族舞和古典舞的影子,又仿佛能看见街舞和踢踏舞的交融,别出心裁的舞蹈创作让该舞剧获得不少好评。今年元宵节期间,剧中的“锦绣舞”和“灯舞”等舞段在亮相多台元宵晚会后,更是登上了网络热搜榜,受到全网关注。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黄豆豆认为,舞剧《五星出东方》的舞蹈编排凸显新意。从西域舞到汉唐古典舞,从民风民俗舞到宫廷乐舞,以及华彩式舞蹈,作品在舞蹈编排设计上将不同舞种进行了非常自然的融合与对话。
“舞剧《五星出东方》最突出的艺术创新点,在于运用舞蹈想象力去激活深埋于边疆考古遗物中的那些鲜活故事,实现考古学与舞蹈艺术之间的想象力遇合。对织锦护臂的丰厚象征意义展开联想,构想出汉代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之间的交融舞姿。西域风、中原风、中原西域融合风三个系列的舞蹈语言构思,又把观众带回到一个想象的汉代跨民族间交往的中国图景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王一川说。
继灵感来源于文物《千里江山图》的舞剧《只此青绿》走红后,舞剧《五星出东方》的出圈,再度让人们看到文物题材艺术创作的广阔空间。王一川认为,这部作品给艺术创作以宝贵启迪。中国还有许多像“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样的文物在等待着各个门类的艺术家们,期待他们施展非凡想象力,让过去的那些精灵在当代生活中重新活起来,丰富观众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