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0 09:20
图为四川大学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推进大会。四川大学供图
人民网成都3月20日电 (王波)近日,四川大学召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推进大会,大会全面总结了该校首轮“双一流”建设取得的成果和成功经验,系统部署了该校新一轮“双一流”工作,提出建设14个一流学科(群)和一批超前部署学科目标。大会还举行了“两学院一中心”揭牌仪式。
据介绍,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四川大学整体发展水平总体情况获评“显著”,在“双一流”建设高校中位列第一档。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该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定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特色一流,服务国家急需,保持战略定力,着力推进“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以“五大先导计划”为引领,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区域历史与边疆民族、数学与信息科学技术、化学与绿色化工、先进高分子为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深地岩体力学与地下水利工程、先进轻工技术与环境保护、诱导组织再生主导的生物医学工程、以生物治疗为主导的前沿基础医学与创新药物学、以精准医疗为导向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全生命周期健康与疾病的精准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国家治理14个一流学科(群)以及一批超前部署学科,带动该校学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全面推动该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图为四川大学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推进大会。四川大学供图
人民网成都3月20日电 (王波)近日,四川大学召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推进大会,大会全面总结了该校首轮“双一流”建设取得的成果和成功经验,系统部署了该校新一轮“双一流”工作,提出建设14个一流学科(群)和一批超前部署学科目标。大会还举行了“两学院一中心”揭牌仪式。
据介绍,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四川大学整体发展水平总体情况获评“显著”,在“双一流”建设高校中位列第一档。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该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定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特色一流,服务国家急需,保持战略定力,着力推进“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以“五大先导计划”为引领,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区域历史与边疆民族、数学与信息科学技术、化学与绿色化工、先进高分子为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深地岩体力学与地下水利工程、先进轻工技术与环境保护、诱导组织再生主导的生物医学工程、以生物治疗为主导的前沿基础医学与创新药物学、以精准医疗为导向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全生命周期健康与疾病的精准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国家治理14个一流学科(群)以及一批超前部署学科,带动该校学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全面推动该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会上,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群)首席科学家、超前部署学科首席科学家颁发聘书,校长李言荣与他们签订学科建设目标责任书。
大会还举行了新工科建设高端论坛,特别邀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原主任柴天佑院士、国际认知科学联合会原主席陈霖院士、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和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工业智能发展方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科学问题:认知和计算的关系》《双碳行动:机遇挑战与科技支撑》《碳中和——技术为王:CCUS与零碳排放能源新技术》的主旨学术报告。
此外,在会上,王建国、李言荣以及参会院士、杰出教授共同为该校新成立的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交叉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据介绍,新成立的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由郝吉明院士担任名誉院长,石碧院士担任院长,谢和平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该学院将聚焦碳中和未来技术领域,突破碳中和关键技术,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水平的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为我国碳中和事业发展培养创新拔尖人才。该学院以院士为引领的国家级人才队伍为基础,着力打造具有川大特色的碳中和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重点依托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能源与低碳研究院两大科研平台,充分汇聚和发挥四川大学环境、材料、轻工、水利、电气、生态学、化工等相关学科的多学科交叉特色和优势,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我国碳中和事业做出贡献。
新成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由知名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柴天佑院士、陈霖院士、戴琼海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江松院士担任建设咨询专家,吕建成教授担任院长,同时,章毅教授担任新成立的智能交叉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该学院将重点聚焦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础上,以计算机学院为支撑,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为主攻方向,充分汇聚和发挥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多学科交叉特色和优势,着力培养交叉复合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产出重大研究成果,快速推动该校在智能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突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