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人民日报看四川

助生态美  促产业兴

2022-03-11 08:18 人民日报  作者:金  琳

四川泸州高新区(古蔺)异地扶贫产业园内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机挥舞着巨大的手臂不停作业,混凝土泵车、装载机穿梭往来……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支持下,投资3亿元的智能酿酒机器人项目、投资30亿元的专用车生态产业园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据介绍,项目建成后可提供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助力解决当地就业问题,这是国家开发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探索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9月,在开发性金融服务东西部协作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国家开发银行提出将福建三明、江西赣州、四川泸州、贵州遵义、陕西延安五市作为开发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致力打造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示范区内,国家开发银行将从规划先行、银政合作、探索创新、东西协作、融智服务和科学发展等方面打造“六个示范”,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探索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以点带面促进开发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

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国家开发银行有关分行建立了“五个一”工作体制,即在每个示范区建立一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一个开发性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签署一份合作协议、派驻一名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专员、强化一套支持保障体系,打造开发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样板。

精准帮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福建三明,国家开发银行提出了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票合作的经营思路并推动试点落地,打造了企业与林农之间“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担、收益共盈”的林业合作模式。据悉,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累计向三明地区国家储备林项目提供授信支持达16.5亿元。

金融精准支持,助力产业升级,是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的重点方向。在遵义市播州区,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以辣椒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出发点,为该产业补短板建设项目提供8亿元信贷支持。通过充分调研,挖掘当地特色产业,国家开发银行开辟一条绿色金融助力生态美与产业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大力支持乡村文化振兴,向遵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遵义会议会址周边配套设施改造提升工程项目累计授信3.7亿元。

改善环境,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提供3.9亿元贷款支持延安建设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据介绍,除了延安市污水处理厂,国家开发银行还关注延安苹果产业、安塞区热电联产和供热管网、延安棚改、延安老旧小区、延安新区租赁住房、延长县国储林建设等项目,累计投放贷款40亿元。

在打造开发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过程中,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是不能忽视的一环。在四川泸州,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授信23亿元支持泸州港集装箱多用途码头等一批工程建设,助力构建交通主动脉,推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向县、向乡延伸。

国家开发银行大力支持乡村教育,推进乡村教育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持续发放助学贷款,切实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发挥金融对乡村教育的推动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乡村振兴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开发银行将继续聚焦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落实差异化政策,探索创新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作出开发性金融新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11日 14 版)

四川泸州高新区(古蔺)异地扶贫产业园内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机挥舞着巨大的手臂不停作业,混凝土泵车、装载机穿梭往来……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支持下,投资3亿元的智能酿酒机器人项目、投资30亿元的专用车生态产业园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据介绍,项目建成后可提供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助力解决当地就业问题,这是国家开发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探索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9月,在开发性金融服务东西部协作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国家开发银行提出将福建三明、江西赣州、四川泸州、贵州遵义、陕西延安五市作为开发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致力打造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示范区内,国家开发银行将从规划先行、银政合作、探索创新、东西协作、融智服务和科学发展等方面打造“六个示范”,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探索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以点带面促进开发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

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国家开发银行有关分行建立了“五个一”工作体制,即在每个示范区建立一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一个开发性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签署一份合作协议、派驻一名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专员、强化一套支持保障体系,打造开发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样板。

精准帮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福建三明,国家开发银行提出了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票合作的经营思路并推动试点落地,打造了企业与林农之间“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担、收益共盈”的林业合作模式。据悉,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累计向三明地区国家储备林项目提供授信支持达16.5亿元。

金融精准支持,助力产业升级,是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的重点方向。在遵义市播州区,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以辣椒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出发点,为该产业补短板建设项目提供8亿元信贷支持。通过充分调研,挖掘当地特色产业,国家开发银行开辟一条绿色金融助力生态美与产业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大力支持乡村文化振兴,向遵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遵义会议会址周边配套设施改造提升工程项目累计授信3.7亿元。

改善环境,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提供3.9亿元贷款支持延安建设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据介绍,除了延安市污水处理厂,国家开发银行还关注延安苹果产业、安塞区热电联产和供热管网、延安棚改、延安老旧小区、延安新区租赁住房、延长县国储林建设等项目,累计投放贷款40亿元。

在打造开发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过程中,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是不能忽视的一环。在四川泸州,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授信23亿元支持泸州港集装箱多用途码头等一批工程建设,助力构建交通主动脉,推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向县、向乡延伸。

国家开发银行大力支持乡村教育,推进乡村教育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持续发放助学贷款,切实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发挥金融对乡村教育的推动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乡村振兴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开发银行将继续聚焦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落实差异化政策,探索创新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作出开发性金融新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11日 14 版)
(责任编辑:章华维)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