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 09:29 人民日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围绕确保粮食安全这个主题,记者采访了4位全国人大代表,请他们提出意见建议。
——编 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
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确保粮食安全,强化科技支撑是关键。只有依靠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才能提升粮食单产,实现节本增效,确保品质安全。
从实际需求出发,要在农业科技核心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上下功夫。确保粮食安全应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重点聚焦生物育种、耕地质量、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绿色投入品等关键领域,加快研发与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强化送技下乡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成果再先进,如果未能充分推广使用,也无法充分体现其价值。政府应进一步引导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送技下乡,持续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与专业咨询,把更多前沿技术应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按照“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支持创建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同时,改变传统单一的人才评估方式,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确保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更有实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围绕确保粮食安全这个主题,记者采访了4位全国人大代表,请他们提出意见建议。
——编 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
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确保粮食安全,强化科技支撑是关键。只有依靠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才能提升粮食单产,实现节本增效,确保品质安全。
从实际需求出发,要在农业科技核心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上下功夫。确保粮食安全应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重点聚焦生物育种、耕地质量、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绿色投入品等关键领域,加快研发与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强化送技下乡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成果再先进,如果未能充分推广使用,也无法充分体现其价值。政府应进一步引导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送技下乡,持续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与专业咨询,把更多前沿技术应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按照“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支持创建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同时,改变传统单一的人才评估方式,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确保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更有实效。
(本报记者 苏 滨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洪亮: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保护好耕地,是确保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的基本保证。越是有粮吃,越要想到没粮的时候,越要牢牢坚持“藏粮于地”,保护好基本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要实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尤其是对粮、棉、油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高产、稳产田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妥善解决产业发展所需的设施用地同保护耕地的关系,严格保障占补平衡中所补耕地质量。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全国各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地力和产量、降低了耕种成本,增加了广大种粮农户的积极性。但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依次推进,一些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基本已经完成改造,后续进行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受到地势等因素影响,改造成本更高,难度加大,需要根据地方实际,适度提高投入成本,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方式进一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本报记者 张天培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委书记曾范涛:
优化种业自主创新的“软环境”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关系粮食安全的命脉。可以说,要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种子问题是关键,建议大力优化种业自主创新的“软环境”。
整合科研优势资源。应着力打破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的界限,打通种业上中下游链条上的堵点,破解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难题。通过整合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优质资源,加快推进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集聚。
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建议实施多元化投资种业的新机制,拓宽政府投入、金融贷款、社会融资等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种企的信贷支持,在贷款额度和利息方面给予优惠。
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要强化各级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严格种子市场准入条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大力推进实施全程可追溯管理。同时,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种业创造公平、良好、安全的市场环境。
(本报记者 祝大伟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所长王秋玲: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离不开农业现代化。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要根据供需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
要稳步优化种植结构,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不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优质耕地优先种粮,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当前,我国对大豆等特定种类粮食作物的需求大幅增加,要进一步借助育种科研攻关等手段,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总产,提升大豆等作物的自给率,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另外,要注重继续用好惠农政策工具,灵活调整补贴力度,通过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调动农户调结构和复合种植的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收益有保障。
(本报记者 金 歆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31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