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人民日报看四川

推进乡村振兴 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代表委员说履职)

2022-03-08 07:34 人民日报  

张艳代表

呵护黑土地 端好“金饭碗”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总书记明确要求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这真是说到我心坎上了!”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土壤所所长、研究员张艳代表说。

张艳,一名来自农业科研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近年来,她扎实调研、积极建言,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粮食安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等问题提交了20多条议案建议。她说:“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奔走于田间地头,听民声,察实情,依靠农业科技让农民增产增收,我乐在其中。”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土地的土壤性状好、肥力高,粮食产量高而且品质好。但是,张艳代表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农户为了增产,不停地增施化肥,“重用轻养”导致土壤板结、沙化严重,作物不增产反而减产。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张艳代表经常进村入户,宣传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肥、“用养结合”培肥地力的好处,比如秸秆覆盖土壤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地面上的作物残茬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耕地“劳逸结合”可以提升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类型的多样性能减少病虫害,等等。

张艳代表还带领团队在多个村子搞试点,用看得见的试验成果带动农户秸秆还田,增施微生物肥或有机肥。当她得知铁岭市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有片175亩低产田时,立即实地了解情况,拿出通过秸秆覆盖免耕技术、粮豆轮作、测土配方施肥进行土壤改良的方案。改良后的土壤从亩产200斤大豆增产至400斤,农民的收益增加一倍。

张艳代表

呵护黑土地 端好“金饭碗”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总书记明确要求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这真是说到我心坎上了!”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土壤所所长、研究员张艳代表说。

张艳,一名来自农业科研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近年来,她扎实调研、积极建言,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粮食安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等问题提交了20多条议案建议。她说:“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奔走于田间地头,听民声,察实情,依靠农业科技让农民增产增收,我乐在其中。”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土地的土壤性状好、肥力高,粮食产量高而且品质好。但是,张艳代表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农户为了增产,不停地增施化肥,“重用轻养”导致土壤板结、沙化严重,作物不增产反而减产。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张艳代表经常进村入户,宣传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肥、“用养结合”培肥地力的好处,比如秸秆覆盖土壤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地面上的作物残茬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耕地“劳逸结合”可以提升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类型的多样性能减少病虫害,等等。

张艳代表还带领团队在多个村子搞试点,用看得见的试验成果带动农户秸秆还田,增施微生物肥或有机肥。当她得知铁岭市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有片175亩低产田时,立即实地了解情况,拿出通过秸秆覆盖免耕技术、粮豆轮作、测土配方施肥进行土壤改良的方案。改良后的土壤从亩产200斤大豆增产至400斤,农民的收益增加一倍。

“今年有好多种粮大户、合作社、农场准备尝试施用生物有机肥了。”张艳代表欣喜地说,春节后第一天上班,她就接到电话,咨询1万吨粪肥如何转化成腐熟的有机肥。她带领团队去村里实地考察后,结合北方初春气温低、快速发酵需要时间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腐熟发酵方案。

“把黑土地呵护好,才能端好‘金饭碗’。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将黑土地保护提升为国家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和提高耕地质量的硬举措,这让我们农业科技人员更有干劲了。”张艳代表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田必须是良田。她建议完善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通过补偿激励,调动社会各方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让黑土地永葆生机,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

(本报记者车斌) 

李国琴代表

吃上“生态饭” 走上致富路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铁公泡子村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以前常年是“地不打粮、沙子埋房”,村民生活拮据。

这些年,村党支部书记李国琴代表带领村民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全村共有林地19万亩,林草植被综合覆盖率达到90%。

树多了,山绿了,村民吃上“生态饭”,致富的门路也打开了。“家家户户种植樟子松,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乡村旅游也兴起了,村里有7户农家乐,全村年接待游客17万人次。”李国琴代表说。

如今,“沙窝窝”变成“金窝窝”,铁公泡子村又遇到了新“烦恼”。比如,种苗木的人多了,价格就可能受影响,如何确保村民从苗木经营中持续增收?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人气旺了,旅游接待能力跟不上,怎么办?

