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3 07:29 四川日报
“请给出3月21日采摘量!”3月22日凌晨3时40分,许炎在数字管理平台用语音核对出货单后,冲着对讲机喊了一句:“发车!”
许炎是凯盛浩丰(德州)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盛浩丰”)的经理。去年11月起,每天凌晨,他都要向成都发出二三十吨新鲜番茄。从长势来看,这样的出货量将维持到8月中旬,这些番茄都来自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的112.5亩玻璃温室。值得一提的是,玻璃温室使用了无土栽培技术,这些番茄没有被种在土里,而是栽在“空中”。
智能与高产,是四川农业科技界对玻璃温室的一致评价,这些玻璃温室所代表的设施农业,正是四川农业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答案之一。
智能化无土栽培番茄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现在1平方米的产量才15公斤,只有预计值的一半。”3月22日上午,调阅了采摘数据后,凯盛浩丰技术员李洁得出了结论:玻璃温室内的番茄刚达到盛产期。李洁说,实验数据表明,玻璃温室内无土种植的番茄,每亩产量在2万公斤左右,是普通温室种植番茄产量的4倍。
不用土能种植出4倍产量,是怎么做到的?“控制关键变量。”省农科院副研究员李志说,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分别是光照、气温、水、化肥。在玻璃温室内,这些变量全部实现了智能化控制。
“请给出3月21日采摘量!”3月22日凌晨3时40分,许炎在数字管理平台用语音核对出货单后,冲着对讲机喊了一句:“发车!”
许炎是凯盛浩丰(德州)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盛浩丰”)的经理。去年11月起,每天凌晨,他都要向成都发出二三十吨新鲜番茄。从长势来看,这样的出货量将维持到8月中旬,这些番茄都来自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的112.5亩玻璃温室。值得一提的是,玻璃温室使用了无土栽培技术,这些番茄没有被种在土里,而是栽在“空中”。
智能与高产,是四川农业科技界对玻璃温室的一致评价,这些玻璃温室所代表的设施农业,正是四川农业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答案之一。
智能化无土栽培番茄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现在1平方米的产量才15公斤,只有预计值的一半。”3月22日上午,调阅了采摘数据后,凯盛浩丰技术员李洁得出了结论:玻璃温室内的番茄刚达到盛产期。李洁说,实验数据表明,玻璃温室内无土种植的番茄,每亩产量在2万公斤左右,是普通温室种植番茄产量的4倍。
不用土能种植出4倍产量,是怎么做到的?“控制关键变量。”省农科院副研究员李志说,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分别是光照、气温、水、化肥。在玻璃温室内,这些变量全部实现了智能化控制。
光照和气温的“阀门”,是温室的玻璃及室内顶棚的灯。李志说,温室所用的玻璃很有“智慧”。这款玻璃会将进热量全部输入室内而不会“跑掉”。根据番茄的生长周期,总控室会给出每天番茄生长的最佳热量值。因此,每天玻璃吸纳热量达到这个数值后,便会自动放下遮阳帘。为弥补室内光照不足,屋顶的高压钠灯和LED灯将会自动打开。
水肥的控制,同样智能。记者注意到,每一排营养槽尽头是一块监测仪。上面实时显示槽内营养成分、室内二氧化碳含量和湿度变化。“监测仪连接总控室电脑,随时调控。”许炎介绍,在“缺什么就补什么”的状态下,番茄挂果期只有10周左右,相较于传统的大棚节约了一半时间。
采摘周期长达9个月错峰上市能卖出好价钱
“还好你挑的品种一般,不然好几块钱没了。”见记者正在品尝玻璃温室内的番茄,许炎开起了玩笑。他说,这里最贵的特等番茄,每斤售价达20元。
根据许炎等人的估算,玻璃温室内每亩番茄的产值有望达到30万元,是普通温室大棚的10倍左右。
玻璃温室内的番茄价格为何如此高?“产量稳、周期长。”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钟利东介绍,玻璃温室内的番茄产量波动很小且采收周期可达9个月。即每年11月至第二年8月都是采收期。换言之,不仅实现了番茄的反季节上市,也赢得了对货源稳定性要求较高商超的青睐。
反季节上市的好处,李洁记忆犹新。他说,去年11月底前后,凯盛浩丰挤满了采购商,“每小时报的价都不一样,而且越来越高。”那段时间,玻璃温室所产的普通番茄,每斤售价达十五六元。
除了产量稳、周期长,玻璃温室内的番茄品质也不错。李志介绍,由于生长条件高度智能化,玻璃温室能够生产世界上几乎所有品种的番茄,“哪怕是同样的品种,这里生产的番茄,口感和营养优势都很明显。”
眼瞅着第一季的番茄产量不错,许炎透露,下一步,凯盛浩丰将陆续新增7个同等规模的玻璃温室,实现总种植面积达到1283亩。
新闻链接
不妨学习荷兰的技术理念
荷兰是举世闻名的农业强国。数据显示,2019年荷兰的农产品出口额接近900亿美元,位居世界前列。
与传统的农业大国不同,荷兰农业生产条件并不理想:全国总耕地面积不过一千万亩左右,年平均温度只有5摄氏度左右且霜冻期长达200天。如此不利条件下,荷兰农业选择了扬长避短,将着力点放在附加值较高、技术体系复杂的蔬菜、花卉等领域。
把设想变成现实的秘密武器,正是发源于荷兰的玻璃温室。从上世纪80年代起,荷兰斥巨资在全国修建了上百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并形成了一整套专利技术体系。(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