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8 08:37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帅杰 郑智文 刘新吾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汾西县僧念镇段村考察时说,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各地有哪些经验和探索?如何完善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如何提供更多样的公共服务,让村民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怎样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版今起推出“关注农业农村现代化”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抓好厕所改造工作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一天出门好几次,晨起和睡前更是不见人影……早些年,头一回来家里过年的杭州弟媳让侯晓婷有些不解。接连观察了几天,侯晓婷终于揭开谜底:原来弟媳次次上厕所都跑到镇上的公厕,来回需要折腾两三公里,很不方便。
家里有厕所,为什么要跑到镇上?原来,侯晓婷家住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石碑村,以前家家户户都用旱厕,卫生条件不好,“难怪弟媳不习惯”。
改变发生在2018年,凉州区启动农村改厕工作,免费提供全套清洁厕具。石碑村入选首批试点,侯晓婷家的厕所也迎来了大变化。
坐便式马桶套着浅灰色坐垫、抽取式厕纸安装在高约半米的墙面上、装有垃圾袋的纸篓伸手可及……走进侯晓婷家的厕所,统一铺贴的瓷砖整齐干净,吸顶灯明亮,窗台上摆放着各种洗漱用品,散发出淡淡幽香。“弟媳回来,上厕所再也不用往镇上跑了。”侯晓婷笑着说。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汾西县僧念镇段村考察时说,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各地有哪些经验和探索?如何完善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如何提供更多样的公共服务,让村民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怎样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版今起推出“关注农业农村现代化”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抓好厕所改造工作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一天出门好几次,晨起和睡前更是不见人影……早些年,头一回来家里过年的杭州弟媳让侯晓婷有些不解。接连观察了几天,侯晓婷终于揭开谜底:原来弟媳次次上厕所都跑到镇上的公厕,来回需要折腾两三公里,很不方便。
家里有厕所,为什么要跑到镇上?原来,侯晓婷家住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石碑村,以前家家户户都用旱厕,卫生条件不好,“难怪弟媳不习惯”。
改变发生在2018年,凉州区启动农村改厕工作,免费提供全套清洁厕具。石碑村入选首批试点,侯晓婷家的厕所也迎来了大变化。
坐便式马桶套着浅灰色坐垫、抽取式厕纸安装在高约半米的墙面上、装有垃圾袋的纸篓伸手可及……走进侯晓婷家的厕所,统一铺贴的瓷砖整齐干净,吸顶灯明亮,窗台上摆放着各种洗漱用品,散发出淡淡幽香。“弟媳回来,上厕所再也不用往镇上跑了。”侯晓婷笑着说。
“政府补贴厕具费用,我们改厕只花了不到2000元。”侯晓婷掰着手指算了笔账。前年,她家陆续又装上热水器、花洒和浴霸,还新添置一台洗衣机,全都放在了厕所里。搁以前,侯晓婷一个月才到镇上洗一次澡,“现在想啥时候洗就啥时候洗,方便得很,厕所真正成了卫生间!”侯晓婷说。
既要转变群众观念,也要改变生活习惯。近年来,凉州区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宣讲政策,组织企业打造样板户、建立厕具安装培训基地、现场演示使用方法,打出了一套改厕“组合拳”。此外,区政府为各镇配备清污专用车,引导各村组建立管理维护服务站,确保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水肥料化利用就地还田,实现绿色生态循环。
截至目前,凉州区累计改造农村旱厕8.9万余座,占应改厕农户数的90%以上,总量位居甘肃省县(区)首位。“‘小厕所’关乎‘大民生’。接下来我们将一手抓农户厕所改造,一手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助推农村人居环境迈上新台阶。”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彬德说。
集中整治村屯环境
优化设施配备队伍
走在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村民庭院前放置的一红一绿两个垃圾桶格外显眼。“这是我们村配置的分类垃圾桶,”村支书赵世龙介绍:“现在每两个家庭配置‘两桶’,每个月还要进行积分评比。”