李国琴代表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还到锡林郭勒盟东部地区调研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她得出一个结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必须整合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并且通过三产融合,延伸传统产业链。”

为此,李国琴代表组织村民试验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产出可食用松子。目前,全村试验嫁接红松4万株,预计今年可结果。据测算,每株可增收100多元。

李国琴代表还依托当地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积极推动生态庄园、乡村文化园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目前,铁公泡子村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

今年全国两会,李国琴代表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支持盘活存量用地,积极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我们一定能把‘生态碗’端得更稳,在致富路上走得更远,把乡村建设得更美好。”李国琴代表说。

(本报记者张枨) 

汪其德代表

发展抓产业 当好“领头羊”

四川南江县沙河镇五郎沟村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群山叠嶂、土地贫瘠。土生土长的汪其德代表在外创业发展多年后,决心回乡创办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

“个人发展得再好,没有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就不算好。”汪其德代表介绍,针对贫困户资金短缺的实际,他无偿提供南江黄羊种羊和能繁母羊,借给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每户1只公羊和20只能繁母羊。两年期满后,农户仅归还等量或等价的羊,增重收入、繁殖小羊收益归农户所有。

“‘借羊还羊’不是简单地让贫困户养羊,而是为了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汪其德代表说,近3年,他无偿向328户贫困户借羊近7000只,户均养殖年收入超过1万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对此,汪其德代表一直在探索。他深入农户家中走访调研,面对面听取村民的意见,收集村民最期盼解决的问题。他还积极参与南江县组织的各类考察学习,探寻发展路径。“一路走下来,我深刻感受到,要想谋长远,必须抓产业。”汪其德代表说。

他投资建设了一家黄羊加工企业,并邀请中国农科院、华南农大的专家指导,研发出佐餐、冷鲜等30余种系列产品。之后,他又利用多个电商平台开展黄羊产品的线上经营,不断延伸产业链。

如今,产业发展了,日子更好了,村民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汪其德代表说:“调研发现,有的地方虽然脱贫了,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短板,距离美丽乡村、高品质生活还有差距。”因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加大力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记者史一棋、王明峰)

张立祥代表

乡村好风光 引来八方客

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位于江苏省最东端,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小渔村。以前,村民主要是以打鱼为生。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村民收入出现下降。

村党支部书记张立祥代表遍访农户,用自家房子抵押贷款,与村里没能力出海的困难户结对认亲,率先近海养殖了100亩紫菜,取得良好收益,带起了一个产业。如今,黄窝村九成人口从事紫菜养殖及其深加工,年产值达到2.4亿元。

产业兴旺了,日子红火了,张立祥代表全心投入乡村振兴,探索一条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新路子。他深入群众,听民声,汇众智,决心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

一方面,村里投入1500余万元,新建便民广场、村庄道路,实施污水处理、民居改造,还联系供电部门帮助村里改造升级电网构架,美化村庄环境;另一方面,依托村里山海相依自然优势,打造涧潭水系、雪道禅韵等新景点。如今,沿着石阶向黄窝村山上走去,没过百米就看到很多漂亮的院落,都是接待游客的民宿。据统计,黄窝村全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从贫困渔村的打鱼人,到美丽乡村的带头人,黄窝村的发展总结起来就是8个字——以海养山,以山促游。所以,好的海洋生态是我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张立祥代表说。

张立祥代表连续多年关注海洋生态保护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还在为此鼓与呼。

(本报记者史一棋) 

蒋平安委员

葡萄种得甜 生活过得美

全国两会前夕,新疆农业大学校长蒋平安委员专程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阿依巴克乡,了解葡萄酒产业发展情况。

得知当地一家企业去年从葡萄种植户那里收购了250吨葡萄、生产了150吨葡萄酒、盈利70万元,蒋平安委员连连称赞。“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企业效益好了,也带动了周边葡萄种植户增收。有种植户告诉我,去年增收5万多元。”蒋平安委员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新疆,葡萄酒产业是当地“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这几年,蒋平安委员聚焦产业振兴,扎实调研,下了不少功夫。

去年9月,蒋平安委员到葡萄酒天山北麓产区实地调研如何提高酿酒葡萄品质问题。半个月后,一份近万字的调研报告出炉,提出坚持标准化种植、组建酿酒葡萄种质资源中心和优质苗种培育机构等一系列建议。

“调研发现,有些种植户缺乏葡萄树养护的专业知识,影响葡萄品质和销路。”蒋平安委员介绍,他带领团队指导种植户在不同时节采用不同的修剪方式,同时在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一整套“组合拳”下来,能被收购用作酿酒的葡萄多了,种植户收入也水涨船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通过专业指导,培训更多懂技术、能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产业就会更加兴旺。”蒋平安委员建议,要围绕葡萄酒全产业链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帮助更多种植户把葡萄种得更甜,把生活过得更美。 

(本报记者齐志明)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8日 13 版)

(责任编辑:袁菡苓)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