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2 09:45 天津日报
■ 住宅用地“以需供地、减量提质、以质促市”
■ 适量安排经营性用地供应
■ 重点保障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
■ 大幅增加新产业、新业态项目用地供应
■ 全面支持中小企业用地需求,为更多企业落户津门提供用地保障
■ 对重点建设项目、“一环十一园”建设公园项目用地等需求应保尽保
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发布实施,4月1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天津市202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2022年度全市计划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710公顷,较2021年增加18%。其中,住宅用地760公顷,商服用地150公顷,工业用地1100公顷,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用地2700公顷。
据了解,2022年度我市土地供应坚持全市“一盘棋”,科学分析市场各类用地需求,加强供给侧改革,从土地储备、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租赁住宅等项目中统筹确定供地来源,实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多策略支持,坚持住宅用地“以需供地、减量提质、以质促市”,把控供地的总量、结构、节奏、时序,实现供需平衡,推动土地市场平稳态势健康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有序供应土地。《计划》强调落实房地产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要求,实施住宅用地供应多样性,商品住房用地、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还迁房用地的分类结构配置,有力保障市民多元化住房需求。《计划》要求,继续推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加快存量土地资产盘活,适量安排经营性用地供应,重点保障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
坚持规划引领,聚焦“双城”发展。构建“双城”发展格局,是天津“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之一。“全面提升现代宜居城市品质”“精心打造紧凑活力‘津城’”“加快打造创新宜居‘滨城’”列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2022年全市土地供应以《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引领,围绕“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以双城核心区和主城片区为供应重点,通过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片区承载力和竞争力。
■ 住宅用地“以需供地、减量提质、以质促市”
■ 适量安排经营性用地供应
■ 重点保障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
■ 大幅增加新产业、新业态项目用地供应
■ 全面支持中小企业用地需求,为更多企业落户津门提供用地保障
■ 对重点建设项目、“一环十一园”建设公园项目用地等需求应保尽保
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发布实施,4月1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天津市202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2022年度全市计划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710公顷,较2021年增加18%。其中,住宅用地760公顷,商服用地150公顷,工业用地1100公顷,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用地2700公顷。
据了解,2022年度我市土地供应坚持全市“一盘棋”,科学分析市场各类用地需求,加强供给侧改革,从土地储备、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租赁住宅等项目中统筹确定供地来源,实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多策略支持,坚持住宅用地“以需供地、减量提质、以质促市”,把控供地的总量、结构、节奏、时序,实现供需平衡,推动土地市场平稳态势健康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有序供应土地。《计划》强调落实房地产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要求,实施住宅用地供应多样性,商品住房用地、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还迁房用地的分类结构配置,有力保障市民多元化住房需求。《计划》要求,继续推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加快存量土地资产盘活,适量安排经营性用地供应,重点保障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
坚持规划引领,聚焦“双城”发展。构建“双城”发展格局,是天津“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之一。“全面提升现代宜居城市品质”“精心打造紧凑活力‘津城’”“加快打造创新宜居‘滨城’”列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2022年全市土地供应以《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引领,围绕“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以双城核心区和主城片区为供应重点,通过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片区承载力和竞争力。
坚持新发展理念,保民生促发展。《计划》紧紧围绕持续深化“制造业立市”战略,全力保障生产性用地需求,通过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带动各区产业升级转型,促进产业链条完善发展。本年度供地计划稳步提升产业用地投放力度,大幅增加新产业、新业态项目用地供应,推进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供地方式,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全面支持中小企业用地需求,为更多企业落户津门提供用地保障;同时,支持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对重点建设项目、“一环十一园”建设公园项目用地等需求应保尽保。
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计划供应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用地2700公顷,占供应总量的58%,供应量同比增长42%,在加强文化、教育、交通、医疗、公用设施等用地保障的基础上,带动优质教育、医疗养老、公共文化等资源均衡布局,通过持续对城市功能更新、补短板,让百姓感受到在天津居住出行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幸福,进一步打造和谐宜居、生态品质的现代化城市。(记者 陈璠)