赵世龙口中的积分评比,是近年来马鞍山村开展的“干净人家”“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村委会每月对每家每户卫生保持状况进行考核,由村民互相打分,选出“干净人家”和“美丽庭院”,再通过“积分超市”奖励的形式进行表扬,村民们可以用积分兑换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
“我们自己的村子,环境还得靠我们自己来维护。”村民怀文海放下手中的扫帚,和记者聊了起来。村子里组建卫生服务队后,他便拿起扫帚,骑上村里配置的保洁车,为乡村清洁出一份力。
空气清新,道路干净宽敞,人居环境良好,这是记者对马鞍山村的第一印象。可是几年前,马鞍山村还不是如今这副模样。村民说,当时村里垃圾乱堆乱放,家禽粪便异味熏人。村边还有条小南河,河道被垃圾填满,淤积严重,臭味难闻。
据了解,马鞍山村以前发展经济主要靠开掘矿产。随着效益下滑,矿山关停,村里缺少合适的产业,村民便开始养家禽增加收入。后来,马鞍山村发挥自身优势,将发展乡村旅游定为脱贫方向。而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做的便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2018年起,村里组织各组负责人对村屯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倒运田野、村头、道路沿线、村内空地等区域的垃圾,清理村内主要道路沿线临时性垃圾堆放点,清除村内河流、沟渠垃圾,组织清理农户房前屋后随意倾倒的垃圾……实行一系列举措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难的是观念的转变。”赵世龙说:“以前大家都觉得自己家里干净就行,把垃圾堆在村道上。直到完善基础设施、进行集中清理整治以后,大家才意识到原来咱们村这么美,还怎么好意思再乱丢垃圾?”
目前,马鞍山村内共有各类垃圾桶、垃圾箱336个,在各功能区垃圾堆放点设立垃圾箱,实现了对生产生活垃圾统管统运、专管专运,日常垃圾一日一清。同时,还组建了村卫生服务队,从事卫生打扫和清运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以村屯环境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村民垃圾分类意识。”赵世龙介绍:“计划制作一些直观的图示,指导大家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让咱们村更洁净更美丽!”
设置专兼职保洁员
提升群众卫生意识
一水将绿绕,群山送青来。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天险洞村,小青瓦、石墙裙,道路干净整洁,显得分外美丽。
“唰唰唰……”扫地声划破乡村的宁静。抬眼望去,不远处,一名保洁员穿着荧光色背心,弯着身子不停挥动扫帚。保洁员的名字叫聂一琼,村里环境干干净净,她的功劳可不小。
近年来,渝北区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村生活垃圾,鼓励各村配备保洁员,完善垃圾桶等设施,鼓励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在专项财政资金保障下,村里给兼职保洁员发放工资。聂一琼每月能增收500元,干得更起劲。遇到有村民乱扔垃圾,她都会上前提醒。如果有村民不懂得垃圾怎么分类,她也会耐心细致地讲解。
起初,聂一琼工作时没少碰到“钉子”。有村民乱丢垃圾——“反正你是保洁员,有垃圾归你扫。”为转变村民的观念,当地政府组织宣传活动,反复讲解,发动志愿者到村里帮助打扫卫生,还组织村民到其他示范村现场观摩……渐渐地,大伙儿逐渐认同理解保洁员的工作,并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村里的卫生环境。道路上的垃圾越来越少,聂一琼的工作也变得比以前轻松了。
现在,天险洞村正在整修居民房子、修建公共厕所,打造一批民宿。只见白墙青瓦依山傍水,亭台廊腰缦回,白鹭翱翔湖畔,一幅山水画跃然眼前。
沿着公路往北走,便到了洛碛镇大天池村。村里因地制宜,聘请专职保洁员杨建庆和兼职保洁员,“专兼结合”共同维护卫生状况。专职保洁员每月收入2000多元,工资来自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
“我早上来上班,老杨就已经收工了,路上干干净净!”说起杨建庆,村支书左其政总是竖起大拇指。
据渝北区农委负责人介绍,渝北正在成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村户厕改造、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工程,累计改造农村户厕超4万户。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5%,群众如厕环境持续改善。
去年,渝北区投入4.7亿元专项财政资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下一步,渝北区还将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拓宽投资渠道。同时,探索建立人居环境整治运行管护服务队伍,确保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设施设备管好用好,保障村庄保洁机制良好运行。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8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