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湖北>社会民生

车铣镗钻  严苛加工(工匠绝活)

2022-03-18 08:01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施  芳

【绝活看点】

工作17年来,卢锋承担了神舟、天宫、嫦娥、北斗等20多个型号的大型舱体、结构部件及高精度组合加工主岗工作,实现了产品“零缺陷”,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站在高达7米的大型高速五轴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台里,卢锋(见图,陈袁摄)目光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一行行程序代码,侧耳倾听切削的声响,不时来到加工台边,俯身查看切屑的形态……

“如果钻头切削时发出尖锐的声音,或者产生的切屑不对称,就说明加工状态不正常,必须立即排查原因。”卢锋说,“生产航天产品不能有一丝马虎,任何一个细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只有做到加工过程零失误,才能保证产品零缺陷。”

“当一名技术能手”,这是卢锋很早就定下的目标。他出生在湖北十堰,父亲开了一家机械修理铺。耳濡目染下,卢锋从小就爱摆弄机器零件,渐渐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2年,尽管高考分数比一本线高出22分,卢锋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在校3年,他一有时间就跑到实训车间练手艺,东湖、黄鹤楼等知名景点都没空去逛一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卢锋在首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因为这次比赛,第二年8月他被特招进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成为“王连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员;他的师傅正是“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连友。

“卢锋总是问问题最多的那一个”,王连友说,除了干好自己手头的工作,卢锋每每看到其他加工重要产品的设备,就利用午休时间向当班的师傅请教,学习新的加工技术。多年积累,卢锋把车铣镗钻等工种干了个遍,所有产品种类都能上手。

529厂承担了许多重要航天产品的工作任务。“我们的产品有3个典型特点:产品价值高、加工难度高、质量风险高,制造工艺极为严苛。”卢锋说。每一次测量前必须做量具校验,图纸上标示的数据要从正向去测量、反向去推算。每次切削加工前,至少要由3个人提出不同方案,反复讨论后优中选优。所有加工方案都要经过自检和互检,再三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能进行加工。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产品也随着任务的需求不同,其结构、材料不断发生变化,基本每一次都是挑战。”在天宫一号舱段的预研阶段,卢锋不断地进行切削试验,力求找到一个最优的加工方案。有时吃饭时琢磨出一个切削参数,他赶紧扔下饭碗去做试验……

最终,他确定了一个理想的参数,用对称切削替代传统的顺序切削,使一节舱段连接框的加工时间由传统加工的27天缩短至9天,实现了大型框类零件的高速高效加工,同时解决了大量切削热易导致产品变形的问题,产品的表面光洁度也提升了一个量级。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大底中有一个部件为钛合金材料球形镂空骨架结构,产品整体刚性差,加工难度极大。卢锋灵活运用组合夹具辅助支撑,增加局部强度,改变传统加工方法,用铣削代替车削,即从刀具不动产品转动变为刀具转动产品不动,有效避免车削方式下空刀及车刀片损伤缺点,也使加工周期从80小时减少到10小时,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精度。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团队强才是真的强。”卢锋这些年总共写了二三十本工作记录,除了产品的状态、加工方案、参数等,还标出每一个生产过程的风险点以及后续改进之处。他乐于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先后培养了12名徒弟,其中1名高级技师、4名技师,均已成长为生产骨干。

“三、二、一, 点火!”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火箭托举着卫星稳稳地飞向太空!这是卢锋在西昌观看卫星发射时目睹的场景……当亲眼见证自己加工的产品遨游太空,他内心无比激动,“能从事航天事业,把个人兴趣与祖国需要结合在一起,我感到特别自豪!”他说。

【绝活看点】

工作17年来,卢锋承担了神舟、天宫、嫦娥、北斗等20多个型号的大型舱体、结构部件及高精度组合加工主岗工作,实现了产品“零缺陷”,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站在高达7米的大型高速五轴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台里,卢锋(见图,陈袁摄)目光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一行行程序代码,侧耳倾听切削的声响,不时来到加工台边,俯身查看切屑的形态……

“如果钻头切削时发出尖锐的声音,或者产生的切屑不对称,就说明加工状态不正常,必须立即排查原因。”卢锋说,“生产航天产品不能有一丝马虎,任何一个细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只有做到加工过程零失误,才能保证产品零缺陷。”

“当一名技术能手”,这是卢锋很早就定下的目标。他出生在湖北十堰,父亲开了一家机械修理铺。耳濡目染下,卢锋从小就爱摆弄机器零件,渐渐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2年,尽管高考分数比一本线高出22分,卢锋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在校3年,他一有时间就跑到实训车间练手艺,东湖、黄鹤楼等知名景点都没空去逛一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卢锋在首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因为这次比赛,第二年8月他被特招进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成为“王连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员;他的师傅正是“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连友。

“卢锋总是问问题最多的那一个”,王连友说,除了干好自己手头的工作,卢锋每每看到其他加工重要产品的设备,就利用午休时间向当班的师傅请教,学习新的加工技术。多年积累,卢锋把车铣镗钻等工种干了个遍,所有产品种类都能上手。

529厂承担了许多重要航天产品的工作任务。“我们的产品有3个典型特点:产品价值高、加工难度高、质量风险高,制造工艺极为严苛。”卢锋说。每一次测量前必须做量具校验,图纸上标示的数据要从正向去测量、反向去推算。每次切削加工前,至少要由3个人提出不同方案,反复讨论后优中选优。所有加工方案都要经过自检和互检,再三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能进行加工。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产品也随着任务的需求不同,其结构、材料不断发生变化,基本每一次都是挑战。”在天宫一号舱段的预研阶段,卢锋不断地进行切削试验,力求找到一个最优的加工方案。有时吃饭时琢磨出一个切削参数,他赶紧扔下饭碗去做试验……

最终,他确定了一个理想的参数,用对称切削替代传统的顺序切削,使一节舱段连接框的加工时间由传统加工的27天缩短至9天,实现了大型框类零件的高速高效加工,同时解决了大量切削热易导致产品变形的问题,产品的表面光洁度也提升了一个量级。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大底中有一个部件为钛合金材料球形镂空骨架结构,产品整体刚性差,加工难度极大。卢锋灵活运用组合夹具辅助支撑,增加局部强度,改变传统加工方法,用铣削代替车削,即从刀具不动产品转动变为刀具转动产品不动,有效避免车削方式下空刀及车刀片损伤缺点,也使加工周期从80小时减少到10小时,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精度。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团队强才是真的强。”卢锋这些年总共写了二三十本工作记录,除了产品的状态、加工方案、参数等,还标出每一个生产过程的风险点以及后续改进之处。他乐于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先后培养了12名徒弟,其中1名高级技师、4名技师,均已成长为生产骨干。

“三、二、一, 点火!”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火箭托举着卫星稳稳地飞向太空!这是卢锋在西昌观看卫星发射时目睹的场景……当亲眼见证自己加工的产品遨游太空,他内心无比激动,“能从事航天事业,把个人兴趣与祖国需要结合在一起,我感到特别自豪!”他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18日 06 版)
(责任编辑:王郭骥)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